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石仲泉:新时代 新理论 新征程

发布时间:2018-01-10 23:39:49 来源:宣讲家网 责任编辑:彭茹
石仲泉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点此进入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PPT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新时代、新理论、新征程”。  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可以说是新思想迭出,其中最亮丽耀眼的部分可以用“三新”高照来形容——新时代、新

石仲泉

  石仲泉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点此进入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PPT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新时代、新理论、新征程”。

  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可以说是新思想迭出,其中最亮丽耀眼的部分可以用“三新”高照来形容——新时代、新理论、新征程。我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十九大明确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第二,十九大明确宣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的新的指导思想;第三,十九大明确宣誓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新目标而奋斗。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那么,应当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重大的政治定位呢?要弄清楚三个问题: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个什么样的历史方位;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个什么样的新时代;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什么以党的十八大为历史起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个什么样的历史方位

  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的新中国历史上,能够定位为“新时代”的不多。1949年新中国成立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新时代;然后就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的新的历史契机,也是一个新时代;再然后就是党的十九大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什么说这三者均可以定位为新时代呢?十九大报告中说得很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站起来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了富起来的时代,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则标志着中华民族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时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个什么样的新时代

  这是关于新时代的内涵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由此可以看出,新时代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这里强调的是要正确理解新时代,不能割断历史看新时代。一方面,新时代是经过长期努力,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迎来的;另一方面,新时代要“启后”,要“开来”,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第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首先,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并要在此基础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担当的历史任务,前者即将实现,后者还非常艰巨。

  第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目前,我们还处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的过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还没有完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到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阶段,才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第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就是为了要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而进行奋斗。

  第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说是一个目标的两个维度。实现了中国梦,也就走近了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作出了更大贡献。

  因此,对于“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论断一定要有正确的理解。目前来看,“站起来”已经实现,“富起来”正在实现,“强起来”开始起步。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什么以党的十八大为历史起点

  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极不平凡的五年”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以党的十八大为历史起点的根本原因,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点。

  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使我们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回答了“三个面对”的问题,一是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二是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三是面对党内存在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尖锐性、严峻性和管党治党宽松软等突出问题。党中央励精图治,砥砺奋进,刹住了多年来被认为难以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被认为难以攻克的顽瘴痼疾。这是我们许多人最初没有想到的。回首五年,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人民生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极不平凡的历史性变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党的十八大为历史起点的基础性原因。

  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校正了党和国家前进的航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历数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所作的极不平凡的努力。报告中关于五年来的全面从严治党主要讲了八项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要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习近平同志在总结工作经验时指出,五年来,我们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我个人非常赞同王岐山同志在参加党的十九大湖南省代表团讨论时对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成就的高度评价,他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这五年全面从严治党从根本上扭转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不力的状况,真正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校正了党和国家前进的航向。我对这五年所取得的成就也有同感,所以我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以党的十八大为历史起点的标志性原因。

  第三,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以党的十八大为历史起点的决定性原因。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党的十九大代表在讨论十九大报告时普遍认为,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归其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产生了习近平同志这个全党的核心,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看法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这些年,我们看到了习近平同志有许多彰显领导魅力的特质,比如,充满政治定力,富有担当精神。对于反腐败斗争,他明确表示: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是怕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还是怕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人心向背的账!对腐败分子,决不能放过去,放过他们就是对人民犯罪。这样的话震天撼地。多少年来,没有听到过这样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声音。什么叫“豁出来”?这就是豁出来了!可贵的是,习近平同志不仅有豁出来的过人胆略,还有那种厉行认真严细、坚持长抓实干到底的工作作风。他能把两者统于一身,这是十分罕见的。他不断强调:“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从严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讲认真就是要严字当头,做事不能应付,做人不能对付,而是要把认真贯彻到一切工作中去,作风建设如此,党的建设如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如此。”习近平同志不仅是这么说的,也这么做。这令人十分敬佩。正是习近平同志的这种优良作风,成就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这就说明,新时代以党的十八大作为历史起点,是历史发展之必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以党的十八大为历史起点的决定性原因。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的新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九大的一个伟大贡献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主要可以从以下三点来理解。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新境界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非常高的节目叫《挑战不可能》。其中就有很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最后挑战成功了。那么,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有没有挑战不可能的理论呢?我认为是有的。

  比如,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就挑战了共产国际一度认为中国共产党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观点。九十年前,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攻到长沙以后,又率领队伍调转枪头上了井冈山,开辟了我们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随后在开辟中央苏区的艰苦斗争中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并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作了创造性发展。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又以此为核心进一步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构建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挑战成功了。

  党的十五大指出,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同志,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为什么对邓小平理论也作这样的定位呢?因为邓小平理论也挑战了不可能。长期以来,社会主义被认为只能实行计划经济,谁主张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那就是修正主义,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但是邓小平同志没有被“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这个“紧箍咒”束缚住。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间,我们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最后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发展,这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标志。正是在“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国家才走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开始富起来。也正是由于邓小平理论挑战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不可能,并与其他创新理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党的十五大才将邓小平理论定义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没有挑战新的不可能呢?我以为也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很多治党治国治军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党和国家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最有挑战不可能意义而且达到了挑战不可能高度的,就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就是要求党员要不断强化思想理论建设,加强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教育,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党的十九大就特别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就是思想建党方面的内容。同时,习近平同志又认真抓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建立和完善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建构体制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从而形成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这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这挑战了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和一些人鼓吹的全盘西化论,使“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的谬论彻底破产了。所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自我革命、浴火重生。这也证明了全面从严治党理论和实践挑战成功了。当然,制度治党的笼子还需要越扎越紧张,越扎越严实,真正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要冠以习近平的名字?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要继续挑战不可能,还要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直至完全找到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正确理论,让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传承下去,永远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改变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只要坚持做到这点,遵循这个逻辑,那么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冠以习近平的名字就是合乎情理的。

  当然,对冠名也要有正确理解。冠名并不是指这个指导思想理论是冠名者个人的理论。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要对此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同样,我们今天对冠以习近平的名字也应该这么看。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也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按照这个逻辑,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不能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简单地跟习近平同志个人划等号,不能把它说成是一个人的思想,这种理解是狭隘的片面的,而应该把它理解成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定位

  第一,要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临的是怎样的时代课题,怎样回答这个时代课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党的新的指导思想?就是因为它回答了重大的时代课题。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包括的内容很丰富,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显然,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性课题,对它的回答还要继续。十九大报告指出,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回答上述时代课题的内容时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

  新时代所面临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非常丰富,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坚持上述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时代的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来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从而形成了新的思想。当然,这里讲的新思想的形成并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逗号,未来还要继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思考和回答上述重大时代课题,一代领导人解决不了,还要有历史接力棒,后面的领导人要继续回答这个问题。

  第二,要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内涵的联系和区别。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中既讲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又讲了它包含的丰富内涵。什么是主要内容?十九大报告中讲了“八个明确”,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丰富内涵就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这“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基本方略属于行动纲领层面,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范围。我个人认为,“八个明确”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体内容;“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动纲领,讲的是如何来实施部署和贯彻落实。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八个明确”主要是从理论上讲的,“十四个坚持”则更多是从实践逻辑方面讲的。两者相加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

  第三,要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地位和历史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革命性、实践性的特征。就理论传播来说,它与党以往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个评价是客观的,要说明的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是意味着没有高度评价它的历史定位呢?当然不是。邓小平理论也包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如果说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理论,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因此把它放在这一理论体系之中是非常合适的。

  第四,要正确认识党的各个指导思想的关系,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要把握三点。

  第一点,党的指导思想系列与各个指导思想是链条与环节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又一个指导思想是党的顶层创新理论之链,它们之间是一环紧扣一环的关系,每个指导思想都对那段历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们不能因为历史的变化就贬低乃至否定它的历史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者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些指导思想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点,各个指导思想的历史分量和理论影响是不一样的。我们既要承认各个指导思想都是理论链条之环,又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们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均等的,不能搞平均主义。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第三点,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只有认识到位了,才能充分领悟它的极不平凡的意义。我们不仅要回顾历史、从纵向上对比十八大前后党心民意的变化,同时还要环顾世界、从横向上对比中国上行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下行衰弱的反差。通过这种对比不难发现,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来之不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实现民族复兴伟大征程、实现党担当新的历史使命的理论灯塔。未来,它还会在党进行的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征程上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新目标而奋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动员令,号召我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新征程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的历史由来

  新时代的新征程非常令人鼓舞。那么,这个新征程的战略目标是怎么来的?这就要穿越时间隧道,回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4年,恢复国民经济以后,毛泽东同志曾经就设想大概要经过十个五年计划,也就是用五十年的时间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两年之后,在1956年的八大期间,毛泽东同志在经过两年思考后又指出,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大概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光。到1962年,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对我国未来的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作了新的规划。他说,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的发展起来,赶上和超过世界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时间,我看是不行的。这三次调整,实际上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随后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即第一步大约用三个五年计划,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力争在20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这是我们党最早正式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蓝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不断思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愿景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他的战略构想经历过三次变化。先是在1979年对毛泽东、周恩来设想的战略步骤进行调整,提出到20世纪末“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解释十二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发展目标时讲到,我们奋斗了几十年,就是为了消灭贫困。第一步,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第二步,再用三五十年的时间,在经济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使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又过了三年,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之前,正在酝酿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邓小平同志对中国国情和发展情况作了新的思考。从当时的发展状况来说,到二十一世纪中叶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可能还达不到,于是又降低了对21世纪中叶战略目标的要求,由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调整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形成正式“三步走”发展战略。他说,我们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然后在下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的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邓小平同志为我国发展明确的“三步走”战略发展蓝图。

  1989年6月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后,又进一步地细化了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都指出,到建党100周年时,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完整的制度,使国民经济更快发展,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2年十六大后,胡锦涛同志作为党的总书记主持中央工作10年,提出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均迈上一个大台阶。2002年到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从10.2万亿元增加到47.3万亿元,世界排名跃升到第2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4倍。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党中央进一步提出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党中央进一步提出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要求,明确宣布到2020年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并且由于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因而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六字奋斗目标上又加了“和谐”二字,要求“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上,我们加了两个字——美丽。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八大前的60多年,党的一代又一代领导人不断绘制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全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辛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为习近平在十九大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安排提供了历史依据。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界限网络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湘ICP备17005820号-2 公安印章标准编码 4301210151948 Copyright 界限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