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专访: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家付毅兵——从匠心中寻找人格张力
发布时间: 2020-12-16
来源: 德盛汇盈基金
(记者 杨雪芬)
采访室落地窗边,我们俯视着广州城市新中轴线,阳光晒满每个角落,最后定焦在广州塔尖时,仿佛看到一名青葱少年的身影,拿着心爱的画笔,色彩斑驳于那一串串清晰的成长足迹中。
付毅兵,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家。高中时在绘画老师带领下进入油画般的油画世界(在记者认知中,油画并不仅是个名词,它也是个形容词),从广美油画系本科与研究生毕业后,走上了油画创作的自由之路。
对于他部分作品的风格属性,曾有这样的艺术评价:典型的无流派或超流派艺术主义!唯美派系或梦想主义!从艺术角度,无疑是对他创作风格精准的描述。从记者角度,则更多赋予一种仿如游离于艺术之外,但又隐藏于他的艺术创作中的人格张力,随时从画面的构思、技法、色彩中破框而出。
他的近十年创作灵感更多来自于非常规性野外写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在陌生的环境中,它包含着原有生活与画画的全部陌生感,那是一种熟悉的陌生。驾驭着心爱的越野车、寄居在当地人家或帐篷、游走于阡陌野路、随钓于湖边溪水,在西藏、甘西,陕北等纯净境地中释放自我。而在创作过程,随听所喜所爱之音乐,往往一刹那,可成为不可再复制的落笔与自然、内触与妙乐的结合,民族感,情绪感,野性,都蕴含于非取悦别人的欢快中。他代表巨幅作品《麋鹿》,一只用黄色线条勾勒出的麋鹿,看似与画面是无序的透视关系,却折射当时当景下,内生深处的梦想乐园。
付老师在西藏、云南均设有独立工作室
以初心致匠心,从沉淀中梳理个人脉络。
真正喜欢,才能做到极致,付老师的绘画生涯开端来自于本身热爱的初衷。绘画创作可以是自由的,是无拘无束的,但绘画生涯的塑造是要去浮夸的、严谨的。这是一个有独立自我人格、有强烈自我责任感的艺术家所呈现出来态度与格局。这种呈现,从我与付老师的交流中,由浅到深、由模糊到清晰。
画面会有梦幻和虚化,但技法研究、色彩研究,来自长线对技术层面和画面层面的色彩构成的组织关系,以及最后嫁接的思维方式、情绪方式,一点点从笔触与色彩中,建立起来秩序感,这就是“慢”。慢,不代表是创作单品的慢,是需要从自我研究层面的脉络上去沉淀。是一种智慧的沉淀,内观的沉淀,跨越的沉淀,坚定的沉淀,同时又是一个去孤傲、去菲薄、去浮华、去虚幻的沉淀,最终落脚于技法解决与长线创作规划中,形成自我的创作思维与规律,那是一种人格力量标签。当艺术家在表达对世界的看法时,厚积薄发,释放出来能量。
解读付老师的绘画世界,就是解读他的人格标签。世界向前,也正因为部分人群在不断颠覆、替代和超越中产生人格推动力量,也是我们常说的匠人精神。现实世界与艺术世界,何其相似!这也恰如其分地表达我们对艺术品、商品艺术、艺术商品的认知。
以专业融专业,从跨界中坚守人格张力。艺术品是孤立的,但艺术家不是,艺术市场更不是。文化人、创作人,首先是社会人。艺术家、艺术作品如何嫁接市场,是我们这次专访中不可避免的交流话题。对此,付老师非常认同无论哪个社会领域,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而艺术创作应在艺术与商业中保有其张力所在。商品艺术与艺术商品,都是从社会资源的配置与构建中,所形成的艺术生态圈或艺术市场产业链,只是展现的层次与呈现的深度不同。
因为现实存在的变与不完美,才造就付老师在绘画中运用强烈的表现主义的手法,将现实的残缺、折损、黯然等存在现象赋予了主观含义,以物像情绪、色彩情绪达至与观者的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收藏欲与占有欲,这何尝不是社会价值偏向性的一种隐性体现呢?我们认为,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并不是矛盾体,但艺术价值为先,这必须是坚定与坚持的。这何尝又不是证明了付老师从初心到匠心的摸索中,所彰显出来的人格张力呢?
最后,在采访现场-中国访谈网战略合作伙伴深圳德盛汇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办公室,付老师赠送他的作品《鱼》给我们,并双方愉快合照留影。德盛汇盈基金作为参与者,将从资源、资本、资金角度界入文化艺术领域,以艺术基金形式,为付毅兵老师的创作道路增添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