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获得感是实实在在的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长江经济带新景观】
光明日报记者 张焱 訾谦
弯腰、伸展,虽已寒冬,69岁的何汉武大爷在长江武汉段武青堤边做完热身运动,从容走下江开始游泳。
“自从冬泳以后我都没怎么生过病,每天向上游两公里,舒坦。”
冬泳对天气的要求并不高,下雨下雪都没有问题,但却对水质有要求。今年以来,长江、汉江武汉段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水平。对包括何大爷在内的武青堤边的冬泳爱好者来说,这就是最好的福利。
长江经济带的宏大叙事,终究要落脚到百姓的切身感受上,而经济增长和环境治理,也必然会体现在每一个鲜活个体的生活之中。
护源
离何大爷冬泳几公里远的地方,便是武汉市武昌余家头江滩。
2016年5月9日,随着武汉市轮渡公司船厂码头售票房在机器轰鸣声中倒下,江边又恢复了平坦。当天上午,武昌区组织联合执法专班,对余家头江滩进行执法整治,1000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被全部拆除转运。
“来之不易。”武昌区环保局局长孙凯回忆起当时的工作不禁唏嘘。
余家头江滩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码头,詹天佑当年便选择此地作为京汉、粤汉铁路的连接码头。常年的无序发展,使江滩的环境脏乱不堪,一度成为环保部门的心结——不仅有一个连一个的砂堆、横七竖八的趸船、遍布的违章建筑、圈起来的菜地,飘散着异味的养鸡场养猪场更是不停向江中排放着污水。
让人揪心的是,离江滩1000米的江心,就是余家头自来水厂的三根取水管道。用厂长刘勇的话来说,在这一级水源保护区内,1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简直就像“走在钢丝上”。
在余家头码头,区域内密布着船厂、港口和砂厂等设施,其中涉及中央在汉省属、市属的主体单位就有15家,“一个区政府,怎么能搬走一个央企单位?”孙凯摇头道:“任何一个码头、一个砂厂背后都是真金白银的利益。”
改变的转折点,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让我们下决心,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武汉市发改委副主任刘新华说:“过去是雷声大、雨点小,零敲碎打。而这次行动不同以往,动真格,求实效,从中央到地方凝成了那股必须攻克的劲儿。”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饮水安全保障关系着人民身体健康,是政府必尽的责任,容不得丝毫闪失。2016年5月,环保部启动了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按照“一个水源地、一套整治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逐一建立了整治方案,长江沿岸11省市5亿多人的饮水安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清浊
江水可以记录一个时代的印迹,也可以讲述一个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对于四川泸州人来说,长江边的白塔便是一个充满记忆的标志性建筑,以这里为坐标,翻看泸州的城市版图进化史,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从2016年到2017年底的两年时间里,泸州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已经由120平方公里增加到150平方公里,人口也增加了30万,在2017年发布的《幸福中国白皮书》中,泸州更是高居榜首。
“环境比以前好得多,现在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市民住得舒适,公园设施漂亮得很。”步行在张坝桂圆林景区滨江路边的张明益笑着说,“你看,左手长江水、右手桂圆林,连空气里都带着桂圆香。”
走到离长江仅有几米远的岸滩上,泸州市兴泸水务集团经理廖星樾也不禁感叹:“以前长江边上洗车、钓鱼的情况很多,一碗水里面就有半碗沙子,通过这两年的治理,不仅洗车等情况得到了制止,江水也清澈了许多。”
江水变清澈了,公园变漂亮了,人们也更守规矩了。不管是老泸州,还是新市民,都是泸州绿色发展的见证者。
宜居宜业,居民幸福,这是每个城市发展的梦想。泸州居住环境的改善,正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展要求的具体呈现。近年来,江岸改造、非法码头整顿……泸州的一系列建设、管理举措,都让市民切身体会到了“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的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历史责任。
泸州市江阳区环保局局长罗贫贵表示,环境面貌的改善,最重要的感受者还是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居民。
和泸州一样,长江经济带上的每一个城市都将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给居民带来更多绿色获得感。
复绿
“没想到现在环境可以这么好!”33岁的出租车司机赵岳说,“以前这条路全是砂石,晴天一身灰,雨天脚不能落地,我们开车都尽量不往这边来。”
赵岳所说的,是湖北宜昌的江城大道。虽然全长仅8公里,但为建好这条路,城市管理者颇费心思。
宜昌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国斌介绍:“这条路沿线有大小150余座高压电塔,如果大举挖山开路,就有违生态理念,不符合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模式。”最终,他们创新思路,让道路绕线穿杆而行,地面生态道路与空中高压走廊相映成趣,形成了一道独特景观。
为了保护生态,江城大道施工完成后,又对道路沿线的边坡进行了挂网喷播,实现山体绿化覆盖修复,以现有自然山体的松柏、柑橘等常绿树种为基底,充分挖掘可利用的空隙进行彩林建设。一年四季,彩花彩叶相映,缤纷美景动人。
这样的生态案例在宜昌新区建设中比比皆是,六大水系、八大公园无不绿而优、好而美,展示着宜昌绿色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宜昌新区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其中生态用地115平方公里,占比超过50%,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城市画卷诠释着先保护、后发展的绿色路径。
“推进长江岸线生态复绿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必须从各个方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重要指示精神,才能换回长江宜昌段一江两岸绿意盎然。”宜昌市副市长袁卫东说。
如今,宜昌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5%以上,居湖北省市州第一。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4平方米,市民出门见绿、5分钟进园。宜昌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生态城市的努力初见成效。
“现在从火车站接到客人,他们总会跟我说‘宜昌的环境真好’,作为宜昌人听到这句话,心里别提多自豪了!”赵岳一边开车,一边哼起了小曲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为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努力着。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07日 01版)
相关阅读
- 01-28牛仔行业多牛人,这位技术大牛你给打几
- 01-28我们的获得感是实实在在的
- 01-287000只鸭子“搬家” 画面颇为壮观
- 01-28四川一金店遭两蒙面男子持枪抢劫 警
- 01-28故宫志愿者2017年终总结会举行 院长:
- 01-28辛识平:改革就得“逢山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