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话语纠偏感悟融合精髓
原标题:从话语纠偏感悟融合精髓
十九大报告中三次提及军民融合,将其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我们党对军民融合地位作用和特点规律的认识上升到全新高度和境界。
战略擘画,思想先行。反观过往实践,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关键期,有必要从话语纠偏感悟融合要义精髓。
用“普通话”纠正“三化”表述偏差。作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一种国家行为。当前,各地乃至各领域、各行业对这一国家战略的理解存在一些不良倾向。比如,有意无意“窄化”军民融合,或将其与“军转民”“民参军”划等号,或将融合领域仅仅局限于武器装备层面;自觉不自觉“泛化”军民融合,把通常意义的拥军爱民、军民联欢等都看作军民融合;“矮化”军民融合,把国家战略搞成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协调兼容发展搞成单纯的经济指标提升,把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搞成利益均沾。
把准动力源,找准表述切入点和突破口。前段时间刚刚播出的大型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大国外交》,并非军民融合专题,因涉及军民融合成就的部分全是“干货”,让军民融合深入百姓世界,有效激发了“民参军”热情。这也给人以启示:紧盯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这个动力源,军民融合的表达就一定能富有动力、充满活力、形成合力;紧盯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这个重点领域,紧跟颠覆性、前沿性科技开发和融合进程,有质地、有影响、有感染力的话语表达就一定能应运而生;紧盯先进产业集群这个实践载体,譬如军民融合特色小镇、开发区、发展示范城市等,充分体现军民融合朝气活力的典型案例就会脱颖而出。
用“家常话”化解民众的信息“饥渴”。很多权威指导性文件未公开,直接导致部分民众及官兵感到军民融合高深莫测,不能深刻理解其内涵。十九大报告中三处提及军民融合的地方,为什么让广大军民感到“管用”、感到“解渴”?就是因为那些话官兵能懂、企业能懂、普通民众也能懂。这也启示我们,接地气才能接心气,权威机构怎样去“神秘化”?学术研究如何“格物致知”?新闻媒体为什么要“接地气”?因为只有各方都掌握说“家常话”的本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才能更好地面向大众、深入人心。
相关阅读
- 12-26印度等了17年的潜艇终于服役 仪式上
- 12-26从话语纠偏感悟融合精髓
- 12-26“黄牛”扰乱理赔市场:欺瞒当事人赚高
- 12-26《芳华》取景地 法式风情滇南小城为
- 12-26追寻初心,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 12-26湖北恩施:赶制彩灯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