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李含琳: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

发布时间:2017-12-25 23:36:3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彭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结合我国农村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协调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建设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结合我国农村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协调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建设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当前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大体系的内涵与关系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的关键是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而经营体系的关键则在于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衡量现代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主要标志,解决的是农业资源的市场配置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各区域的资源比较优势,以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为手段,通过对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效率。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先进科学技术与生产过程的有机结合,是衡量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主要是通过实施良种化、延长产业链、储藏包装、流通和销售等环节的有机结合,提升产业的价值链,发展高层次农产品,壮大农业新产业和新业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整体竞争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就是要转变农业要素投入方式,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合,是衡量现代农业组织化、社会化、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主要涉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家庭牧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当前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集中解决好一系列问题,如,农民要向职业化方向发展、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等。

  加快构建三大体系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特色主要是指资源和产品的品质,而优势则是指市场份额、消费信誉、品牌影响和出口能力。一方面,必须深入挖掘各地农村农业资源的发展潜力,在现有农村产业的基础上做好优选和结构优化工作,使产业优势能够充分反映资源优势。要认真做好生产力空间布局工作,高效配置资源;关注农村产业培育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做好生态红线和耕地红线的划定和管理。另一方面,必须创新产业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有市场需求、有出口能力、产业链条长、产业互补性强、产品品质高的产业体系。各地选择主导产业应坚持差异性、互补性、循环性的原则,尽量避免结构雷同。同时,要加快培育创新体系,加强农村技能培训。为了引领产业成长,还需要培育一大批农业企业家。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一是要发展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家庭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创新农业经济的微观经济基础。二是要加快培育有文化知识、技能水平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支持农民工、职业院校毕业生等人员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去。三是要加快培育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农产品基地、合作社、服务公司等为主要平台,全面实行标准化和组织化。四是要坚持实施适度规模化经营战略,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电商的综合合作关系。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要创新“公司+农户”模式,在“公司+基地+农户”“超市+基地+农户”“科技公司+基地+合作社”等方面做更多的尝试。二是要培育新型市场经营体系,提升农产品的国内和出口层次。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的省区市农村,要把外向发展和经营作为新的战略重点,按照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需要和特点,打造出口型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出口基地、出口加工区、出口贸易区等。三是加快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金融、信息、农机和技术服务等服务主体,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专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加强新型生产经营或服务主体之间的合作,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综合效益。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含琳 系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界限网络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湘ICP备17005820号-2 公安印章标准编码 4301210151948 Copyright 界限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