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王亚玲:多措并举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8-01-08 14:01:0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彭茹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我们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成绩显著。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脱贫目标艰巨繁重。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贫困问题具有区域性特征,深度贫困地区是经过几轮扶贫剩下的硬骨头,是贫中之贫,难中之难。分析起来,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致贫原因和贫困现象有许多共同点。一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于一体,增加了扶贫脱贫的复杂性。深度贫困县中,有革命老区县55个,少数民族县113个。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民族宗教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加大了脱贫攻坚的复杂性和难度。二是集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于一体,脱贫成本高、难度大。三是集人均收入低下、基础设施滞后、社会资本不足于一体,单一扶贫措施很难奏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针对这些短板问题精准发力,多策并举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第一,完善顶层设计。可考虑结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研究制定全国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资源和政策统筹安排方案,探索扶贫攻坚与乡村治理相结合的契合点。加强全国性指导,根据不同贫困类型和不同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精神扶贫等多政策相衔接的扶持举措,因地制宜帮助深度贫困地区尽快制定长远战略,着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与精准扶贫脱贫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推进。

  第二,加大扶持力度。要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按照“严管、高效、安全”原则,加大涉农资金整合的力度,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度、针对性。加大深度贫困地区科教文卫的投资比重,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此外,还要在“实”字上下功夫,从规划布局、政策传导、监管问责等各个环节加强整治,完善监管机制,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第三,完善产业扶贫。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应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上下功夫,结合政策动向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扶持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国家扶持政策支持构建起贫困户与新型市场主体利益共存、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户应对各类风险和冲击的能力。

  与此同时,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还要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各方帮扶力度,推进大扶贫格局向深度发展。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帮扶支持,创新对口帮扶方式,突出扶贫攻坚的针对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从深度贫困地区实际出发,构建起对口帮扶经济教育医疗科技等协作的长效机制。完善省内定点帮扶和结对帮扶机制,帮扶的重点放在扶贫扶志和扶智相结合,通过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作者单位:青海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界限网络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湘ICP备17005820号-2 公安印章标准编码 4301210151948 Copyright 界限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