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茶器革新推动者-容山堂设计总监访谈录
人物简介:张晓梅,容山堂产品设计总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从数位国内顶级著名陶瓷艺术家。善于从当代视角去挖掘传统元素。在这一领域深耕十余年,早已在业内声名鹊起。
推开容山堂办公室的门,我们再一次见到了张晓梅。这一次的见面,我们想聊聊器物本身和产品开发设计的渊源。
记者:对于器物的渊源和器与人之间的关系,能简单的阐述一下吗?
张晓梅:
“器道”出自于《易经·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即是方法、概念,器亦是器具、用品,道和器的关系,也就体现着道和术的关系。天下事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莫过于道、术。古人制器用器的目的,其实并非仅限于器物本身,而是重在以器载道。先民的超凡智慧,为我们展现了太多的文化瑰宝,无需咬文嚼字的寒暄多言,一件器物,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尽在不言中。
器物是现实存在的实体和形式,历史上现有器,而后有文化。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从会使用天然工具,到创造各种适合日常生活所用的器物,本身已经是一个质的飞跃。日益增长的经验积累,人类在反复选择和判断中萌发了设计创造物的意识,直到现在,这种设计的愿望仍然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非常清晰的展现出我们想要改造生活方式和完善生活的需求。
记者:很多从事产品开发的设计师,都强调唯一性和创意性,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张晓梅:
一个茶杯的背后,不单纯是一个茶杯,而是水具、茶饮、饮茶文化的演化史。留在器物上的真实,是让人看一眼就能立刻唤起那些曾经的思绪和情感。
而我们现在所做的产品开发,更多的是满足大众的普遍生活需求,而非艺术品,但大众又有着对艺术和创意的追求。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现有的材质技术和工艺,结合我们的元素创意,把这些前提要素叠加成一个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产品,而不是没叠加一个要素就增加一档价位。既要有东方美学体系的经典要素,又要体现物的功能化和人性体验,这些“诱惑性”的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物。
例如我们的茶水分离杯,我们首先在器型上优选了最适合喝茶泡茶的结构,从杯口杯盖的结构,到茶漏的高低和锲合度、茶漏孔的大小和细密程度,从把手的弧度和拿握的舒适度,到把手材质,再到杯底结构等等,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人性化的设计考虑。造型确定了,还要筛选合适的釉色和装饰,哪一种色彩和金色搭配?釉色能否衬托出上面的图案?图案的设计也要选择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寓意,一件称心的茶水分离杯,具备了以上的各种要素,才算得上完整。使用者手里拿着这个杯子,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愫,自然是有茶杯引起的,这才能做到传情。
记者:从设计角度来讲,改如何切入呢?
张晓梅:
美好的事物是这个世界的本源。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对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更改,器物的设计便随着设计进步不断的被改造升级。“道”的观念,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我们也在不断的改变理念和方法,以设计出为生活添砖加瓦温暖人心的物品。人们对“道”的研究,是对中国传统美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继承和发扬,以东方思想精髓和东方美感,设计出更加适合中国人使用的日常物品,为当下的生活找到合适的设计方向。
比如我们平常用的蒸煮茶器。蒸煮茶器是什么?是用来蒸煮茶的容器。蒸煮茶干什么呢?煮茶也可以解渴,也可以促膝交谈增进感情。这个蒸煮茶器在产品开发者的眼里,就是一个可以解渴可以加热可以增进感情的器物,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客观和主观条件,蒸煮茶的温度和时长,需要的是不同的满足需求的蒸煮茶器和配套的电陶炉。这些都是产品设计开发之道。
器物中藏着生命,带着文化,携着变迁。在此消彼长循环往复的生活之美,都藏在这一件件的器物之中。历史的更迭,时间的变迁时时刻刻与我们相伴的,是那些普通或美好的器物,伴随着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留下了我们生活过的印记,而这些印记,都会深刻的留在我们世代传承的血液里。产品开发要从生活出发,设计的本源必须源于最根本的生活,而日用就是生活,设计创造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把器物的创意点放在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
记者:原来每一件茶具的背后,都有这么多深奥的知识和设计的关联。好的,今天的采访到此结束,谢谢!
寒风瑟瑟的冬日,友人前来拜访,生起热热的炭火,柱上一壶茶,无需多言,暖意慢慢升起,器物带来的情感交融,会通过热流的传递达到升华。这应该就是一个普通人想要的情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