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昝圣旭论 四步疗法五大方案用于精神病临床的研究 向两会献礼

发布时间: 2021-03-05 来源:

四步疗法 五大方案有形治疗无形治疗兼重并用 精神病彻底痊愈

  精神病是西医名词,1911年由瑞士学者最先提出,后被世界通用。中国在2000年的《内经》里称为癫狂。2002年9月,日本已更名为综合性功能失调症。日本的更名更贴近了精神病的性质。更应合了中医整体治疗的宗义。

  根据临床研究分析,总结归纳,精神病就是身心共病的集中反映;是脏腑功能和脑功能互病互变,互相促成的统一表现。精神病既然是综合性失调症,那么人的精神活动就是驱体和大脑共同的功能宣泄。这个功能受到什么力量才能被激活而宣泄呢?有说是心理作用,有说是思想作用。我认为用思想比较贴切。因为人的精神活动,心理活动,皆始于思想。思想是看不见的,精神是可见的。人的思想通过精神才能展现。思想高兴,精神就兴奋,思想悲观,精神就沮丧。人的一切言谈举止,无论错的、对的、静的、动的行为,都先起源于思想。思想什么,就有什么行为。接人待物,处事习惯,生活模式,无处不取决于思想。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精神活动。如果说精神病就是思想病也绝不落牵强。曾回答好多咨询者:精神病是个什么病?我回答说:精神病就是思想得了病。想的错,就做的错:想的古怪,就动作古怪:想的离奇,就言谈离奇:想的激越,就行为激越:想的低落,就行为低落:想的偏执,就行为偏执……妄思致癫,妄想生狂,思想是癫狂之本,癫狂是思想之标。思伤心脾,想伤肝心,思使心脾气结,想使心肝火旺,思乃田土过重,子犯心母之脏,岂能不癫?想乃肝木之相火,与心火合并。子母同气,又遇风木煽助,焉能不狂?好多人听后说:太精辟了,既好理解,又好接受。把精神病改为思想病岂不更好。

  人的思想最难约束,行为较易控制。思想包罗万象,思想决定一切。思想的极难约束,才是精神发病的根本要素。也是最难治愈,最易复发的根本原因。

  苦思冥想,思之过度,想之过激,就会影响脑功能和脏腑功能。脏腑功能一旦失调,就会蓄积和生发病理产物:气滞血瘀,痰火积聚和正虚邪实之类。病理产物恶化综合性功能失调。功能失调的恶化,促使了思想的更偏激,随之表露出失常的精神活动。思想主导精神。试想,我国在高举毛泽东思想的年代,虽然生活困难,住所简陋,但精神病发病率仅千分之三,当时美国是千分之八。这表明了思想主导精神。强大细致的思想教育,对治疗精神病,预防精神病,是胜似药物的有力武器。

  人是一个紧密的完整机体。一脏不通,诸脏不顺,一处紊乱,综合失调。在治疗精神病方面,西医总是把脑和脏腑分开,治脑不治脏。其实,人的思想精神不是大脑独立的功能,而是有脏腑功能的共同参与,大脑也不是独立生存的器官,而是有脏腑精华的上充。大脑病能引起脏器病,脏器病也能引起大脑病,二者互为因果,只是属前属后的区别。

提到了西医治疗精神病,人们会自然产生两个问号:

  为什么化学治疗(西药治疗又称化学治疗)只见疗效不见痊愈呢?又为什么最终成为残疾呢?这是一个长期没有答案的问题。据我分析,有五种原因:

  (一)西药对症处理的片面性。(二)西药靶向只瞄准大脑—治脑舍脏的片面性。(三)西药作用的片面性和副毒性及成瘾性依赖性。(四)诊断方法的片面性。(五)群体化治疗的片面性。西药的五个片面性决定了见效不见愈,决定了大多数精神病患者成为药源性残疾。

  分析浅论如下:

一、西药对症治疗的片面性

  临床发现,西药对精神病的作用,只能控制症状。躁狂强安定,抑郁兴奋剂。吃药就见效,停药就复发,治标不治本。症状是疾病内在的实质暴露出来的表面现象。陈树祯教授在他的著作里29页写到:“症状并不是疾病,而是身体在患处所发出的固有警告信号。”“压制疗法就是以强硬的治疗手段来抑制症状或将疾病暂时掩盖,而并非治愈疾病。”精神病漫长的治疗实践证明,西药在长期控制症状的同时,不但不能治愈精神病,其副作用还能使功能性精神病转化为嚣质性疾病。如药源性高血压,药源性糖尿病,药源性肾病,药源性心肝病等,每一个精神病院都屡见不鲜。表面现象的控制,只能是扬汤止沸,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躁狂和抑郁,是体内病理产物长期积累的结果。积累到相当的程度影响了整体气机的功能,就表现出相应的精神症状。只用安定或兴奋类药物解决表面症状,不解决病机实质如同斩草不除根。只能见效不见愈,反复发病,机体反复受挫。本来病由虚生,久病更虚,免疫低下。功能降低,智能下降。加之化学药品的久服,慢性积蓄中毒,精神病致残,是必然的结果。《内经》言“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何谓妄行?古代医生称为行医,妄行就是:不知行医者,不会行医,而看病就是妄开药方。胡治乱治,妄治瞎治。

二、西药治脑舍脏的片面性

  几千年的医学研究发现:脏腑是疾病演变的核心。却病强身,必需保健脏腑。精神病这一综合性功能失调症,是由脏腑功能失调为主要原因。但是,纵观西药对精神病的治疗,一如既往的治脑不治脏,不顾脑与脏腑整体的相互关系。投药靶向,一直瞄准大脑中的多巴胺,五羟色胺。片面的认为,只有穿透脑血屏障的药物,才有可能治疗精神病。如此治疗,疗效何在?近百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越治越病,残而后己。血泪教训,今人沉痛。难道说,好端端的青少年、大学生、科学家、医生、教师、明星、一旦得病,多巴胺终生不能阻断,羟色胺终生不能正常吗?此理绝对不通。任何人不能接受,不能理解,不能不疑。这是治疗学的片面错误。人是非常紧密的整体,不是零乱的组合。各个器官的外在结构和内在联系,是用什么精良的机械都不能比拟的。把综合性功能失调证,只归属于脑,把人分解开来治,只治一部分,试图好全部,岂不是异想天开。大脑的功能不是孤立的,它有脏腑功能的参与。大脑不是孤立生存的,它有脏腑精华的上充。绝不会脑独盛而脏腑已竭,脏腑独胜而脑已空。因此,我认为多巴胺是脏腑失调所产生的浊气上奔,羟色胺的失调,是脏腑功能的紊乱,阴阳增减失衡的结果。脏腑才是多巴胺,羟色腔的真正源流。这种放弃源流阻断支流,舍本求末的片面治法,是只见疗效,不见痊愈,最后残疾的重要原因。

三、西药作用的片面性和副毒性及成瘾性依赖性

  西药的治病作用比较单一,副毒作用却更全面。几乎全身器官,包括血液,津液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更严重的是药物性猝死。某医院统计,猝死率占住院总人数的千分之零点五四。并且死前有心电图改变的,仅点50%左右。氯氮平,氯丙嗪,舒必利,奥氮平,氟哌啶醇都有不同人数的猝死病例。(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第8卷,第二期210页)据有关报道:引起心肌炎和心肌病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利培酮、奥氮平也不例外。这些药物,正在国内外普遍应用。

  以目前应用广泛的利培酮为例,与其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一样,治疗机制尚不清楚。但副毒作用确有10种之多。并且有生殖毒性及“致癌性”。抗精神病药,还有一个共同的弊端,那就是成瘾性和依赖性。一旦发病服用,终生难戒,停药就复发。西药本身就是双刃剑,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有利的一面,长期服药,控制症状。不利的一面,长期服药,慢性中毒。精神病最终沦落为残疾,是西药久用中毒的结果。绝不是疾病性质的原因。在治疗精神病的同时,又损伤了脏腑功能的正常。临床证实,西药治一病,添一病,或添若干病。主症尚未治好,副症相继而至。医学博士,阵树祯说:“鲜为人知的西药副作用,令人胆战心惊。”何谓战惊?就是非死既残!他还说:“西方医药进步,人民健康退步。”西药作用机制的片面性和副毒性及依赖性或成瘾性,也是治疗精神病见效不见愈,最终成为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诊断方法的片面性

  西医缺乏中医系统的脉象诊断,偏执于仪器化验数据。看见什么治什么,看不见的当然无所适从,只能对症处理。对诊断精神病这种无菌,无毒,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疾病。精良的仪器显的一无所能。有目共睹的大病,却抓不着丝亳的踪影。现代中医界也用仪器诊断,使得脉象诊断更加完美。中西医结合,让中医增添了新的活力。古老的中医学显得古而新颖,老而不衰。博采各家之长,是中医的传统。门派之嫌,是制学大忌。诊断是用药的指南,没有正确的诊断,就没有正确的用药。诊断以仪器为准,还是以脉象为凭,在相互参考的情况下,要看诊断医生的水平如何。诊断,是通过搜集患者全部的疾病资料,包括仪器资料,脉象资料,看到的,听到的,自述的,他述的,综合分析,再加上脉象诊断,寻找看不见,听不见的疾病资料,最后作出判断,修方用药,方不有失。脉象诊断是中医的一项基本功。它是中医诊断学的生命,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生理、物理、病理、类比、气象、哲理、逻辑学的综合运用。这是目前仪器做不到的,将来的仪器也不会做到。就像机器人永远不能代替人的定义一样,仪器永远不能代替医生。脉象诊断,任何时期,任何仪器都不能取代。试看,在诊脉应用普遍落后于古代的今天,有多少本应治愈的疾病,成了终身病。有多少早期应该发现的疾病成了晚期不治之症,精神病就是其中之一。西医学术体系,本身缺乏系统的脉象诊断,这种美玉之瑕,在精神病的治疗上,当然显得技逊一筹。这也是西医治疗精神病见效不见愈,最终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群体化治疗的片面性

  大概在20世纪末,世界医学界召开一次学术会议。这次学术会议重点讨论的议题是“群体化的治疗方案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哪一个更先进,哪一个更优化”。本次会议肯定了个体化治疗的优越性。(当代健康报中华医药13版)

  西医药群体化治疗的依据是:仪器检测相同,化验结果相同,表现症状相同,即可治法相同,似乎很合道理。无论男女老少,病因如何,病程长短,一刀切平,大锅炒烩。躁狂的统统安定剂,抑郁的统统兴奋药。这样治疗功能性精神病是治不好的。精神病不同于器质病。他的发病内因与外因极为复杂,并且变化多端。人的躯体结构虽然相同,但是每人的脏器功能千差万别,天地悬殊,精神病恰好又是功能性疾病。所以,无论症状相同,化验结果相同都不能同病同治。由于本病性质特殊,必须参考脉象辨证。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同病不同治,法同药不同,才是值得信赖的治病法则。四步疗法、五大方案的重要内涵,就是谨遵中医个体化治疗的基本原则,从精神病共同的症状中,寻找不同的差异之处,有的放矢,药无虚发,投药即中,药中病安。但是,劳动负荷颇大,倍累脑力。群体化治疗,日诊上百,亦然轻松自得。个体化治疗,日诊过十,疲劳不堪。回顾功效,上百者,百无一愈,有功无效。过十者,十生其十,功效相应。白衣天使,使命所在,何惧苦劳!劳则见功,功效双全。动机效果的统一,患者所求,仁术所备,有求必应,应则能胜,乐在苦中。

作者简介:

  昝圣旭,北京圣旭堂心脑病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潍坊市圣旭精神疾病研究院院长,潍坊市昌乐县济德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是"昝氏中医世家"第五代传人,2005年任山东省协和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精神病研究所所长;2015年创办北京圣旭堂心脑病中医药研究院;2015年创办潍坊昌乐圣旭精神疾病研究院;自主研发五项国家发明专利,该技术国内首创世界领先。曾先后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得中医药专家一致好评, 是美国内申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曾获卫生部“健康使者”荣誉奖牌和证书,中国十佳名医,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特授予“抗疫英雄”“疫情防控最美战士”“抗疫先锋”荣誉称号。

热门推荐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