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三率”零差错 挑战不可能
渑池县张村镇高桥村,镇党委书记陈丛勤从养殖麻鸭的温棚里出来,跟负责人交代两句,又大步赶往村里新建的蔬菜大棚。明年春天,这些大棚能给每个贫困户带来2000元左右收入。
卢氏县五里川镇南峪沟村,县供电公司派驻的工作队长聂全红扒拉几口方便面,趁着天没黑透,再去贫困户陈长银家一趟,看看给他接上的动力电好不好使。驻村两年多,他已经适应了这样的节奏。
……
漏评率、错评率、错退率是检验脱贫攻坚工作成色的“试金石”,“三率”零差错,被许多人认为是“不可能的挑战”。12月10日召开的全省第五次脱贫攻坚推进会上通报,在对50个县(市、区)进行交叉检查时,三门峡实现了零差错,挑战了不可能。同是抱着“硬骨头”啃,三门峡为什么行?天寒地冻的崤函大地上,这暖心的一幕幕也许是最好的答案。
“脱贫攻坚中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作风问题,扶贫的核心就是一个‘实’字。”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作风上的实,来自制度建设上的“严”。三门峡的各级干部头上,悬着两把剑。第一把,叫“三个决不容许”制度,即决不容许虚报浮夸、数据造假,决不容许贪污侵占挪用扶贫资金,决不容许违规插手扶贫项目。第二把,叫“四个就地免职”:对触犯“三个决不容许”的,就地免职;对一年内两至三次排后10位的乡镇主要负责人,就地免职;对驻村不住村、驻村不作为的,就地免职;对侵害贫困群众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就地免职。这些“铁律”,扎起篱笆钉下桩,赶走了形式主义,压实了干部责任,赢得了群众称赞。
还来自以上率下的“带”。在三门峡,市委书记“喜欢”暗访抓脱贫,已经不能成为“新闻”,每到周末刘南昌的车子去哪儿了,干部们不再打听也无从知晓。陕州区一位干部在受访时说,刚开始大家都诚惶诚恐。后来次数多了,也就想开了、习惯了,只要把工作做实、让群众满意,谁来暗访不是一样?
三门峡市市长安伟,将扶贫战线的作风总结为“雷厉风行,马上就办,大事不过夜”。今年上半年的一次检查结束后,督导组还没离开,渑池县扶贫办主任马万智已经带着同志们,连夜做起整改方案。
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保证了三门峡在脱贫攻坚战中“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出彩”。这里不仅贡献了全国知名、全省推广的金融扶贫“卢氏模式”,也在全省率先开启了对深度贫困人口脱贫的探索,即是当地干部口中的“三变”:死钱变活钱,输血变造血,保底变保富。
2016年年底,三门峡市精准脱贫34075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8.9%降至6.85%,获得全省脱贫工作成效考核第一名。作风建设在路上,中原脱贫作先锋,三门峡蹄疾步稳。
相关阅读
- 01-09医院引入音乐治疗 助烧伤患者康复
- 01-09三门峡:“三率”零差错 挑战不可能
- 01-09UFO难道是真的?美海军飞行员追踪不明
- 01-09旧情复燃?马苏开店孔令辉捧场
- 01-09邹市明视网膜受伤看东西有重影 伦敦
- 01-09我的“吐槽”被旅长点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