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领航新征程】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灵璧县推动精神脱贫激发内生动力

发布时间:2018-01-09 19:06:26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高富灿
村里安排了工作,却嫌太脏不愿意去;扶贫单位提供产业技术、销路,却不想投入资金、精力,坐等政府帮扶救济;有的甚至争当贫困户,希望不劳而获得到钱物补助……当前,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为改变贫困户的精神面貌,激

  村里安排了工作,却嫌太脏不愿意去;扶贫单位提供产业技术、销路,却不想投入资金、精力,坐等政府帮扶救济;有的甚至争当贫困户,希望不劳而获得到钱物补助……当前,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为改变贫困户的精神面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灵璧县深入推动“精神脱贫”,以“宣传教育、志愿帮扶、文化服务、教育培训、环境整治、典型选树”六大行动为载体,让贫困群众口袋鼓起来的同时,精神立起来。

  选树典型 树立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导向

“自立自强”示范典户曾扬

  曾扬是灵璧县汴河村贫困户,刚刚被评为村里的“自强自立”示范户。当记者来到他家时,老曾和妻子在地里摘菜。地里的萝卜、辣菜水灵油润,一看就是精心侍弄过。

  曾扬和妻子都长期患病,儿子因智力缺陷无劳动能力,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尽管身体不太好,老曾却不愿完全依靠政府,屋前屋后的土地都被种上了蔬菜。长着青青芹菜的大棚,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现在看病不花钱,种花生、养山羊,还给补助,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再不好好珍惜,就真是扶不起来了。”曾扬告诉记者,自己今年和去年分别种植了10亩黑麦、花生,各拿到10000元补贴,今年还申请了5万元小额无息贷款,用来发展蔬菜大棚。

  拿着“自强自立”示范户奖状,老曾嘿嘿直笑,“种菜很辛苦,起早贪黑,挣的都是辛苦钱,但自己挣钱,怎么说呢,心里踏实!”

  “在贫困户中开展示范评选,就是要树立一种导向,鼓励他们通过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贫困面貌。”汴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马志顺表示,通过开展示范评选,有力扭转了村民中出现的将扶贫政策当长久福利的思想误区。

  现年36岁的闫秀芹是灵璧县家喻户晓的人物,8年来她对瘫痪丈夫悉心照顾,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丢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2015年初,闫秀芹被评为贫困户。2016年,在包保干部和亲人的帮助下,闫秀芹积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盘下一家护理店,自己成为了老板。经过一年的努力,收入大幅提高,当年底,闫秀芹不顾家人的反对,主动提前申请脱贫。闫秀芹说:“人不富裕不可怕,但不能志短,绝不能因为要当贫困户而失信。”作为“精神脱贫”典型,闫秀芹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播,成为带动村民自力更生脱贫致富榜样。

  对于贫困户中涌现的先进典型,灵璧县不仅给予嘉奖,还将典型的脱贫事迹搬到舞台上,编成快板、戏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各村文化舞台上展演。闫秀芹等“精神脱贫”典型还自发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以实际行动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

  解决农村“面子”问题,以乡村新风貌催生精神新面貌

汴河村墙体壁画

  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禽畜乱跑曾是皖北农村的普遍现象,直接导致了患病率的高发。灵璧县将“精神脱贫”与移风易俗、农村“三大革命”相结合,确立了“四有”目标,即“有一个文明和谐的村容村风、有一个积极乐观的精神态度、有一个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整洁的卫生环境和文明的乡风习俗,让乡村风貌和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灵璧县汴河村,记者发现很多村民家在改建厕所。“以前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间用土临时垒起来的土厕,卫生条件极差。现在村里给我们改建厕所,根据村民意愿,在家里或者院落建设水厕。”村民陈春杰家说,厕所革命,让村里卫生环境提升了一大截,村民住得也舒心。

  “整洁的环境,良好的精神面貌,更能催生向上的动力。”汴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马志顺介绍,汴河村总共制定了600多个改厕计划,目前已经实施了200多个。

  农村基层存在的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涉黄涉赌等不良风气,腐蚀了村民的思想,阻碍了脱贫攻坚进程。对此,灵璧县将移风易俗与“精神脱贫”协同推进,在全县各行政村建立“四会一约”((即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与村规民约),有效遏制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灵璧县还在贫困村打造文化墙和宣传栏,把党的扶贫政策、“好家风、好家训”及孝老爱亲、节俭养德等中华传统美德展示到村到群众身边,大力弘扬勤劳、勤俭、有责任、有追求的优良品质。

  “现在村里变化这么大,我们再不改变,就太对不起党的好政策了。”汴河村村民陈刚说,现在村里干净了,村民的卫生习惯也随之改变,“垃圾不乱丢,农机不乱放,屋里屋外整整洁洁的,这日子也有奔头。”

  文化浸润 补足贫困群众精神之“钙”

灵璧县编排了全省首部大型扶贫题材泗州戏《白芷花开》

  精神风貌不佳、内生动力不足、风俗习惯落后,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部分农村地区精神文化建设缺失,缺乏正能量的浸润与影响。

  灵璧县通过增强农村文化有效供给,为贫困地区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全县20个乡镇(开发区)成立"精神脱贫"文艺宣传队伍,定期赴各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7年以来,全县各地开展“精神脱贫”专题文化演出130余场,还以扶贫工作为原型,编排全省首部大型扶贫题材泗州戏《白芷花开》,在全县73个贫困村巡演。

  “以前农村文化休闲活动贫乏,大家习惯打麻将、甚至赌博,现在到村里的文化广场上跳广场舞,成为村民的新时尚。”2017年以来,灵璧县在贫困村中新建农民文化广场14个,解决了45000余人的文化需求。村民自发组建广场舞团体,成立锣鼓队,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

  增强脱贫信心,还要提升贫困群众的自主脱贫能力。灵璧县深入贫困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教育教学活动,增强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致富本领。2017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各类专业

  技能培训160余场(次),通过提高贫困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各项技能,使他们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自力更生地投入到脱贫致富的行列中。

  “如果只强调外部帮扶而不注重内生动力,最终可能导致物质上脱了贫,却留下‘精神贫困’的后遗症,一旦外部帮扶力度减弱,已经脱贫的群众很可能再度返贫。”灵璧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灵璧县大力推动“精神脱贫”工作,就是要扭转“重物质脱困轻精神帮扶”的误区,通过培育困群众的主体意识,既解决物质贫困,更解决“精神贫困”,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勇气、信心和能力,确保脱贫成果可持续。(记者 彭旖旎 陈成 徐慧冬)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界限网络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湘ICP备17005820号-2 公安印章标准编码 4301210151948 Copyright 界限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