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名家真迹报道:著名画家陈桂英
【艺术简历】
陈桂英,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民革中央画院理事,中国澳门文化艺术学会艺术顾问,安徽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安徽中山画院副院长,黄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山市巾帼书画会会长,黄山市陶瓷协会副会长。
《家园》入选2014年全国第十二届美展。
《春之韵》系列之六入选2011年首届中国当代百名女画家精品邀请展。
国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荷气满塘》被中国陶瓷馆永久收藏。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美术》《美术大观》等刊物上登载。
安徽科教频道《天下安徽人》CCTV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等专题报道。
陶瓷作品多次荣获安徽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和银奖。
徽州美人画
文/戴敦邦
安徽有座黄山是美甲天下的奇山,有折黄梅戏叫“徽州女人”。“徽州女人”浓缩了徽州浓郁的地方文化,更活脱透现了徽州女人所有的美。徽州的美是独特的,洋溢着浓意的笔墨情趣……
陈桂英女士是位安徽美女,她目下事业有成,在屯溪老街开设了文房四宝公司与画苑,名曰德阳楼。但使吾始料未及的,她竞出示了一大叠近年精心绘制的工笔人物画的彩照,而这些美人画出自桂英女士之手,颇令我平添一些感谓。
工笔仕女画,本来就非易事,能成就为媚而不俗者寥寥,多乃千人一面而毫无个性的概念符号罢了。况时下多见五官畸形、四肢佝偻的生理病变怪态,以及连大脑都萎缩得已难正常思维的呆若木鸡痴傻者,而对正常的人体美的表现似乎已被评点为落伍。所以翻阅着桂英女士的一帧帧工笔美人图画,吾深感这些作品的内在份量及于悖论的抗争。
桂英女士这些精工细绘的美人画是要耗费许多精力和时光的,可以说是以自己宝贵的青春红颜为代价,来换取那笔下的帧帧图画。何况这诺多的支付还是位妻子和母亲所挤出来的点滴时间。吾总以为靓丽的女人应该去唱黄梅戏、流行歌曲,去劲歌狂舞,不要去画什么最新最美的图画。若是钟情于笔墨艺事,千万别画什么工笔人物画,因为那行当是太苦涩了。吾被桂英女士那孜孜于工笔重彩的人物美女画的精神所感动,她将红颜年华换取那斑斓的丹青业绩。吾又深忧她将更沉溺于笔墨艺事,这茫茫艺海更是无涯难回头。衷心祝愿她的劳绩汇集出版,是可喜的初生子而不是独生子女。多子多福吧。
自古皖南出才女,陈桂英老师就是艺术家群体里的佼佼者、她的作品超越了不同时代的壁垒,给人带来震撼的心灵体验,欣赏她的作品就像浓郁的陈香,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终能沉淀成经典。
桂英老师在表现手法上是非常充分的,画面饱满、完整、仔细、具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认真、细心、一丝不苟。
我赞叹她的“纸上青花”作品,料色浓淡有致,行笔淋漓,笔锋苍茫有力,构图简洁空灵,她的青花绘画的笔情墨趣,堪称陶瓷青花绝笔。秀逸淡雅之中透出“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品格。
——作家,美术评论家:郭兴华
作为女性画家,陈桂英崇尚让笔墨随心所动。有段时期,她反复描绘徽州古民居砖雕门楼下,一个个酷似自己的妙龄女子,或伫立门外,或闲坐于内,她称之为“门里门外系列作品”,多少反映出她艺术突破时期徘徊、迷茫的心境。而她的“母爱系列”,则透露了一个为人之母的心曲。
陈桂英画作近年愈益受到瞩目,一般认为源自其浓浓的人文情怀和地域文化特色。《谢裕大上海茶行图》记叙一代徽商的都市传奇,是陈桂英根据百年前原始资料创作出的全景式群体肖像画,被评为“不可多见的艺术佳作精品”。她结合安徽风物特色,创作的《春之韵系列——油菜花》入选首届中国当代百名女画家精品邀请展。如今,安徽油菜花种植地已成为全国著名旅游风景之一。某种程度上,许多像陈桂英这样,将艺术的根须深深植入当地文化土壤中的创作者,更加具备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这种执着的坚守,无形中成就了她的艺术个性,成就了今天的陈桂英。
——选自《团结报》2012年评论文章
《家园》入选2014年度12届全国美展
《春之韵》系列之七入选201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车子在一片树木掩映、错落有致的古代建筑旁停了下来,这是景德镇古窑瓷厂,我已经记不得到这里来过多少回了,这里的制瓷工艺、工具、作坊和窑都是老的,这个厂是采用景德镇明清时期的传统工艺方法制造瓷器的,烧制的瓷器凝聚着古代工匠们的匠心与智慧。
我对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熟悉。每次走进自己的工作室,坐上自己的工作台,一笔、两笔、三笔不停地画着,一个盘子、一个缸、一个瓶子,一件接一件地画着。温暖的阳光透过大窗子撒向工作台,照着画好的作品,内心澄明、惬意。这是一种与物同在、幻景造物的奇妙感受和体验。
常言说“废画三千”,画瓷何尝不是?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经验的积累。应当说在白瓷坯胎上画釉下、釉中青花,和在宣纸上画画感受是不一样的。宣纸绵软,毛笔在上面行走有弹性,更敏感,用水更有妙味。在坯胎上简单地移植宣纸上的画法未必最佳,在这里材质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
用怎样的“笔墨”能最佳地体现出瓷的品质,是画家应思考的一个问题。观明清青花瓷上的绘画,尽管在风格、造型、审美上与当时画坛主流画家有着相互之间的影响、但瓷画与纸画还是有所不同。瓷画用笔追求刚健、简洁、利落、干脆、精致,这些特点更接近瓷的莹澈清爽、明净清朗的品质,因而更有“瓷味”。
当代画家画瓷如何在传统技艺基础上融合现代绘画技艺、审美取向与创新元素,把文人画的笔墨韵味融化到瓷绘技艺中,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需要掌握精湛而娴熟的技法。
当代画家画瓷在保持个人风格的同时,需要解决好将纸上笔墨转化为瓷上“笔墨”的问题。精湛的技术永远都是达到高度的基础。画家如能娴熟地掌握料性和水性,熟练地运用“分水”法,进而达到“料分五色”的艺术效果,才能为后人留下这个时代的瓷画精品。
青花是中国人的胎记,更是中国文人瓷的代表。青花瓶所体现出的单纯与高贵品质,使中国人对瓷的钟情和对蓝与白的钟情在“中国青花”上交汇凝聚,“中国青花”成就了中国文化的绝美结晶。(文/陈桂英)
参加2018年全国陶瓷技能竞赛
参加2019年全国陶瓷技能大赛
徐永智、中国澳门美术总编
崔怀伦、安徽陶瓷协会会长
东莞艺术馆订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