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风采:苏吉滩,一个充满温馨的牧业乡
如何在鼓了钱袋子的同时,又提高文明程度?作为一个以藏族为主,回族、汉族、蒙古族等多民族聚居的纯牧业乡,门源回族自治县苏吉滩乡,近年来通过文明村镇创建,全面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村居环境不断改善,村民素质不断提高,今年,苏吉滩乡荣登“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榜。
从门源县城浩门镇出发,一路向西,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头,不时能看见黄砖红瓦的民居零星散落在草原各处,偶尔还能看到骑着马的牧民,正赶着羊群穿行在草原,山脚下纳子峡水库的湖水泛着荧荧的光芒。“不远了,前面就是我们乡政府了。”驱车走了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后,苏吉滩乡党委书记张承杰说道。
几天前,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和动员大会上,张承杰作为乡上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在授牌仪式上,当从省领导手里接过“全国文明村镇”的奖牌时,张承杰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份荣誉“沉甸甸”的份量。有压力更有动力,今后他要做的就是和苏吉滩乡的群众一起,守住这个得来不易的“果实”。
在路过扎麻图村时,张承杰带着记者在村里逛了起来,“让你看看咱们苏吉滩乡的美丽风光。”张承杰笑着说。在走村入户的路上,张承杰向记者讲起了创建“全国文明村镇”的事。
党建来引领,文明创建添动力
扎麻图村和青石嘴镇之间的草场纠纷,一直以来都让大家头疼不已。扎麻图村的党支部书记戴启武积极走访了解矛盾纠纷根源,掌握双方的思想动态,给双方讲解法律知识。在戴启武和多方的协调下,这场长达十年的草场纠纷终于得以化解。
“这件矛盾纠纷的解决,‘双联系双覆盖’制度发挥了大作用。”张承杰说,正是因为有了党建的引领,苏吉滩乡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更为实质性的突破。苏吉滩乡党委通过建立“双联系双覆盖”制度,以“五访三问”密切联系群众,通过党员、村民小组长联系到户、覆盖到户和“五访三问”,实现了零距离对话、零距离办公、零距离排忧。
以乡村干部、部分党员联系老党员、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和村民小组长联系就近10户左右的牧民群众为“双联系”,以“双联系”使乡村干部及党员、小组长能够扮演宣传员、信息员、指导员、调解员、联络员等多重角色。
访老党员和老干部、致富带头人、残疾及五保等特殊户,问兴村良策、衣食冷暖、致富经验,通过“双联系双覆盖”全面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解决民难,实现联系群众的全覆盖和重点工作落实的全覆盖“双覆盖”成效。
张承杰告诉记者,为了让党建引领作用更为细化,乡上还制作发放了“双联系双覆盖”连心卡和联系服务日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出的答复和处理情况全部记录在册,解决一件销号一件,不留尾巴,不留隐患。截至目前“,双联系、双覆盖”制度已协助村里解决村民就业、邻里纠纷、征地拆迁、社会治安、环境治理、新农合缴费、养老保险缴费等方面的问题300余件,群众的满意率达100%。
文化来筑基,文明创建添底气
“我们乡虽说是牧区,但在我们乡,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个工作人员。”说起乡上群众们的事情,张承杰很是自豪。苏吉滩乡历来重视教育,家里有孩子都会送去上学,按张承杰的话来说,苏吉滩乡的群众文化程度都很高,还出了不少干部。
为什么苏吉滩乡牧民历来重视教育?“五十多年前,我们这里开办了‘双语’小学,牧民没了语言上的障碍,很多人都纷纷放下牧鞭走进了学校。”张承杰觉得,除了当初国家各项教育政策的支持,苏吉滩乡多文化人的原因,还和地理位置有关。苏吉滩乡紧邻青石嘴镇,这样一来乡上的牧民和其他民族交流的机会多了起来,民族的交融,拓宽了苏吉滩牧民们的眼界,大家都愿意离开草原,走出去看看。
文化程度高了,素质也高了,动员起村里人积极争做文明人,宣传食品安全、社保、防诈骗、垃圾分类、疾病预防等各类知识时,大家的接受程度高了。“看!这是我们乡上的赛马场。”张承杰指着草场上围上了栅栏的场地说道。在赛马场上,还有牧民正骑着马在赛跑,“这是在练习赛马,为元旦的赛马会做准备呢。”副乡长阿杏仁解释道。
有着“体育之乡”、“文化之乡”之称的苏吉滩乡,近几年举办了“迎新春赛马运动会”、“庆五一迎五四、感恩母亲节”趣味运动会和民俗文化展示暨民族体育竞技大赛“、剪羊毛”大赛等活动,这些文体活动的开展,对寓教于乐深化牧民群众思想道德建设,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走进牧民麻尕藏的家里,木材、粮食都整洁有序地摆放在了不大的院落里,六十多岁的麻尕藏正和妻子一起侍弄家养的花卉,女儿在伙房忙着给老两口准备午饭。
“我在手机上看到我们乡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非常激动,也很自豪。咱们乡上时常就有文艺队的来演出,年年还有各种趣味比赛……”坐在客厅,说起乡上最近捧回来的“国”字号荣誉,端着妻子倒来的热茶,麻尕藏老人称赞起苏吉滩乡的新变化。
离开麻尕藏老人家的时候,看着老人家门房上的“五星级文明户”的牌子,张承杰说起了每年7月乡上的盛会。“夏日7月乡里都要举办文体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我们会为‘道德模范’‘、最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牧民代表发放荣誉证书,披红挂绿。”在这种大家都齐聚的日子,将好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大家都来学习,很好地树立了乡村文明之风。
政策来支持,文明创建更添希望
苏吉滩乡大部分牧民的收入来源,还是牧业。但是,如今传统的放牧业早已随着时间,慢慢离苏吉滩乡的牧民远去。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如今的牧业生产中科技的含金量越来越重,钱袋子也一天天地鼓起来了。去年,苏吉滩乡人均收入达到了16000多元。
在药草梁村的合作社,国家投资200多万,用于农机具的购置,来为牧民提供农事服务,合作社还通过加工饲草料,带动了当地不少牧民就业务工。苏吉滩乡鼓励和引导牧民,发展生态畜牧业,目前共培育出羊羔育肥为主的半舍饲养殖大户35户,引进投资400余万元新建了牧绿缘阿胶驴和鸿牛生态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周边剩余劳动力50多人。
药草梁村的赵金保家是村里的困难户,老两口岁数大了,家里也没有多少只牛羊。村里的才索南多杰便主动将两人纳进了自家的养殖场,每个月给两人发放五千元的工资,这让赵金保两口子的生活有了保障。
为了进一步扩大农牧民的增收渠道,苏吉滩乡还依托纳子峡水库等自然景色和当地民俗风情,引导牧民大力发展集餐饮、住宿、观光为一体的牧家乐。到目前,已成立有9家牧家乐,纯收入达到60多万元。凭借“百里花海”风景线,投资新建苏吉湾村农畜特色产品销售点,引进电商藏觅公社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周边牧民的收入。
傍晚,草原上升起袅袅炊烟,忙碌了一整天的牧民纷纷踏上回家的路,苏吉滩乡沉浸于一派祥和安宁中……(责任发布:扈莲)
相关阅读
- 01-10西一路街办建议 把水产市场纳入搬迁
- 01-10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风采:苏吉滩,一个充满
- 01-10党报:雄安新区设立8个月 具体做了哪些
- 01-105名西电学子立志做太空清洁工
- 01-10儿时常挨打 成年易对伴侣施暴
- 01-10弄虚作假 最高罚款五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