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过多为“佛系青年”担心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生活方式,并且每代人的生活方式都由他们自己创造并引领,这与上一代人如何倡导、如何规范、如何管理无关。
“佛系青年遍地走”,一夜之间,“佛系青年”成了流行词,舆论看不惯,各种调侃、讽刺、批评汹涌而至,主流媒体刊文提醒青年们别“迷失自我”,“油腻中年”们则以过来人的身份表示,实在看不惯年轻人摆出一副看淡人世的样子。
这一切因一篇心灵鸡汤文《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引起。有娱乐圈消息灵通人士爆料说“窦靖童出家,可喜可贺”,工作室立刻回应“只是剪个头发而已”,但也阻止不了网友展开联想,称王菲一家是当之无愧的“佛系之家”。“窦靖童出家”的假消息,助长了“佛系青年”这个热词的传播。赶在岁末,为2017增添了一抹荒诞中带着点温情的味道。
荒诞感是在对比中产生的。我们的文化与传统,一直拒绝成为滋生“佛系青年”的土壤。战国时期的苏秦年轻时“头悬梁、锥刺股”,东晋的祖逖“闻鸡起舞”,唐朝李白少年时不爱读书,一个婆婆适时地出现了,告诉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也适应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生存逻辑。在这样的背景下,90后一代突然变得如此虚无、颓废,怎不令人感到荒诞?
至于荒诞中的温情,则来自批评者在调侃与嘲讽时隐约闪现的宽容,甚至还包含着一点点的羡慕。对于“佛系青年”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舆论虽持反对态度,但也没有上纲上线、一棍子打死。60后瞧不上70后、70后瞧不上80后、80后瞧不上90后……这个代际歧视链到90后这里的时候,似乎要被终结了,因为90后根本不会像上两代人那样,死活要把自己的能力证明给人看,他们连话语权都懒得争了。也正因为如此,90后才有可能成为活得最自我、最不在乎别人眼光的一代人。
祖辈、父辈、兄辈,都在近似的物质焦虑阴影下挣扎,90后这一代,总算不为钱、为食物、为工作与前途抓心挠肝了,他们所追求的“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子”的生活,使得未来中国有可能重复日本的“低欲望社会”模式。在此之前,从村上春树的“小资文学”盛行,到宫崎骏动画的蔓延,从干物男、干物女,到宅文化、二次元文化,从小确幸、丧文化,到这次的“佛系青年”,源头无不可追溯到日本流行文化中去……而这些现象的产生,均由以下几个因素催生:经济的发展、信息的泛滥、人际关系的疏远。
中国的“佛系青年”,并非只能在日本年轻人那里得到共鸣。事实上,全球的年轻人,也都有“佛系青年”的特征,只不过在美国叫“千禧一代”,在英国和澳洲叫“Y一代”,在瑞典叫“冰壶一代”,在德国叫“也许一代”,在西班牙叫“没没一代”。不要认为中国的“佛系青年”会在国际竞争中丧失主动权,事实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年轻人也好不到哪里去。旧有的评判标准,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失灵,这一代年轻人正在用他们的方式,来应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施加于他们身上的压力。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生活方式,并且每代人的生活方式都由他们自己创造并引领,这与上一代人如何倡导、如何规范、如何管理无关。记得一位作家说过,年轻时最讨厌“老家伙们”给的忠告,他还曾表示过,年轻人不必那么着急一毕业就上班、结婚生子,而是要创造条件流浪几年、四处走走。“佛系青年”现在的样子,有令人羡慕的成分。生活沉重的中年人枷锁戴惯了,已经脱不掉了,而年轻人有选择的权利,不用去指导他们怎么去生活。无须过多担心他们,要相信,就算是“垮掉的一代”,到了一定的年龄,也会自然觉醒,把所谓“荒废”的时光找回来,负起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成为中坚力量。
相关阅读
- 01-19美国又想在柬埔寨搞颜色革命 但结果
- 01-19别过多为“佛系青年”担心
- 01-19陕西一村委会为建阔气豪华办公大楼
- 01-19我国科学家研制出柔性可穿戴太阳能电
- 01-19八达岭老虎伤人案庭审结束 法院将择
- 01-19俄专家:金正恩改革初见成效 农业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