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片山,“成色”不一般——乡村青山换“金山”见闻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还是那片山,“成色”不一般——乡村青山换“金山”见闻
新华社记者许晟、唐弢、孙清清
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记者在各地采访看到,不少乡村正借力美丽的乡村环境,用“颜值”入股企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积极拓展现代化经济作物种植等,一处处绿水青山,变成一座座“金山银山”。
升级“颜值”:实现收入翻番
“好环境是村民集体打造的,企业看中了好环境,必须让村民共同受益。”浙江安吉县灵峰街道鲁家村支书朱仁斌说。如今的鲁家村水清山绿洁净美丽,村集体资产也从2011年的负债150万元,摇身变为如今的总资产1.2亿元。
“以前的鲁家村,满是泥泞,垃圾乱飞。”朱仁斌说。2011年,事业有成的朱仁斌回到家乡,决心振兴鲁家村,第一步就是改善卫生环境。
他找乡贤捐赠、归集财政资金,先后投入1700多万元,使乡村面貌大改观。“一些乡贤回家差点迷了路,以前杂乱的场景都变了。”朱仁斌说。
搞好环境后,朱仁斌引入企业和村集体合资,成立安吉乡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把已经投入和将要投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的钱都折成股份入股,占股49%,联手实现村落景区化。
村民收益迅速增加。“土地流转给村民每年每亩700元左右;旅游公司有分红,还可以开民宿创业等。”朱仁斌算着账说,相较2011年,鲁家村现在的人均收入至少翻了一番。
经营山水:带旺乡村旅游
“国家政策好了,只要环境好,肯干,就能挣钱。”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尧山镇四通河村村民张平征介绍,他家的生态采摘园每年一亩挣2千多元,30个床位的农家乐住宿每年收入30多万元,还有培训营地等设施收入,每年收入共50万元左右。
尧山镇山地居多,在一片平原的河南,自成气候,独具特色。依托这好山好水,尧山镇已经开辟3条漂流河道,并开发了好运谷、画眉谷、滑雪场等众多旅游场所,年接待游客几十万人次。
2004年以来,张平征以几间瓦房、3万块钱为起点,在村里第一个搞起了农家乐。10多年来,瓦房已经换成3层楼房,床位从11个增加到30个,配套了卫生间、空调。
张平征并不满足,考虑应对客户日益提升的需要,给农家乐升级。他笑着说,明年要把床换大一点,把灯具换得好看些,把房间装得漂亮些。
因地制宜:造就“金山银山”
“我家的钱在山上,值100多万元。”浙江安吉灵峰街道目莲坞村民谢春富指着远方的青山说,家里种着30多亩白茶、毛竹,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遍及各处的绿水青山,成为造福各地民众的“金山银山”。
“以前这里是农场,种植了2300亩的澳洲坚果、柑橘等经济作物,但由于管理不善等,杂草丛生,有的果树都不挂果了。”广西扶绥县夏果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叶发权说,现在公司大部分工序实现机械化,并加强管理,果木经济效益显现。
效益好了,农户自然跟进种植。企业现在不仅种植澳洲坚果,还培育果苗,给周边农户种植,并实行保底收购。叶发权说:“现在澳洲坚果市场需求大,到丰产期后,一亩年收入可达万元,前几年跟着种植的农户,现在不少都换小车了。”(参与采写:许中科)
相关阅读
- 01-23陇西:电商扶贫精准滴灌 让农民变身“
- 01-23还是那片山,“成色”不一般——乡村青
- 01-23汪洋出席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并讲话
- 01-23习近平接见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
- 01-23军地各级坚决拥护贯彻党中央关于调整
- 01-23恰逢其时:我看条码支付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