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后进村飞翔的“第一书记”
“不”谈自己的红色基因——
“他到俺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了,我才知道他是著名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张玉梅的儿子。”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后屯村村民陈常玉说。
“不”为自己的儿子找关系——
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独自在武汉打拼,他本可以利用社会关系为孩子找份稳定的工作,但是他却说:“孩子有孩子的未来,要靠自己打拼,不能给组织上添麻烦。”
“不”怕村里难解的疙瘩——
一个占地300亩的农业特色项目要在后屯村落地,但是群众不买账,有村民问他:“我不同意会砍头吗?要是不砍头,这事就不用再说了。”他面无惧色,耐心地做群众工作。
但是,对党和组织的嘱托,对困难群众的诉求,他从来没有说“不”。他,就是岚山区巨峰镇后屯村第一书记伊廷良。
54岁,本应是享清福的年纪,他却主动请缨、扎根农村,把“沂蒙精神”植入这片土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抓党建带班子、搞产业促脱贫,把贫困的小山村变成了生态文明村,走出了一条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路子。
勇于担当:“组织上让我到哪里,我都得好好干”
“今天去后屯村报到,在村头进行交接。由村支部书记朱先民简单介绍村里的基本情况:村民136户,人口356人,党员24名。以前的办公室被抵押顶账了,所以,村两委没有办公的地方,没有开会的地方。”
——摘自伊廷良工作日志
2016年2月24日,伊廷良怎么也忘不了自己第一次来到后屯村时的情景:由于无处可去,和自己一起来的国税“娘家人”,只好在村头与镇党委工作人员交接;第一次党员大会,大多数都年事已高的21位党员,拎着马扎子,坐在报账员家院子里开会。
工作交接之后,伊廷良跟着管理区书记王建奎在村里转了一圈。一条斑驳的水泥路早已年久失修,村巷里还是狭窄坑洼的土路,垃圾堆、柴堆、粪堆“三大堆”随处可见,无论走到哪里,心里都堵得慌。
看到一户家里虚掩着门,他敲了敲门,想入户了解情况。
一个老大爷打开门,看了看他,没好气地问:“干什么?”
伊廷良笑着说:“我是刚来的‘第一书记’,想到家里了解下情况。”
“没空!”说完,门砰地一声就关上了。
这个闭门羹让伊廷良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干群关系这么紧张,下一步工作怎么开展?
当晚,回到家里,他彻夜未眠:这个村究竟该如何发展?怎样才能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
凌晨时分,他拿出工作日志,写道:“对村民进行大走访,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家庭成员情况,2、家庭年收入情况,3、村里有哪些贫困户?什么原因?4、现在村里比较适合发展什么产业才能尽快脱贫?5、对村两委班子的意见建议,6、你对我们搞创建生态文明村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接下来的几天,他一边逐户走访,一边着手在村里租房子,最终租了三间平房作为村“两委”临时办公场所。
从此,在田间地头,在村头巷尾,都能见到伊廷良忙碌的背影。
但是,仍有很多村民对这个新来的第一书记表示质疑,甚至当面说风凉话:“以前也来过什么驻村书记,也没整出什么动静,你来了还能搞出什么名堂?”
不过,伊廷良骨子里有股倔劲,他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摸清了村里每个家庭的情况;对创建区级生态文明村,干部群众也基本达成了共识。
进入7月份,天气越来越热,在租住的房子里,伊廷良每晚都要加班到很晚,研究村里的棘手问题,筹划创建区级生态文明村的实施细则,研读扶贫专著,撰写扶贫方案……老乡家的那个闹钟,在寂静的月夜,不止一次,听到他的笔尖落在稿纸上的沙沙声;不止一次,看到他抽烟冥思苦想的苦涩,直到看着他在疲惫中沉沉睡去。
相关阅读
- 01-16民政部:"同一天生日"网络募捐违反
- 01-16带领后进村飞翔的“第一书记”
- 01-16秘鲁藤森王朝“姐弟阋墙” 弟弟想取
- 01-16俄军:在叙消灭60318名恐怖分子 完全
- 01-16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金融风险该怎么
- 01-16常州一空气监测点每天被雾炮车猛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