又到“五一劳动节”,在国际劳动者迎来共同的节日之际,国际劳动力市场亦是波澜迭起,犹如大浪淘沙。
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投下一颗“重磅炸弹”。拟修改H-1B工作签证政策的消息,引得一众怀揣“美国梦”的务工人员深感忧虑。不仅在美国,海外多地的劳动者和准劳动者,也在体验着他们的“百味求职路”。
海外务工莫盲目 工作签证不可少
所谓“百味”,苦辣辛酸在所难免。日前,多名中国农民滞留马来西亚机场,身上几乎没有钱,每天只能吃面包和饼干充饥。经了解,他们本是要到马来西亚做建筑工人的,结果却遭到假中介的欺骗,到了目的地发现根本没有建筑工作,手中的签证也并非工作签证,即将到期。幸而中国驻马使馆派员相助,被困人员得以陆续回国。
在马来西亚,陷入“打工骗局”的部分中国农民获安排入住酒店。(马来西亚《诗华日报》)
类似的事件也曾发生在迪拜。4月4日,一名中国工人求助,开口就说“我要饿死了”。原来,因一名工友受伤,工人与劳务公司间产生嫌隙,继而引发合同纠纷,工人们陷入没活做没有工资的境地。事后经驻迪拜总领馆了解核实,该劳务公司不具备对外劳务派遣资质,也未给工人办理工作签证,导致工程因手续不符被用工单位停工清场。
在迪拜,急需帮助的务工者。(中国青年网)
近些年,出国务工越发普遍,被骗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个过程中,除了需注意辨别中介公司的资质,其中重要的一个程序就是查看签证是否为工作签证。那么,各国有关工作签证的政策,又都如何?
各国政策需了解 身怀技能走天下
提起工签政策,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备受关注的美国H-1B工作签证。特朗普4月18日签署的行政令,拟要求联邦部门紧缩H-1B签证,以确保只有外国高级专业人才才能获得这一签证,在美国工作。“我们将捍卫我们的工人,保护我们的工作,最终把美国放在第一位。”
此种言辞听起来十分耳熟。同样也是在18日,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宣布,政府决定取消457签证。他表示,此举旨在优先保证澳大利亚本国人的工作机会,在向外籍人士发放工作签证时,注重弥补本国真正的技能短缺需求。
爱默蕾大学是亚城都会区H1B签证计划中最大的用户之一。(美国《世界日报》)
这并非巧合,纵观多国,都在收紧工作签证政策,提高移民申请门槛。
新西兰移民部长迈克尔 伍德豪斯19日宣布新的移民政策调整,政府将在移民申请条件中增加两个年收入门槛,另外,计划对技能要求低、收入低的工作签证持有者设定三年最长停留期限,同时对其签证到期后再次申请低技能工作签证设定间隔时限要求。
英国工签也进一步收紧。4月6日起,有经验人士工签起薪门槛升高,另外增加千镑的移民技能费,所有非欧盟国籍人士都受影响。此外,各项签证费用上涨高达23%。不过,三类申请人可以免缴移民技能费,分别是博士PhD类岗位、公司内部调动的毕业培训生、在英国内部申请直接由学生签证Tier4转为工作签证的申请人。政府称移民技能费能对雇主起到“激励”作用,令企业多投资到培训本土员工上,政府所收取的技能费会用作提升本地劳工的技能。
在一众国家收紧工签政策之时,也有反其道而行者。爱尔兰曾在2月宣布,非欧盟国家学生硕士及博士课程毕业后将可获得两年Stay Back Option签证,可以用来找工作。居留时间从原来的12个月增至24个月。
实际上,从这些国家的工签政策中,不难发现共通之处,那就是对“高技能”、“高知识”、“高端人才”的需求。不管政策是收紧或是“放宽”,能力始终是重要的评判标准。
当然,也并非只有“高精尖”岗位缺乏外籍人才。英国拟推出一项特殊的“barista签证”,这个签证是专门针对脱欧后餐旅服务业界请人难题的。凭此签证可以到英当两年“吧台伙计”,中国港台的青年或可成为受惠者。
海外务工不走“高端路线”,投其所好“独辟蹊径”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成功典范增“底气” 灵活变通去“淘金”
近年来,海外劳动者中也不乏一些成功者。尽管政策随时变化,但是过硬的技术、创新的思想,成为他们在海外工作的“底气”。
一家新西兰公司到济南招聘建筑工人,图为招聘考核现场。(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