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中国第一种制式步枪揭秘:击中日军非死即重伤

发布时间:2018-01-22 10:42:31 来源:武器知识 责任编辑:新语
原标题:中国第一种制式步枪揭秘:击中日军非死即重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淘汰和多余的各式枪械大多被卖到了中国,加上国内各派系控制下的军工厂自产武器,使得当时国内使用的枪械庞杂,口径互不相同。中国当局多次试图统一步枪口径,几经周折,却没

  原标题:中国第一种制式步枪揭秘:击中日军非死即重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淘汰和多余的各式枪械大多被卖到了中国,加上国内各派系控制下的军工厂自产武器,使得当时国内使用的枪械庞杂,口径互不相同。中国当局多次试图统一步枪口径,几经周折,却没能成功。

  1934年1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兵器制式化会议,决定将德国M1924 7.92毫米毛瑟步骑枪定为制式步枪。该枪在德国也只有少量生产,在当时为最新型的步枪。

  1934年,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向毛瑟兵工厂订购了一万支M1924步骑枪装备税警总团,兵工署技术司向毛瑟厂索取该枪的全套图纸,以及料表、检验样板一套,交给位于河南省的巩县兵工厂筹备仿制M1924步骑枪。可是由于毛瑟厂提供的图纸及检验样板有误,于是兵工署技术司委派曾就学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巩县兵工厂厂长毛毅可,向德国有关部门正式商洽购买M1924步骑枪及检验样板、图纸。经过一番周折,到1935年7月,巩县兵工厂终于开始试生产。因1935年是民国二十四年,此枪定名为"二四式"步枪。

  "二四式"步枪筹备、试生产过程中,受到蒋介石的重视,1933年、1934年先后两次偕夫人宋美龄到巩县兵工厂视察,并对"二四式"提出改进意见。蒋介石认为毛瑟枪的枪长是根据欧洲人身体设计的,而中国士兵比欧洲士兵身高矮一些,建议将枪托略微缩短、刺刀加长。为表示对其尊重,1935年8月,将新枪定名为"中正式"步骑枪,枪匣上的印记也改为"中正式"三字。"中正式"枪身短了,便于携带,使用方便,但刺刀加长了,在拼刺刀时还是不吃亏。蒋介石的建议符合步兵紧凑化、轻型化的发展趋势,也符合中国国情,使"中正式"成为中国士兵喜爱的步枪。由于蒋介石对"中正式"的钟爱,生产"中正式"的主要生产厂巩县兵工厂,也从原来的旧式工厂变为较为现代化的大规模兵工厂。

  1935年10月10日,"中正式"步骑枪正式批量生产,从而开始了其长达14年的生产历程。"九一八"后,国民政府的兵工政策开始调整,逐渐形成了主要针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发展国防兵器工业的基本思路,将"中正式"步骑枪定为制式步枪并开始大量生产。"中正式"的生产,在中国兵器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作用。1943年后,第21厂、第41厂等生产"中正式"步骑枪的工厂,都采用同样的图纸、同样的检测标准,生产完全相同的步枪。

  "中正式"步骑枪,口径7?90毫米,全长1110毫米,全重4公斤,初速810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1000米以上,刺刀全长约575毫米。

  "中正式"步骑枪采用7.92毫米×57毫米尖头弹,杀伤力极大,并可与当时广泛使用的机枪如捷克ZB26、"二四式"马克沁的子弹通用。与圆头弹相比,尖头弹弹头质量较轻,初速较高,加之弹头呈流线型,空气阻力小,弹道特性好,不易受横风影响,从而使得"中正式"的射程和精度都远在汉阳造和"元年式"之上。7?92毫米×57毫米尖头弹的有效射程超过600米,比日本"三八式"步枪使用的6.5毫米×50毫米友坂步枪弹威力大。后来日本"九九式"步枪改用了7.7毫米×54毫米枪弹,但在弹道性能和杀伤力上仍与7.92毫米×57毫米尖头弹有相当差距。而且"中正式"弹头打到人的躯干部位不死也是重伤,而日本的"三八式"、"九九式"步枪都是贯穿伤。 "中正式"的另一个优点是,内部机件、构造均大体相同,包括枪机在内的大部分零件只需稍加修锉即可互换,有的可以直接通用。

  日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仍在生产全枪长为1275毫米的"三八式"友坂步枪。"中正式"步骑枪比"三八式"步枪短很多,为在白刃格斗时与"三八式"步枪相抗衡,其刺刀全长约575毫米,仅刀身部分就长达428毫米。不过,"中正式"上刺刀后的全枪总长仍短于"三八式"步枪加装刺刀的长度。

  据不完全统计,1928年至1949年间,国民政府统治区的兵工厂共生产各式步枪181万余支,其中"中正式"占三分之一以上。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重武器缺乏,士兵训练不足,但是轻武器"中正式"步枪并不比日本步枪差。可以说"中正式"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国内战争期间,国民党军虽有大量的美械及接收、缴获的日本枪械,但"中正式"仍是主要的步枪。直至国民党撤到台湾,全面换装美式步枪,"中正式"才退出了作战序列。

  枪只是武器。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也使用"中正式"。解放战争中,许多解放军战士使用的是缴获的"中正式"。"中正式"最后一次上战场,是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依然有不少战士使用缴获的"中正式"。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开始换装俄式装备,残留的"中正式"退居二线,用于装备民兵。现在,"中正式"已经成为收藏品。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界限网络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湘ICP备17005820号-2 公安印章标准编码 4301210151948 Copyright 界限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