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报销为什么比登天还难?
原标题:年底报销为什么比登天还难?
岁末年终,漫长又苦逼的报销季来临了。
永远也凑不齐的发票,财务处门口永远也排不完的长队。任你多大学问的教授,在财务处的报销窗口前,都得提心吊胆、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票凑齐了吧?报销制度没改吧?没缺材料吧?”
稍有一点纰漏,所有的表格还得打回来重填。有次,我还亲耳听到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师大发雷霆,“这鬼地方有辱斯文,以后再也不来了!”呵呵,苦逼的青椒们、学生党们只能乖乖排队,准备好笑脸,递上去报销票据……
报销这事从古至今都难!别说是大学里的老师同学了,就算是清朝一二品的大员,要想从政府银库里报销,也得愁眉苦脸。就算是曾国藩这样的中兴名臣,剿灭太平天国、维护江山社稷的重任都压在他肩膀上了,皇帝都得宠他爱他夸他,到了户部报账的官吏那里,他还得夹紧尾巴。
“喂,曾国藩,过来报账!
混乱的报销制度
1861年曾国藩开始筹办洋枪洋炮,想要自强以御外辱,洋务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办工厂,买大船,花钱如流水,可在向清政府报销这事儿上,曾国藩却遇到难题。
洋务运动初期,清政府没有洋务报销制度,没想到这些洋玩意这么花钱,地方大员只能从地方政府军费开支中临时支为洋务之用。后来即使有了洋务报销专用通道,清政府也无法有效地管理财政支出。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84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一次性报销了9年的广东海防经费,也就说这9年间,广东海防的钱一次也没有报销过,报销周期之长令人瞠目结舌。清代的报销制度可谓乱成一锅粥。
曾国藩
“严格”的报销流程
所谓“报销”,在清代学名应该叫“奏销”。“奏销”严格来说相当于现代财政决算制度。户部则是全国财政的主管单位,既是财政部、民政部,又是中央银行和国库,还兼有国家审计署的功能,全国的各式奏销都得经过它。
清代的报销流程大概是这样的:
地方花钱的部门,先对需要报销的项目进行统计,造册(填报销单);
然后送到省布政使司那里,等布政使核对无误后,再送到户部;
户部收到奏销册后严格审核,相当于审计,审核后在年底汇总,题奏给皇帝;
皇帝看一眼没问题后,户部就能给地方部门一个批文,办事官员就能从国库或省级布政使司的截留款那里拿到钱了,整个报销流程结束。
如果户部审计发现报销项目与实际情况不符,会立刻指驳发回。这篓子就大了,不但各省督抚对奏销册要负审核责任,地方官员如果弄虚作假被查出来了也会受到降级、罚俸、革职等一系列惩罚。
雍正年间的奏销档案
部费:报销的拦路虎
报销难,最难的地方就是户部的批驳。报销这事大部分都是走走流程罢了,就算是皇上亲自过目,他也不可能细看。要是乾隆皇帝大概就瞟一眼,签一个“知道了。”而户部说你造假账,把报销单发回来,不但钱拿不到,说不定还会降级,丢乌纱帽。因此各级官员融通户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笔融通经费还有个学名——“部费”。
部费是部、院、府、寺、监等中央各部门因办事、办案收取的费用。说白了也就是今天的办公经费、手续费。在中央各部门中,户部事情最多,部费也就收的最多;礼部和刑部事情比较少,收的也就比较少。
咸丰年间户部银票
有时部费之巨让人瞠目结舌。张集馨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称:“军需款目,至一千数百万之外,部费即须十余万。”就连顶级大员也为部费所困。曾国藩第一次报销军费300万两左右,因为当时水陆两军军营数量大,部队又分合不定,有关粮财的负责人员一批又换了一批,报销账单极为困难。因为帐目极大,他先上奏《酌拟报销大概规模折》,得到批准后,立马开始筹措部费,需要筹措数万白银,为此忙得焦头烂额。
地方大员为了能够顺利报销,纷纷托人向户部探寻部费多少。李鸿章找到湖北道台王文韶探寻部费,军费3000万两左右需要缴纳40万两部费。后来老师曾国藩再次出马,找到江宁布政使李宗羲,辗转托人,讨价还价,才降到了8万两白银。
晚清时期的户部衙门
编外人员的饭碗
部费虽非正规制度收入,但其存在也是有合理性的。明清两朝,政治体系始终面对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官员数量严重不足。以户部为例,尚书、侍郎以下,及至员外郎、主事整个编制内的官员不足百人。这些人要处理全国的财政、民政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很少有懂得财务的专业知识,更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繁琐枯燥的财政账目上。因此他们就雇佣了大量的编制外的书吏,负责审计工作。
要命的是,这些编外人员往往连伙食费朝廷都不给拨,甚至笔墨纸砚等办公用品还需要自己出。书吏五年一聘,不得连任,有时候书吏也不能完成任务,他们还需要雇佣秘书帮手完成审计。不收取部费这些人就活不下去,整个财政体系也难以运转。当然如此制度必然滋生腐败。内容完善,手续完整的报销单,如果不交纳部费也会被批驳回去,这业已形成清代官场上的潜规则。
有时就算交了部费,报销也未必顺利。咸丰、同治年间,战事频繁,报销军费成为地方首长极其头疼的一件事。还是那个张集馨,在1850年办理军营报销时,交纳部费一千余两,仍然被户部驳回,倒罚赔一千一百三十余两。他非常气愤,在日记中写到:“当日与书办说定,有部费则不驳,今部费用去千余金,而仍复罚赔,部费之谓何?”部费与中央部门的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已形成了一个利益链条,腐败导致清代整个财政体系的崩坏。
礼部尚书穆克登额等奏销祭祀钱粮事折
如此看来,今天的报销比大清容易得多,手续复杂,项目严密虽然很让人头疼,但这也大大减少了经费的滥用与腐败,对整个财政体系乃至国家福祉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关阅读
- 12-28洪金宝儿子带妹开房 3年前就被曝出轨
- 12-28年底报销为什么比登天还难?
- 12-28雁塔区首家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
- 12-28秋瓷炫在韩国“第一夫人”面前秀恩爱
- 12-28伊朗:走入一千零一夜 看到真实的波斯
- 12-28全新启辰T70上市 十万元级自主SUV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