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85后江苏首富总结人生生得好 网友评论“大实话”

发布时间:2018-01-18 09:12:58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张欠欠
原标题:85后江苏首富严昊:总结我人生只有三个字,生得好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改革开放已近40年,当年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也纷纷迈入“耳顺”之年。当然,他们的“接班人”也走进了公众的视线,最高调的毫无疑问是言论可以编成“语录”的王思聪。  但

  原标题:85后江苏首富严昊:总结我人生只有三个字,生得好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改革开放已近40年,当年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也纷纷迈入“耳顺”之年。当然,他们的“接班人”也走进了公众的视线,最高调的毫无疑问是言论可以编成“语录”的王思聪。

  但是现在,另外一位比较低调的“二代”也说了一句“金句”。

  12月18日,85后江苏首富,太平洋建设董事局主席严昊,在媒体的经济学家年会上用三个字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生得好。

  在演讲中,严昊表示,自己的父亲严介和告诉他,什么叫成功?成功就是“品种加平台”。而自己的成功就是“生得好”。

  在演讲中,严昊还表示,未来做的再好,也属于父辈的传承,如果在过程中有不足,唯有自己反思自己。传统的国学是先做人再做事,但是从自己那一代年轻人开始,都是先做事后做人。因为和父辈相比,自己这一代有良好的经济和教育基础。所以,新一代人不缺乏做人基本的准则和常识,应该走上社会,行万里路把事情做成。

  此话一出,网友们的评论纷纷都是“大实话”。

  微博截图

不过话说回来,严昊何许人也,让他“生的好”的老爹又是谁?

  严昊的父亲严介和是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创始人,数次登上胡润富豪榜,在2017年出台的最新榜单中,严介和与严昊家族的财富为1150亿元,在中国排名第八。目前,严昊是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

  严介和与严昊家族产业链(图:天眼查)

  据中国企业家网11月份报道,前几年,外界给严介和贴了一个标签——“全球华人第一狂人”。他亦能自洽:“我为什么狂、张扬?因为我屁股干净,中国的建筑税定额征收,没法偷、没法漏,我想偷、漏也做不到。”他甚至在微博上发帖《为什么我是“第一狂人”》称,自己对媒体是“铁公鸡”,一毛不拔,“我骨子里从没有媒体公关的概念,所以从不花钱去删不好的帖子;我们媒体公关费用是零,删帖费用是零。”

  严介和的“狂”无时无处不在,从年轻下海到功成卸任,再到“退而不休”、老骥伏枥。近几年,只要他出席论坛会议、参加的节目甚至在他的微博上,一旦发声,谈吐自会滔滔不绝,那种自信、敢言的“狂”劲就会袭来,“我能一直狂下去,这才是真正的牛X。”

  某种程度上,这种“狂”背后的自信,离不开他30年来所积累的财富。尤其是严介和早年经历及其旗下已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太平洋建设,多数报道充斥着“营收达到4600亿左右”、“五年内准备打造3家世界500强企业,超越稻盛和夫”、“准备2020-2022年赴美上市,预计上市部分市值达3万亿”等表述,多少令人觉得“神奇”。

  严介和@视觉中国

“亏五万不如亏八万”

  “超人”李嘉诚也对这位“狂人”推崇有加,在他的自传《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中,不仅分享了严介和先生在创业初期“亏五万不如亏八万”的故事,并称赞严介和为“一代企业大家”:“经过这件事之后,严介和在业内有了自己的影响力。从此,不断有人找他的公司进行项目合作,他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最终使他成为一代企业大家”。

  出身教育世家的严介和,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也成了一名中学教师。1992年,严介和带着借来的10万元钱,在淮安注册了一家建筑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同年,南京市正在建设环城公路,得知这个消息后,严介和争取到了3个小涵洞的项目。但由于项目是被层层转包之后才到严介和手上的,经过核算,他发现整个项目做下来,公司要净亏损5万元。

  严面临着“做还是不做”的抉择——不做的话,按合同规定亏5万元,做了就得亏8万元,而且这还是借来的钱。据说,按当年南京的房价来算,8万元差不多可以买一套房。

  很明显,这是一个亏本买卖。很多人劝严介和放弃,但他却把它当成一个机遇——“有时候主动吃亏,才能主动获得,大家不要灰心,但要注意质量。亏5万不如亏8万,我们豁出去了,一定要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最终,本来是140天的工程量,他不仅缩短工期为72天,而且保质保量提前完成。这让业主大吃一惊,第二年,工程指挥部便把1000万的工程交给了严介和。

  也就是在南京绕路工程中,严介和掘得800万元,成为他人生的“第一桶金”。经过这件事之后,严介和在业内有了自己的影响力。从此,不断有人找他的公司进行项目合作,他的业务规模也不断扩大。1996年,严介和出资4000万元,组建了太平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最终打造了拥有30多万员工的太平洋建设,跻身中国民营企业前10强。

  如果不是当年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被迫下海经商,严介和认为自己不会有今天,“不是下海,是‘跳海’啊,当时非常痛心。”他将那次人生转折归结为一次机遇。

  而这个早年“亏5万不如亏8万”的故事,也被哈佛商学院作为经典案例记录在教材中。李嘉诚将成功之道归结于:“做人厚道、做事精明”,而对于“精明与厚道”,而严介和的体会是:一流商人:精明+厚道先要脸再要钱;二流商人:精明+精明既要脸也要钱;三流商人:厚道+厚道先要钱后要脸。

  对于外界质疑自己所获得的第一桶金,严介和回应,“我们太平洋没有任何‘原罪’,我们的第一桶金来得非常干净。我们没有任何不可告人的东西。”

  备受争议的“BT”

  对于严介和本人及太平洋建设而言,前行并非一路坦途。

  2005年,严介和以其个人身家125亿元从胡润百富榜第66位跃升为第2位,成为年度黑马。一年之内,身家从15亿飙升到125亿,争议、质疑再次铺天盖地而来。有人认为,在严介和被推上胡润中国内地百富榜之前,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富豪,而他一年之间从15亿增长到125亿,在外界看来是一个“谜”。亦有人认为,严介和的成功在于他坚持“吃亏”是福,经商游走边峰,不“循规蹈矩”,为他创造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财富之路。

  到2006年,这匹财富黑马又因被银行追讨3.82亿欠款站在了被告席上。9月,严介和因被媒体报道“多家银行逼债、负债已达4亿”而陷入“负债门”。报道称,半年多内,严介和的12处住宅先后5次被查封,绝大多数被反复冻结3次以上,诉讼原告为各地商业银行,令银行高层想不到的是,这个富豪“所有房子都是按揭的”。

  此后,严介和分别在南京和上海拜会各路媒体,自称“一丝不挂”,并公布债务明细,称其不良贷款只有1.31亿元,“这点债务对于大集团不算什么”。受此事影响,2006年至2007年底,严介和一度选择了沉默。此影响延续至2013年,严称自己6年间未再向银行借过钱。

  然而,此次事件让本就颇引争议的BT模式遭到了更大的质疑。

  早年,严介和一度被贴上了“大骗子”的标签,主要来自他“跳海”创业时所创建的“BT(建设—移交)”模式,他还被称为“中国BT模式的鼻祖”。

  所谓“BT模式”,是政府出资三分之一,企业垫付三分之二,之后政府逐年偿付工程款。而这种模式是国际承包市场出现的一块丰厚奶酪:多头获利、长线受益、回报高。业内认为,这种工程需要的资金量巨大,没有强大的财力支撑企业很容易垮掉。此外,处理此类工程的关键在于能否维护好和政府的关系。

  而作为苏太华系的主体企业,太平洋建设最擅长的就是BT融资模式,严介和首次试水“BT模式”运作基建项目始于1996年。

  彼时,位于经济欠发达苏北地区的宿迁市政府计划建设一条市府大道,但该市财政一时间无法负担,在与当地政府协商过后,太平洋建设决定垫资5000万元为当地政府完成项目建设。该方案最终成功完成,被认为是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投资基建项目的特色模式。

  宿迁一役后,太平洋就将“BT模式”迅速复制到全国其它经济欠发达地区,但随后也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太平洋从政府那拿到了这么多的工程订单,有人认为里面有什么“猫腻儿”,也有人质疑该模式本身的合理性。

  据《财经》一篇报道《严介和中国式BT生意:太平洋建设融资后拒还钱》提及,一家叫做中金嘉钰基金的公司在为太平洋建设集团的一个BT项目融资,这是一个政府的道路工程,据悉该项目投资收益非常诱人,预期年化收益12%以上,而当时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3%。

  报道称,其中98个人参与了此项投资,但不久有人发现,资金使用方以县政府未拨付工程款为由,拒绝偿还本息。于是,98个投资人开始了延续数月的讨债之旅。正是这个不起眼的融资纠纷,掀开了“中国式BT”风险融资链条脆弱的一角。

  早年的中国式BT模式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该模式虽然大量进入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但存在着缺乏法规约束、运作不够规范、融资成本过高等因素,进而也暴露出融资不易监管等诸多风险。

  虽然,此后BT模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市政道路建设项目上,但由于运作模式与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冲突,一直未得到官方认可。直到2013年12月,国家审计署公布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在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中,BT模式成为第二资金来源,仅次于银行贷款,其隐藏的债务风险却一直引发关注。

  2012年,财经国家周刊在一篇调查报道《太平洋建设创始人严介和万亿项目或仅10%真实》中谈及,一位据称在太平洋建设集团工作过的内部人士曾在网上爆料,太平洋建设集团与地方城市签订的规模达上万亿元的BT项目大单,只有约10%是真项目。当时,严介和出来对调查记者回应了,说“90%都落地了”。

  2013年,严介和在媒体面前回忆那场风波时表示,“2006年也不是太平洋自己造成的,媒体一炒作,银行收债,一批未到期的债都收,一下子把太平洋资金链弄断了。”他还说,“太平洋不会再出现2006年那种现象了。

  但舆论对他的质疑并未减少丝毫。

  老骥伏枥

  事实上,在选择沉默应对外界质疑的那几年,严介和就开始卸任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创立了华佗论箭组委会、中国郑和舰队资本国际集团、国内最贵商学院“太平洋商学院”,试图将资源、智慧、资本融于一体。

  2011年,51岁的严介和卸任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年仅25岁的儿子严昊接任成为接班人。

  为了让自己“80后”的儿子顺利上位,严介和可谓“煞费苦心”。他将交接安排在了儿子的婚礼上,名流云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纽约前市长朱利安尼、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菲尔普斯夫妇、澳大利亚前总理夫妇等官员、企业家均出席见证。

  彼时,众人担心这个25岁的年轻人能否掌舵太平洋建设集团,严介和却笑言,“我教育出来的儿子,能力是年龄的20倍!”

  严介和对严昊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从其进大学校门便开始:大一的时候,在太平洋当办公室主任;大二当总经理助理;大三当常务副总经理;大四当总经理;大学毕业第一年进入集团其中一家公司“江苏太平洋”任董事长。这家公司原来年年亏钱,严昊去了一年就盈利8000万,2011年盈利接近10亿。

  和严介和的锋芒毕露不同,严昊为人内敛低调,这种处事风格得到了严介和的认可。“他通过这三年锻炼成熟了,能独当一面。如果要给他打分,我打97.5。他比我低调,与我是很好的互补。”严介和说,“现在基本建设这一块都是他管,资金也是他管理,主要是他说了算。国际化方面最近我在帮他做一点。我还是忙我的文化产业,筹办我的教育项目。”

  对于和父亲的差异,严昊也有自己的认知与定位,“我与父亲的性格反差虽然巨大,但我们是一脉相承的,这绝不是基于‘打江山’、‘守江山’方式的不同,可能是表达方式的不同。但于我而言,永远不要定义自己的起点,一直保持在路上的态度,刚刚好。”

  在培养接班人上,严介和一直有自己的想法和步骤,很大程度上,严介和对儿子的态度是极为开放和鼓励的。

  在儿子进入公司之前,严介和曾送给他一辆豪车,严昊却瞒着父亲将车卖掉,拿了100万去投资煤矿生意,但不到一年就泡汤了,“那时我对创业处于懵懂状态,很天真,觉得赚钱很容易。”

  但对于这次尝试,严介和知情后并没有责骂儿子,而是鼓励——“切身的体会才能告诉你不要轻易相信商机,做事业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而这一切收获,都是金钱买不来的”。

  严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多次肯定了其父的教育方式,“多赏识,少谴责;用其长,容其短;刀子嘴,豆腐心。”他说,自己受益颇深,对管理企业、发展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严介和推崇国学,这些教育和培养儿子的理念也源于国学,在传统国学的基础上,他还撰写了一本《新论语》。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宣传资料显示,《新论语》是严介和先生30年思索、践行、创新的结晶,是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新国学。

  严介和常将它作为礼物赠与他人,包括克林顿等原国外政要。近几年,他常常带着《新论语》到各地参加研讨会。头发花白、满面红光、精力充沛、滔滔不绝、“狂”言不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13年1月7日,53岁的严介和在淮安感恩论坛媒体见面会上透露了自己的一个“梦想”——“其实我的文章写得很好,但是莫言竟然比我先拿了诺贝尔文学奖,我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心里有些难过,那只是个小学没有毕业的人,所以我会向经济学奖冲刺。”

  “狂人”说起话来依旧滔滔不绝,或许你很难证明他的观点是否正确,但他的激情会让你觉得无法辩驳。“他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曾经采访过他的一位记者说,有一次他在媒体见面会上对众人所言就是前几天接受采访所谈的大部分内容,“甚至连遣词造句,听上去都像是背熟了的课本,而他演讲的激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传销。”

  教书匠出身的严介和最终还是选择回归教育,他在2013年接受《南方都市报》的采访时谈及自己做“第一顽童”的愿望——“什么时候我的大学做成了,我就留着长发,穿着奇装异服,游山玩水,喜欢这种生活。从‘第一狂人’走向‘第一顽童’,这是我最想要的状态”。

  退居幕后,争议犹在,但严介和对此并不介意,“我喜欢有争议,国外有影响力的精英人物都有争议,美国总统竞选得票率没有超过50%的”,“我为什么争议那么多?因为我从来不搞媒体公关。”

  严介和曾说,最理想的状态是“想做什么就能去做”,如今退居二线仍“志在千里”的他,说自己已经进入到人生的“漫游”状态。“现在我最大的财富就是幸福指数高得不能再高了,再高就成精神病了(笑)。我觉得有争议的人叫人物,人分三种:君子,和而不同,是是非非,最有争议;常人,和而苟同,只是不非,没有争议,没有人说他不好;小人,同而不和,只非不是,没有争议,没有人说他好。”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界限网络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湘ICP备17005820号-2 公安印章标准编码 4301210151948 Copyright 界限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