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战联训,我的战位在哪里
原标题:联战联训,我的战位在哪里
一问
过去将“联不了”归咎于体制,如今体制变了,我们是否用好用足用活了“改革红利”
走进合肥舰作战室,记者偶遇南部战区空军某旅作训参谋王庆连。他那一身“天空蓝”,在一群海军中显得格外显眼。
综合态势显示台前,他泰然自若,正熟练运用舰上指控系统指挥联合参训的空军战机。
记者与王庆连的上次相逢,是在深秋时节粤西某海域举行的一场实兵实弹联合演习中。
此次联合演习,由南海舰队牵头战区空军、火箭军,海军陆战队及省军区部分兵力参加。较之历年来南海方向的联演联训,参演军种作战力量要素、演练难度强度、实际使用武器检验手段等,均有了新的突破。
“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多次参加联合演训任务的南海舰队参谋部钟博文处长说,原体制下各军种部队互不隶属,平时彼此“各训各”,到了联演才“见见面、握握手”。即使一年一度的“团圆饭”,也只能以发函、打电话等方式商洽,协调起来不顺畅。战区成立后,战区各军种同为战区作战力量,参加对方牵头的联演不再“靠邀请、看协调”,而是执行战区下达的刚性任务。
“刚性任务”到底硬在哪里?钟博文掰着手指说:“新体制下,坚持以战领训、以联为纲,军种统筹重大演训、战区统一部署联训,共同任务牵引刚性落实、同研合练破解融合难题,推动着联战联训全面提质增效。”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说起几年前的联合训练,某登陆舰支队井冈山舰舰长杨扬至今记忆犹新。一次演习,他们与陆军某兄弟部队共同编成红方登陆群。没想到,战斗打响,第一梯队还未抵滩,就遭到了“敌”装甲火力的猛烈阻击,损失惨重……
演练复盘,原来“敌”临时调整兵力部署,这一情况已被前方陆军情报小组侦察到,但由于陆军、海军情报分发系统不兼容,未能及时发送到舰上。
“归根结底,就是没有真正做到‘以战领训、以联为纲’。”杨扬一脸严肃地说,相对于战区联训,军种联训缺动力、缺机制、缺监督、缺保障,组网时各做各的规划、各定各的参数,各打各的“小算盘”,没在“联起来”上使真劲、下苦功,导致简单问题成了“老大难”。
困难困难,各扫门前雪必定难;出路出路,联在一起就有路。新体制下,随着“改革红利”的逐步释放,过去许多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现在好了,战区各军兵种间态势共享、数据互通有了重大突破,各类情报信息再也不用‘拐弯跑’了。”杨扬告诉记者,此次联合演习中,在登陆行动阶段,红方登陆群指挥员多次直接申请陆航无人机侦察蓝方滩头阵地兵力部署情况,及时调整作战方案,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过去将‘联不了’归咎于体制,如今体制变了,我们是否用好用足用活了‘改革红利’?”这次演习结束后,南海舰队针对以往联合演训“临时搭班子、演完就散伙、成果难固化”的问题,逐级召开检讨式复盘,拉单列表逐项制订整改措施。
“新体制下,联战联训的‘骨骼’已经立起来了,下一步就是如何打通联合的‘筋脉’、强固联合的‘魂魄’。”南海舰队领导告诉记者,难啃的都是“硬骨头”,必须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持续深化联合训练。
二问
都说与“陌生人”联合打不了胜仗,如今联战联训常态开展,我们是否敢于在战场上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友军
“你玩过信任背摔吗?”某登陆舰支队长白山舰舰长邓先武上来先给记者来了一问。
记者还真玩过一次,而且记忆深刻:如果体验者不够信任队友,肌肉紧张僵硬,便会导致受力不均,就有受伤的危险。
同样的道理,与“陌生人”联合打不了胜仗。邓先武说,联合训练信任是前提,然而,从各自为战“母体”中分娩出来的联合训练,不免带着单一军种作战的时代“胎记”。
曾经的一次联合演兵,陆军的一个尖刀营,与海军陆战队联合向“敌”攻击。该营急于抢功,在友邻部队尚未摧毁“敌”纵深火力时就发起冲击,结果损失惨重。
无独有偶。一次战斗,某导弹护卫舰雷达已锁定来袭目标,正准备实施导弹攻击,突遇强电磁干扰——目标消失。紧急关头,空军某先进战机果断出击,成功击落“敌”机,解了护卫舰燃眉之急。战斗胜利了,导弹护卫舰官兵却如鲠在喉:“主场”作战,“风头”却让空军抢了,面子往哪搁?
“大家都想唱主角,都不愿当‘陪练’!”此类事情,是联演总结会上大家热议的“怪现象”。“过去,三军联训总是锣齐鼓不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军兵种的‘本位主义’!”南海舰队一名领导直言不讳地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批判‘大陆军’思维,真往深里想,‘大海军’‘大空军’思维,难道就不存在?”
要融入“大我”,首先要打破“小我”。都说“把后背交给战友”,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真的敢于在战场上把“后背”交给友军?
尖锐的问题如一条需要跨越的“鸿沟”横在面前。跨越军种“鸿沟”,是实现联合的焦点;某种程度上,也是首要的使命。
跨越,从哪里起步?南海舰队一位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人树立“为战”意识,就没有打破不了的思维定式、抛弃不了的本位主义。
目光再次聚焦深秋时节的这场联合演习,诸多新变化呈现记者眼前:首次依托战区陆军某联合训练基地开设导演部,跨域组织联合实兵实弹演习;在联合立体登陆演习中,打破过去“平均主义”思想,海空军力量运用明显加重,新型作战力量渐成主角,传统陆军不再争“老大”。
演习中,导演部针对某作战课题,摒弃过去“海上之敌由海军先上”的思维定式,让参演的火箭军常导部队担纲“主角”,检验其相关战法成果。理由很简单,这支部队“手臂”更长、“威力”更大……
演训场上一幕幕场景、一个个新变化,看似静水微澜,实则风雷激荡。随着改革的强力推进,军种文化派生的本位主义正在逐步被拔除;随着联合作战的理念深入人心、联合指挥体制的确立完善,更富生机与活力的联合训练正在演兵场上涌现。
“指头再长,也不及拳头力量大。战场上,不管是把‘后背’亮给友军,还是友军把‘后背’亮给我们,彼此都要对得起这份信任与托付!”南海舰队一位领导的话掷地有声。
三问
有了逐级的“联”,才有整体的“合”,面对“马钉效应”被急剧放大的信息化战场,我们是否做好了联合训练的“底层设计”
这是来自演习场上的一个真实故事。某登陆舰支队与陆军某兄弟部队进行海上协同装载训练,陆军一名营长率十多辆两栖战车“漂”在一个孤岛附近海域,等着与舰艇汇合装载。此时,在岛的另一边,登陆舰舱门大开,却始终不见战车“进肚”……
“谜底”揭晓,结果令人深思:原来海军用地理坐标系选择锚泊点,而陆军的那位营长拿着直角坐标系地图确定装载点,“两张图”导致预先协同确定的汇合点出了偏差……
冷兵器时代,一颗缺失的“马钉”就可输掉一场战争。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是系统与系统、体系与体系的综合对抗,对联合性、精确性、协调性的要求更高。从世界上近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看,战术级的联合战斗已经登上信息化战争的舞台,不解决战术层的“联”,联合训练就很难说贴近实战。
“联合!联合!有了逐级的‘联’,才会有整体的‘合’。”某驱逐舰支队参谋长李辉始终记得,以前支队领导找东家、跑西家,想方设法找联训“合作伙伴”,却时常碰壁。
新体制下,李辉有了更多训练灵感和更大的干事平台。一次,他主动到访战区空军某旅。碰巧,该旅正组织“对海上目标实施打击”,一批批战机朝着模拟舰艇编队的陆地目标展开“攻击”。此情此景,让李辉想到:一个等米下锅,一个求锅煮米,何不煮成一锅饭?
双方一拍即合,而且一交手就是硬碰硬。那天,银川舰训练编队出港还不到半小时,就与战区空军战机进行了数波次“遭遇战”。战斗警报刚拉响,机群就呼啸而至……那战法、那阵势、那场景,不知道比航模靶机震撼多少倍。
“有的单位在等待、期盼,希望上面有顶层设计、有配套体制机制、有充足的训练保障,但打仗哪有那么多的万事俱备?”李辉一脸严肃地说,瞩望明日联合战场,作为一名军人,必须立足本职“战位”想联合、谋联合、练联合。
今年8月中旬,一次联合演习中,陆航某新型武装直升机临时提出在昆仑山舰进行着降。
“陆军机型结构和海军不同,抗摇晃与浮力指标也不如海军直升机”……面对风险与挑战,舰长黄永志成竹在胸。因为他们在与舰载直升机常态化开展协同训练的同时,就考虑到了陆航直升机在平台起降的可能性,并进行了相关课题研究。
铁翼飞旋,浪花飞溅。直升机轻盈地落在舰上,那一刻,身着陆军迷彩和海军迷彩的官兵紧紧拥在了一起……这一“着”,实现了陆军某新型武装直升机在海军舰艇上的首次起降。
“在新体制的高速路上,‘新车上路’需要运转磨合,但我们不能因为怕困难就不敢‘上路’。”该支队领导感慨地说,重任在肩、一事当头,绝不能等、靠、要,必须盯着困难想办法,让联合训练早日驶入“快车道”。
上图:联合立体登陆。甘俊摄
相关阅读
- 01-13指甲上"小太阳"越多身体越好?99%的
- 01-13联战联训,我的战位在哪里
- 01-13吃下定心丸 种上新希望(新时代 新气
- 01-13中国"魔鬼码头"震撼世界 南海岛礁
- 01-13为什么他们眼里饱含热泪
- 01-13西一路街办建议 把水产市场纳入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