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尔还赚钱的河南冰箱巨头 如何沦落到停产重整
在河南新乡市宏力大道(中)上,一间名为“新飞招工处”的门面,已经被一把鲜红色大锁紧锁,招工处的斜对面是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下称“新飞电器”)的办公所在地。一座汉白玉雕像直冲正门,一台老式两门冰箱上顶着一个大球,正上方一只不锈钢制作的雄鹰作势展翅俯冲。
新飞公司正门“新飞冰箱”雕塑
由于连续六年多持续巨额亏损5.07亿新币(约合人民币24.83亿元),负债总额超过22亿元,曾经享誉全国的冰箱巨头新飞电器最终在2017年11月1日做出了停产重整的决定。
对于新飞的衰落,有人把矛头指向23年前引进的外资股东——新加坡丰隆集团,指其在掌握运营主导权后经营不善。也有分析认为,当地政府在对新飞品牌管理上的问题,影响了新飞品牌的声誉。不过,新飞员工朴素情感的背后,新飞“当家人”刘炳银先后错过“上市”、“多元化”机遇对于新飞命运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几经辗转,澎湃新闻记者还联系到了多名曾在新飞内部任职的中高层人士,试图还原这家曾经辉煌的冰箱企业,如何从一家靠贷款发工资的小型地方军工企业,成为国内冰箱行业领头羊;在高峰期引入外方股东后,为何却接连错失发展机遇,逐步走向衰落。
“刘炳银”的黄金时代:曾入列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前十
“全厂累计亏损已达70余万元,企业连续3个月靠贷款为职工发工资。”这是新乡市无线电设备厂在1981年的状况,当时这家企业是隶属于原国家四机部管辖的小型地方军工企业。新乡市无线电设备厂是新飞最早的前身,那一年,刘炳银是新乡市无线电设备厂排名最末的副厂长。
曾任新飞党委工作部部长的李连印与刘炳银(右)交流。 图片来自《广告到底》
当其他领导纷纷逃离这家“重灾户”后,刘炳银挑起了厂长的重担。为了让企业扭亏,刘炳银发动工人搞起了“短平快”的项目,依靠组装“黑白电视机”和“收录两用机”赚到了180万元。1983年,新乡市无线电厂不仅还清了全部欠款,而且还摘掉了亏损的帽子。
看到了电冰箱的热销后,刘炳银决定转产电冰箱并引进意大利飞利浦IRE公司的设备和技术。1984年12月8日,新乡电冰箱厂一期工程破土动工,新飞从此正式诞生。一期投资1800多万,6条进口生产线、9条国产生产线,10万台电冰箱生产线于1986年11月10日正式投产。
投向市场后,“新乡-雪花”牌电冰箱为新飞赢来了上海首届名特优产品博览会“金兔特别奖”等全国各地多个奖项,荣誉纷至沓来。
“后来也叫过新乡-菲利普,但是产生了法律纠纷,所以后来就改成了‘新飞’,飞字实际是取的‘菲利普’的菲字谐音。”曾在新飞辅佐刘炳银的一位“老臣”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1988年,新乡电冰箱厂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生产计划,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人均创利税均位居新乡市之首,新飞成了新乡市的明星企业。1989年新飞冰箱厂实现销售收入2.14亿元,利润2879万元。
“他虽然小学四年级都没念完,但是敢想敢干,有想法,管理非常严格。”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刘炳银对产品质量要求严格,他曾公开表示“谁砸新飞的牌子,就敲掉谁的饭碗”。
1990年5月20日,刘炳银当着数百名新飞冰箱销售商代表、新闻媒体和新飞员工的面,抡起大锤砸向400多台不合格的冰箱。同年9月,刘炳银再次集中销毁了1000多台不合格的冰箱,“免掉了分管质量的副厂长,全厂停产一个月,全厂管理人员的工资下调30%,开展全员质量整顿。”
除了严格管理产品质量,不按常理出牌的刘炳银,还在那个年代大胆的打破了很多员工在国企的僵化思想。
在当时总有人认为,“进了新飞门,就是国企人;不管干不干,不少三顿饭。”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句话当时是刷在墙上的,刘炳银是真处理人。”上述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刘炳银率先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铁工资、铁交椅、铁饭碗”的僵化制度,搞竞争上岗,干部能上能下,“一个副厂长因为干得不好,直接免到厂区推板车。
1991年12月18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以新乡电冰箱厂为基础,联合省内外数十家电冰箱配套件生产厂家、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组建成立了河南新飞电器集团。
1994年1月18日,河南新飞电器集团改制为河南新飞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内部持股比例占17.04%,国有资产股权比例占82.96%。
“1991年至1994年,新飞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高速增长。”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刘炳银的带领下,新飞曾一度进入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前十位。
1990年5月20日,新飞公司销毁400台不合格冰箱现场。 图片来自《广告到底》
新加坡丰隆集团入主:新飞冰箱销量一度突破120万台,利润总额突破3亿
就在新飞风光无限、春风得意之际,来自新加坡的丰隆集团出现了。
1994年8月2日,河南新飞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新加坡丰隆电器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豫新电器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三方持股比例分别为49%、45%和6%。同年10月13日,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新飞电器注册资本66863.77万元,其中新飞集团出资32763.24万元,新加坡两方出资34100.53万元。
1994年早春,为了卓有成效地推进和实施河南省制定的改革开放带动战略,时任河南省主要领导率团访问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在同新加坡前资政李光耀的会晤中,河南省主要领导殷切希望新加坡工商企业界的有识之士到河南投资发展。对于当时为何选择让丰隆集团参股,曾任新飞党委工作部部长的李连印,在《广告到底》一书中写道,当时丰隆集团董事局主席郭芳枫先生在此次会晤中受到鼓舞,随即派员到河南进行考察,并最终选择了新飞电器作为合作伙伴。
“1994年合资的时候,新飞的销量赶不上海尔,但是实现利润要比海尔多,合资之前,净利润海尔没有哪一年超过新飞的。”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新飞如日中天的当口,刘炳银并不希望与外资合资。
1994年6月8日,新飞丰隆合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会议一致认为,合资后的新飞可以利用合资后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刘炳银是非常强势的,他是不同意的,所以形成了这样的一个股权结构。”他表示,当时新加坡方也试图控股,但刘炳银并不同意,两难之下就通过河南省政府驻新加坡代表处在新加坡设立了豫新电器,“这样豫新电器加上新飞集团的股份就是55%,这才说服刘炳银同意。”
而实际上,豫新电器与丰隆电器的持股比例相加为51%,同样可以实现对新飞电器的控股地位。
与外界偏颇的看法不同的是,与丰隆集团的合资在当时促成了新飞的跨越式发展。“合资之后投资了4.2亿建设了中国最大的无氟冰箱厂房,年产能60万台,内部叫39号厂房,1996年1月5号建成投产。”一位中高层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无氟冰箱的推出正是顺应了国际国内对于保护臭氧层呼吁的趋势,产品推出后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1996年当年,新飞冰箱销售量突破120万台,利润总额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
“新飞当时是如日中天。”上述中高层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由于没能及时从“产品经营”转向“品牌经营”,迟迟未能“多元化”的新飞在最巅峰时期已经开始埋下隐患。
相关阅读
- 01-26央行公布第五批支付牌照续展情况:4家
- 01-26比海尔还赚钱的河南冰箱巨头 如何沦
- 01-26专家:第三人撤销仲裁有望实现 避免仲
- 01-26捷蓝航空一航班机舱现异味引起乘客不
- 01-26陈一新上任一年 “十差单位”吸引了
- 01-26安徽破获特大考试作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