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走进新时代 文化新传承】增强文化自信,文艺大有可为 _文艺原创 _光明网

发布时间:2017-12-27 18:57:28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彭茹
【编者按】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共分十三个部分,其中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

  【编者按】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共分十三个部分,其中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明确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特别推出“走进新时代 文化新传承”系列评论,从“坚定文化自信”“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重视传播手段,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艺创新”“加强文艺队伍建设”等不同角度,对十九大报告进行相关解读,以飨读者。

  作者:闫 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正确认识、深入理解文化自信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坚持不忘初心、开拓进取,方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更好地走向未来。

【走进新时代 文化新传承】增强文化自信,文艺大有可为

  众所周知,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今天,我们的文化自信如何得以建构?载体、途径和方式丰富多样,但文艺作品的示范、激励、鼓舞、润泽、荡涤作用不可小觑。古往今来的优秀文艺作品,通常有着春风化雨、直抵人心的力量。作为文化的鲜活载体,文艺作品因富于情感性、思想性,而易于入脑入心。换言之,增强文化自信,文艺大有可为。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也就是说,文艺作品应当有根、有魂、有神。这种根、魂、神自何处来?倘若作者怀着自豪和诚意,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作品往往能够焕发文化自信的熠熠光辉,体现华夏儿女的文化认同,获得口碑与市场的双赢;倘若任意消解真实、消费历史,无节制地胡乱砍伐历史文化资源,非但难以对增强文化自信有所裨益,反而容易造成误导。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的历史题材创作领域,一些既非史实又非现实的空心化作品层出不穷。以古装剧为例,所谓“古装是个筐,什么都能装”,不少作品热衷于以人气偶像、华丽场景、炫目特效、荒诞幻想、阴狠权术来吸引眼球,而罔顾历史真相、文化内涵。这样做的结果,每每是只见明星不见角色,只见古装不见古人,只见皮相不见内心。筋骨失,无以立。文艺作品只有切实做到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才能承担起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的神圣职责。

【走进新时代 文化新传承】增强文化自信,文艺大有可为

  文化自信,看似宏阔抽象的大命题,怎样落实到文艺创作的最前沿?这意味着,在浮躁的娱乐环境下不随波逐流,在热闹的表象景观中不丧失品格。例如,今年元月在央视一套首播的古装历史剧《于成龙》,以史料为依据,讲述了一代廉吏于成龙为民做主、为民请命、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动人故事。于成龙修齐治平、义不辞难、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价值追求和人格魅力,深受百姓爱戴,深得观众赞叹。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忧国忧民、廉洁奉公的好官。传统儒家的治世情怀、浩然之气,几千年来一直流淌在知识分子的血脉中。

  再如,今年4月在江苏卫视、安徽卫视首播的年代剧《白鹿原》,以两大家族祖孙三代之间恩怨纷争的故事为线索,把中国式人格的精神结构和乡土社会的文化规约外化得饱满精到。同时,力求用传统文化的痛点来破解民族心灵的密码,令人在自信、自省中有所会意和反思。此二者,皆可谓将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融合的典型案例,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有着积极意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怎样将文化自信在国人的精神领域落实落细?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基因已然深埋,只待通过合适的方式将其激活与放大。广大文艺工作者理应自觉担当、主动作为,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遗存中理性扬弃、去粗取精,把传统文化传下去;不断提高创作水平,将珍贵的文化遗产与现实的人间烟火无缝对接,让文化精粹活起来!

  (作者闫伟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任编辑)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原创热榜
周排行 / 月排行 / 季排行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界限网络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湘ICP备17005820号-2 公安印章标准编码 4301210151948 Copyright 界限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