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为了和平——“国际和平艺术家”】推选人物——王志安
和平来之不易,为了更好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2001年9月联合国通过联大第555/282号决议,决定从2002年开始,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国际和平日。自国际和平日设立以来,联合国每年都会在这一天举行仪式并敲响和平钟,并邀请各国名人、艺术家等作为和平使者出席纪念活动。国际和平日已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2000多个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迄今已举办19届。艺术为了和平。一直以来,我们广大艺术家以“国际和平艺术家”为榜样,通过各种文化表达形式热情讴歌和平,赞美和平,纵情抒发对和谐美好生活,为和平发声。
“国际和平艺术家”不仅是一种殊荣,也是一种使命。既是对艺术家成就的肯定和赞许,更是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暨联合国第20个国际和平日的一份文化厚礼,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世界和平,这不仅是“国际和平艺术家”的责任和担当,也是全人类的共同夙愿。
国际和平艺术家:王志安,出生于1944年,5岁开始学习书画艺术,至今70多年。王志安先生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任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民族大学马家窑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先生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他也有特殊的一段人生砺炼经历,但是王先生没有因为特殊的经历被打倒,他却利用了这段时间大量的学习,读书提升自己,升华了自己。在90年代他在自己的家乡马家窑文化遗址所在地创建了临洮县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之后用出色的研究成果,把县级的研究会成功提升为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他对文化研究和艺术追求的执着表现得到了社会的公认,他把马家窑文化的研究拓展向艺术,哲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成为中国民间研究马家窑文化第一人。
2003年他正式创立了全国首家非国有马家窑彩陶文化专题博物馆,馆藏珍藏了一批极其珍贵的彩陶文物,很多彩陶是国内外独一无二的孤品。2005年他担任了西北民族大学马家窑文化研究院院长,因此他也是把马家窑文化从民间研究带进了大学殿堂的第一人。2006年中央电视台十台播出的“神秘的中国彩陶”中他作为主讲人,讲述了他对马家窑纹饰的原创性的精彩解读。
王先生在书画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基于王先生多年对彩陶的丰富收藏和和对马家窑文化的深入研究,马家窑文化便在他的心灵中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艺术效应,使彩陶文化和书法艺术已经微妙契合在一起,给他的书画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灵感,形成了他艺术创作的丰富源泉。王志安先生多年来一直耕耘在书法艺术的创作园地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风貌。孙奇峰对他的书法给与很高的评价,说他的字:“劲险刻厉、妙于取势、纯熟自然、柔中带刚、古朴通变。”沈鹏先生说他的瘦金书:“笔法古雅,用笔干净利落,结体简约流便,法度森严。虽字字独立,却气韵流畅衔接自然。其字形略取纵势,重心安稳,中宫开阔。审美取向以中正为主,而不以奇崛,险怪取胜。”罗扬先生说他的书法:“师古不泥,自出新意,笔精墨妙、出神入化。是典型的文人书法家。”并说“他的眼睛不是盯着名利的市场,而是盯着气象万千、万紫千红的文化和艺术大千世界,所以看到他书法的时候可以让我们在喧闹的红尘中感到一种宁静,在躁动的书坛中感到一种典雅。”
王先生在马家窑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丰富成果,直接带动了他的艺术灵感,触动和拓展了他的文化艺术情思,撩起了他深度的艺术创作活力。他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为依托,以扎实的艺术功底为基础,在书法领域创造出了自己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2013年媒体评处出《中国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三十位书法家》,他就是其中的一位。纵观他在文学领域,马家窑文化研究领域,书画艺术创作领域所取得的令人叹服的成就,他的书法写出了自己的面貌和文化的风采。他就是我们这个大时代中真正优秀的书法艺术家。
连辑先生谈王志安书法艺术:
我在甘肃工作期间一直很关注王志安先生,他有特殊的人生阅历,也有系统的艺术训练,又有执着的马家窑文化情怀。在甘肃,在国内,从书画艺术角度,从马家窑文化学者的角度,他是一位有分量的,值得大家提起的优秀艺术家和学者。 我离开甘肃以后也一直关心马家窑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新近出现的一些成果,也一直关注王志安先生书画艺术的发展和学术研究。最近去临夏参加了一次马家窑彩陶学术研讨活动,我深深感觉到我们国家最近这几年,因为有像王志安这样愿意坐冷板凳,不图名不图利的纯粹学者对马家窑彩陶文化的执着关注,使得我们国家在新石器以后,彩陶文化研究领域,对马家窑的看法和评价发生了很大的提升,认为马家窑彩陶文化是中国“仰韶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具有世界级的意义,这种学术评价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现在这个评价越来越受到业内学者充分一致的肯定,这里头有着王志安先生的功劳。
为什么关注马家窑这块?我觉得有几条。第一,他本身就是当地生长斯长于斯的有情怀的学者,对马家窑本身的理解来自于他的血脉,来自于他的人生阅历,来自于当地历史文化对他的滋养。第二,他本身从小就学艺术,是从学美术出身的,所以他的这种学术经历让他比常人更多的关注马家窑彩陶所体现、展示的历史文化信息、美学特征、审美情趣和对后来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人类童年时期文化艺术成果的表达和展示。这是他之所以关注马家窑的第二点。第三,他自己本身作为一个艺术家,除了从事书画这种艺术实践以外,也想用更多的时间通过对马家窑文化的研究,丰富他的艺术经历、艺术思想、学术成果积累,让他不仅成为一个有成就的实践型艺术家,也逐渐成长成为一个有学术理想、学术品格和学术成就的学者,这两条都是做到了的。
他的书法成就比他的绘画还要高,第一,他也有他书法的学术积淀和理论指导。第二,他自己也有他的范式或者是他的榜样,在楷书上他可能更多的研究瘦金体这类的写法。行书是他主攻的方向,他行书非常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年轻,他已经年逾古稀,但你看他的字和充满活力的,有向上、健康、正能量的热情,在他的书法里充分的体现着。我看他很喜欢拿狼毫写字,喜欢拿刚健的毛笔写字,喜欢用中锋写字,十分肯定,他喜欢非常正确的结体,把每一个笔画的线条、质量阐述到位,在整个谋篇布局里头一气呵成,把神采贯穿其中。看他的字会觉得我们自己也会变得年轻,变得健硕,变得朝气蓬勃,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注】:连辑先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非遗中心主任。本文是连辑先生在王志安先生北京书法展览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