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李礼辉:比特币价格泡沫已经够大了 完全是炒作起来的

发布时间:2018-01-18 06:01:16 来源:凤凰网 责任编辑:新语
凤凰网财经讯(作者杨芳)北京时间12月17日,伦敦COE.IO比特币平台的数据显示,比特币美元报价刚刚冲上两万美元大关,再创新高,境外多家比特币主要交易平台报价亦同步逼近两万关口。近期,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比特币期货上线交易,比特币正式迎来走进

  凤凰网财经讯(作者杨芳)北京时间12月17日,伦敦COE.IO比特币平台的数据显示,比特币美元报价刚刚冲上两万美元大关,再创新高,境外多家比特币主要交易平台报价亦同步逼近两万关口。近期,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比特币期货上线交易,比特币正式迎来走进华尔街的里程碑时刻。上线首周,全球首支比特币期货涨超20%。

  在比特币市场风生水起的同时,监管靴子在一些国家加快落地,泡沫质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大。12月13日,韩国企划财政部正式宣布,针对近期韩国境内流行的虚拟货币交易推出管制措施,可概括为“原则上禁止,实际操作上以监管为主”,近期,英国、法国等国监管层也发声,提醒投资者警惕比特币风险。

  12月16日,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在首届钱塘江论坛上接受凤凰网财经专访时表示,“比特币价格泡沫已经够大了,它根本不值现在的钱,完全是炒作起来的价格。如果规范不好的话,可能像荷兰“郁金香狂热”泡沫事件。它没有一些实体项目,也没有实际资产做支撑,凭什么那么贵呢?

  而对于支撑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李礼辉认为要区别来看,“比特币是最早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但只是区块链很小的一种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正在构建全新金融服务模式。未来,区块链技术会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所谓传统的区块链,即公有链相关技术,去中心化。在公有链技术结构下,区块链仍然会继续发展,比如现在的比特币、以太币等。另外一个方向是复杂的大规模地交易发展,比如金融领域。金融业应用区块链技术场景来说,需要规模化的、速度较高、安全性较高。这也是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方向,参与规模更大、运行速度更快。”

  今年9月,中国监管层下达禁止ICO(首次代币发行)和比特币交易的监管通知,关闭比特币交易平台、叫停ICO。“金融制度的创新往往落后于技术创新。而且某些技术创新也是基于监管制度的限制,市场上有某种需求推出的。当技术创新可能带来一些风险的时候,监管层应该采取一些手段,比如易租宝事件。市场、民众对创新总是抱着最大的期待和包容性,但是金融监管除了要考虑民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以外,还要考虑如何管控金融风险,防止一些新技术被利用于非法领域,所以对创新产品一定是保持谨慎的,”李礼辉认为。

  以下为专访要点:

  凤凰网财经:目前,国内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运用如何,会面临着哪些挑战和风险?相比国外存在哪些滞后性?您认为未来在哪些领域可以比较快地推进区块链技术?

  李礼辉:中国区块链的应用研发发展较快,在全球居于前列。近年,区块链的应用和研发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在科技金融方面,现在运用比较成功的是多方参与的交易频度中等的一些金融场景。

  未来,区块链技术会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所谓传统的区块链,即公有链相关技术,去中心化。在公有链技术结构下,区块链仍然会继续发展,比如现在的比特币、以太币等。另外一个方向是复杂的大规模地交易发展,比如金融领域。金融业应用区块链技术场景来说,需要规模化的、速度较高、安全性较高。这也是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方向,参与规模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交易更复杂的场景。

  凤凰网财经:数字货币核心也是运用区块链技术。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已测试成功。目前,数字货币研究进展如何?您认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时间还有多长?数字货币如何改变金融业的格局?

  李礼辉:这个很难预测。今年年初,央行研究数字货币的团队已发布了一些初步报告,报告涉及技术基本架构、发行条件和法律要求等,还是比较全面。央行在推进数字金融产品很积极,我们期待有一些新的数字产品正式推出。

  我认为数字货币必须是法定的数字货币,这才有公信力,现在也有很多代币,比如比特币等,大部分定义为虚拟货币。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研发法定数字货币,法定的数字货币要取代传统的货币和现有的支付工具,必须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效率要更高;第二,可靠性要很强;第三,要节约成本;第四,法律上要认可,要达到这些条件,所谓的法定数字货币才可能推广。

  凤凰网财经:如果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会影响支付宝、微信等市场份额吗?

  李礼辉:我觉得不会。两者定位不一样。就支付市场来说,法定数字货币只能有一种,但是支付工具是多种多样的,支付宝、微信支付也可以成为支付工具。支付宝、微信支付非常方便,已经占据了支付市场大量份额。未来,我认为法定数字货币在小额的日常性交易可能优势不大,它不可能像支付宝、微信支付方便普及。中国如果推出数字货币,至少最初主要还是应用于金融资产的交易领域,比如高盛已经申请了一个数字货币的专利,这个专利瞄准的是美国证券交易的市场。美国现在的证券交易市场还是T+3的,对交易各方来说交割时间延迟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是不可预计的。但如果能够在交易中使用数字货币,可能实现T+0或者T+1,风险可能会减少。

  如果中国能够推出数字票据,采用法定的数字货币来作为支付媒介,实现所有的交易点对点直接交易也是很方便的。

  凤凰网财经:区块链技术的特征之一是去中心化,由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是否和区块链去中心化相违背?

  李礼辉:大家对去中心化的理解有偏颇的。区块链在发展初期,比如比特币、以太坊,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去中心化。但去中心化的场景只能适应交易比较简单、规模比较小的产品,比特币去中心化,所以,速度越来越慢,交易成本越来越高。如果要广泛运用区块链技术,必须达到规模化的要求。以太坊创始人9月在上海参加一个会议提到,未来第三阶段区块链发展,重大特征就是规模化。在规模化的过程中,使用哈希算法的中心数据库也会纳入整个区块链技术系统,即未来规模化的发展是需要中心的,这个中心可能不是唯一的中心,也可能不是行政指定的中心,它是多中心,这么多中心之间,哪个能起起真正大中心或中心骨干的作用?取决于这个中心本身的算法、算率。

  凤凰网财经:您也提到骨干中心不一定是行政指定中心,那么,监管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李礼辉:市场、民众对创新总是抱着最大的期待和包容性,但是金融监管除了要考虑民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以外,还要考虑如何管控金融风险,防止一些新技术被利用于非法领域,所以对创新产品一定是保持谨慎的,金融制度的创新往往落后于技术创新也是正常的。

  从监管角度,要把可能发生的大面积风险管住,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比如前段时间对ICO采取限制的措施,这也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一个方面抓技术创新,另一个方面也要抓制度创新。我觉得监管部门可能应该在两个方面做得更好,一个方面建立与技术创新相应的制度,比如立一个监管规章,通过法律来规范数字金融健康发展;另外一方面,加快数据金融制度的建设,加快区块链金融技术标准化的工作,加强国际监管的协调,特别是大国之间关于区块链、虚拟金融、虚拟货币的监管。。

  同时,国家要进一步支持、扶持和促进大型的金融机构、企业,包括国有、民营的,更多地去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比如在数字金融领域形成自己独特的科研成果,形成知识产权。

  凤凰网财经:您怎么看现在的比特币发展?您认为有泡沫吗?

  李礼辉:比特币是最早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但只是区块链很小的一种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正在构建全新金融服务模式。

  在比特币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第一,比特币价格越炒越高,现在已经1万多美元了,它是没有实体资产做支撑的,更不是法律认可的,价格涨那么高,会不会成为新的“郁金香”呢?实际上全球能够掌握比特币的交易、范围是比较小的,不排除有人在炒作或者操纵市场。

  第二,现在比特币出现了分叉就是IFO,首次分叉币发行,首次始于2017年8月1号,当时分叉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比特币区块拥堵问题,于是Bitcoin Cash(BCH)区块链成功在区块总量478559上与主链分离,拥有比特币的人可按1:1的比例免费获得BCH,随后频繁分叉诞生了BTG(比特币黄金)、BCD(比特币钻石)、SBTC(超级比特币)等。IFO是ICO的另一张外衣。

  另外,本周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比特币期货上线交易,比特币正式迎来走进华尔街的里程碑时刻。上线首周,全球首支比特币期货涨超20%。

  总的来说,对于比特币发展的变化趋势要特别重视,防止有人炒作投机,把泡沫吹大。同时,要密切关注世界上各个国家关于所谓的代币的态度。大部分国家态度比较谨慎,把它当做一种虚拟商品、虚拟资产。但也有一些国家态度比较支持,比如日本。中国9月对ICO采取措施,日本9月29日批准了11家虚拟货币的交易所,最近又批准了4家。

  我们还是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分析各个国家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特定想法和环境。毕竟中国是一个大国,要保持金融的稳定,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投资者的利益,需要高度警惕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也要跟进金融创新的步伐。

  凤凰网财经:也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监管“一刀切”了。

  李礼辉:我不认为是一刀切。今年上半年,全球ICO总金额达12.66亿美元,中国26亿人民币,占31.5%,中国的所有ICO都是没有经过批准的,很多也没有实体作为支撑,监管部门把它认定为涉嫌非法集资的金融行为是合理的。我们应该把ICO和区块链分开,ICO只是利用区块链的技术,披上了区块链的外衣。

  实际上中国对于“互联网+”形态经济的发展也是抱着一种宽容包容的态度,否则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互联网金融不可能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界限网络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湘ICP备17005820号-2 公安印章标准编码 4301210151948 Copyright 界限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