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调研,暨南大学华人学生发现苗乡文明旅游新模式
赶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途中,暨南大学大二男生邹翔在地铁上被一位黑人大哥“喊住了”,对方表示对他衣袖上“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旅游文化实践营”标志很有兴趣。原来,这位持有南非籍护照的外国友人名叫Richard M.,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留学前曾在国际旅行社工作,接待过许多前往他出生地刚果观赏山地大猩猩和火山的国际游客。Richard口中这种通过突出当地特色发展国际旅游业,从而促进当地生态保护、推动当地就业创业,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的模式,恰好与邹翔前些天的所见所闻不谋而合。在约八百公里外的珠江上游,暨南大学学生们在外界看来原始而神秘的苗家村寨里,见证着当地慈善事业和原生态旅游如何交织出一个文明旅游发展的“新配方”。
2017年夏,国家旅游局·中国青年报社2017大学生“文明旅游背包行”、MyH2O水资源监测项目第五期少数民族地区调研活动中,暨南大学思源寻根大学生团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大年乡,实地调研旅游产业发展对农村农业、生活用水水质影响。秘鲁华裔学生Wha San Antonio Chong Yi、苗族大学生梁胜与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一道翻山越岭,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水井、蓄水池、水源、梯田等地采集样本检测水质并在当地宣传文明旅游理念,调研当地旅游业发展状况,向当地居民传播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虽然每天翻山越岭考察调研的确很辛苦,不过参加公益活动很有意义,也收获了不少成就感,”六岁就已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的苗族大学生梁胜坦言,“同时,我们也初步了解到家乡的水质状况,希望能借此让苗寨的乡亲们更加放心地喝水。”经过一周的奔波,团队走访四个村寨总共检测了三十余个水样,并将各取水点的水质状况反馈给村干部;不过随着一份份水样的检测,团队发现除了少数水样因农田施放化肥而氨氮超标外,水质状况并没有因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出现较为明显的恶化。
经过近五十次走进苗寨吊脚楼进行入户访谈,学生团队发现当地生态旅游产业的文明发展“内有玄机”,与国际慈善事业的蓬勃壮大有着密切联系。“慈善机构不仅建学校资助孩子们上学,他们带来的外国游客也会乘面包车经过村子观光。”大年村梁支书如是说。由此,暨南大学珠海校区思源·寻根队特地联系了在当地工作的法籍公益人士施静怡、鲁班,一道体验苗族传统节日闹鱼节,就当地旅游资源和水资源合理文明开发等议题进行交流。曾参加汶川大地震救灾的著名公益人施静怡对此表示:“我为能够认识你们,了解你们的项目感到十分荣幸。”
据悉,法国民间慈善组织“色彩协会”十九年来通过创办学校、提供教育资助等方式,在广西、贵州交界的苗区推动少数民族女童的教育事业进步;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捐助者们通过“色彩协会”等国际性慈善组织了解到融水苗族自治县坐拥广西九万山、广西元宝山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生态景观和独具魅力的苗家特色,在前往当地视察慈善工作情况时,也顺便会在苗寨里多住几天,甚至与村民同居同住,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旅游模式。爱心人士们大多来自瑞士和法国,在每年七到九月间形成小规模、多批次的旅游小高峰,由此而产生的交通、食宿等需要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带动苗区社会经济发展。
“苗寨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民风淳朴,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特色都很好地保存了下来。”这是秘鲁籍华裔学生Wha San Antonio Chong Yi踏入中国大地后第一次走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在都市里长大的他表示自己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体会到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不过,他已经是第二次在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了。2016年,他曾入选东江源高能夏令营,在江西省南部的东江源头,体验山区劳作和生活并参加环境教育活动。在当地,他发现公益组织聚集了许多来自境内外各地的志愿者,食宿需要由村民有偿解决,从而推动了当地民宿、农家乐等产业的萌芽和成长;不仅如此,志愿者们还尝试帮助当地向外界推广蜂蜜等地方特产。他说:“将旅游和公益志愿服务相有机结合,这是非常新颖的创意。”而在苗寨里,他也表示看到了将这种模式推向国际市场的可能性。
“原生态旅游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希望可以发掘村子的特色,吸引更多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来这里参观。”这也是苗族大学生梁胜六岁离开家乡上学后,第一次带同学回寨子里考察,他希望家乡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能够伴随旅游业的开发一直保留下去:“同时,我们也能借此保护好苗民代代生活的家园。”
相关阅读
- 12-27湖南新化涉枪案嫌疑人落网 曾持枪致2
- 12-27暑期调研,暨南大学华人学生发现苗乡文
- 12-27浙江嘉兴一热电厂发生蒸汽管道爆裂
- 12-27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变与不变
- 12-27躲过战火躲不过寒冬!叙难民儿童失去
- 12-27印军越过实控线布下埋伏 枪杀3名巴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