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三字诀”实现好山水和“肉篮子”兼得
猪肉是我国许多老百姓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传统生猪养殖模式导致的严重污染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越来越严厉,多地掀起退养禁养风暴,如何避免“一刀切”,既留住好山好水,也保证“肉篮子”不断供?生猪养殖大省湖南省用退、引、转的“三字诀”给出了答案。
退:为生态划出禁养红线
拥有自制电梯的五层民房养猪场、几乎每家每户都是“楼房+猪圈”的标配。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娄底市新化县塔山村曾经全村养猪的场景。
“电梯猪场”的主人彭奠平告诉记者,以前全村共有300多户村民养猪,仅他一户就养了700多头。养猪让村民们富了,也让环境变糟了。过去,近万头生猪每天排出的粪污几乎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离村子只有几十米远的资江。彭奠平说:“那个时候江水都是黑黄黑黄的,手都不敢在里面洗。”
在洞庭湖流域的益阳市赫山区金家堤村,陈建南的养殖场全部的“治污”设施,就是两条自己挖出来、连着池塘和稻田的沟渠。“整个村子臭气熏天。我臭你也臭,所以大家都没意见,就这样养了几十年。”说起过去的养殖污染,陈建南还做了个难闻的表情。
如今,塔山村的所有养殖场都已被关停,金家堤村的空气里也不再有猪粪味儿。实际上,从2014年起,湖南省政府就先后实施了“湘江一号工程”“洞庭湖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专门针对畜禽养殖的退养措施,不仅在洞庭湖和湘江流域划出禁养红线,还针对集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集中供水地下水源、地表水饮用水源、重要水库等区域划定了退养禁养范围。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科教环保与法规处处长肖光明介绍,目前湖南全省退养工作已基本结束。三年来共计退养拆迁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场12124个,500头以上养殖场3918个。
引:保证“肉篮子”不断供
如果是简单粗暴的退养禁养,湖南省的生猪产能将下降一成左右,这个数量足够全长沙市760多万人消费整整一年。同时,如果减少的产能不能及时弥补,老百姓吃肉的成本也会因为猪价的上升而增加。因此,为了保证“肉篮子”不断供,必须新增养殖场。
但这是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养殖场。在永州市江永县莲洞村,徐石市的猪舍不仅采用全封闭设计,室外很难闻到刺鼻的气味,猪舍周边还有配套的沼气池和发酵床等用来处理粪污的设备。徐石市告诉记者,肥猪每天产生的粪便会通过漏粪板进入收纳池,然后再通过刮粪机运送到添加了菌种的发酵床里转化为有机肥。
“这套标准化养殖不仅有利于环保,还大大提高了效率,我们夫妻两个可以养1000头。”徐石市告诉记者,虽然配套的环保设备增加了不少成本,但因为养的猪更多,收入反而增加。
为徐石市提供猪舍设计和硬件设施的是来自广东的温氏集团。温氏集团江永分公司负责人梁志堂介绍,他们不仅对养殖户进行全程技术指导,还会以保底价收购所有出栏生猪。今年,公司在江永县已发展合作家庭养殖场300多户,满负荷生产后,农场年收入能达到一亿元。
引进“公司+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已经成为湖南省培育生猪全新产能的主要手段。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畜牧处处长何兴春介绍,目前全省共有83家公司计划投入61亿元用于发展这一模式。“这些重新引进的养殖场全部在适养区内,它们出栏的生猪完全能弥补因退养禁养减少的产能。”何兴春说。
转:让养殖为环保升级
在经历禁养退养阵痛的同时,湖南养殖业也迎来转型升级的机遇。过去粪污遍野、臭气熏天的猪场一个个消失了,全新的“种养平衡”“变废为宝”的养殖模式出现了。
走在长沙县佳和农牧的养殖基地里,清新的空气、遍地的绿植让记者丝毫没有察觉这是一座规模生猪养殖场。基地里经过处理的粪污不仅可以用来浇灌苗木、果蔬、油茶等作物,还可以用来发电满足日常生产生活所需。佳和农牧董事长李铁明说,目前,基地周边已经有800多户村民受益于这种生态种养模式。
常德津市市毛里湖是洞庭湖的一个子湖,几年前湖边分布了300多家养殖场。“以前满湖的死鸡死猪,几百根排污管道肆无忌惮地往湖里直排。”当地养殖户朱泽奎告诉记者,旧猪场关退后,他重新流转了几百亩山地办起了“种养平衡”生态农庄。“除了养猪赚的十来万元,现在每年卖水果还有七八万元。”朱泽奎说,“像我这样的生态农庄,津市市有超过50个。”
今年5月,湖南省出台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规定》,旨在加快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设施改造。目前,全省已完成3.2万个规模养殖场治污设施升级改造,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69%。未来三年,湖南省还将在洞庭湖区率先实现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全覆盖。
相关阅读
- 01-27江西第一村负债四五千万:能人退场,传统
- 01-27湖南“三字诀”实现好山水和“肉篮子
- 01-27[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孙来斌:把人民
- 01-27【再见2017】手绘我的健康生活
- 01-27习近平领航军民融合:在共建共享中持续
- 01-27教育部:2万所足球特色学校建设5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