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农业政策导向从增产转向提质

发布时间:2018-01-17 05:01:17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未闻
我国农业发展过去主要解决农产品短期数量平衡问题,现在还要注重提升质量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过去主要考虑生产结构问题,现在还要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经营结构;过去主要是生产力范畴内的调整,现在还要注重体制改革,增强内生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我国农业发展过去主要解决农产品短期数量平衡问题,现在还要注重提升质量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过去主要考虑生产结构问题,现在还要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经营结构;过去主要是生产力范畴内的调整,现在还要注重体制改革,增强内生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农业政策导向对于农业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当前,提高农业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正逢其时,也体现了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的要求。

  农丰粮茂仓廪实。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粮食连续增产,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但优质供给还与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适应、不协调。通俗地说,就是我国农产品供给大路货多、总量足,但优质的、品牌的、绿色的还不够。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辉煌,农业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有能力、有基础向更高层次迈进。过去主要解决农产品短期数量平衡问题,现在还要注重提升质量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过去主要考虑生产结构问题,现在还要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经营结构;过去主要是生产力范畴内的调整,现在还要注重体制改革,增强内生动力。

  事实上,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直是国家政策的目标。去年底,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将政策目标由以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政策导向的转变,关键是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建立起有利于实现优质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的农业市场环境和体制机制,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

  首先,要把握提高质量这个根本着眼点。农业政策方向调整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以此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坚持质量兴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要坚持效益强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整体效益,让农业成为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在实践中应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生态产品供给。

  其次,要聚焦市场导向这个关键切入点。无论政策导向如何改变,目标都是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引领生产,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政府部门要摆正位置,既不越俎代庖、也不袖手旁观,重点是强化政策引导、加强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此外,要在保持存量政策的基础上优化增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一方面,要优化政策结构,加强统筹协调,提高政策的指向性,增量资金重点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倾斜。另一方面,要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农业政策导向转变,最终要让农民得实惠、让农业现代化。要立足农业资源不足的实际,通过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优化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健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要立足农民数量众多的实际,推进种养加结合、产加销一体,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让农民分享更多收益,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立足农业经营规模小的实际,鼓励农民开展土地合作、入股、流转等,提高规模效益和竞争力,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乔金亮)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界限网络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湘ICP备17005820号-2 公安印章标准编码 4301210151948 Copyright 界限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