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路的呐喊,与十几年后新的一批孙继海
肆客足球App推出《对话》栏目,带你走进足球圈内大咖的世界。
要说起张路老师在咱球迷心中的形象,多半会是那个每周末都陪伴大家一起看球的可爱老爷子。
分析比赛透彻精妙,言谈举止风趣亲切,再加上那一声韵味悠长的“嘿嘿”,让他深得广大球迷的尊崇和喜爱。
但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张路老师不仅是国内最权威的足球解说,更是青少年足球发展的多年践行者——就在上周,他的一篇《我们怎样用三年时间搞垮了中国足球?》,如一声惊雷在足球圈炸响,也在球迷群体中引起了巨大轰动。
上周末,在北京合力万盛国际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2017首届中国国际青少年足球教育与发展高峰论坛”中,作为中国足协战略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校园足球协会副会长,张路老师受邀参加并发表了相关演说,鞭辟入里,引得阵阵掌声。
借此机会,肆客足球内容团队与张路老师进行了一次“趁热打铁”的交流,他吐露了更多见解深刻的观点,聊到了国足、东南亚足球、欧洲青训本质、出国留洋等热点话题,甚为动情——危机重重之下,他一直在黑夜中艰难探索。
【为什么非得踢足球?】
在张路老师的《我们怎样用三年时间搞垮了中国足球?》中,他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中国足球搞不上去,就是因为小孩子都不踢球了。
而根本原因,在于方向错了——小学就开始抓“提高”而不是“普及”,所以成立校队、搞比赛、要成绩——由此衍生出了荒废学业、尖子集中搞垄断、改年龄等一系列触目惊心的问题,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成长、中国足球的发展。
顺着这个思路,肆客记者问了张路老师一个很直接的问题:为什么非得要大力发展足球,不踢球不行吗,进世界杯有那么重要吗?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张路老师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他先从青少年说起:“现在的小孩普遍都存在两个大问题,一是体质急剧下降,已被日本、韩国超过;二是心理问题频发,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电脑儿童等现象令人忧心。”
“所以他们需要体育运动,来提高身心健康。”
另一个疑问又出现了:开展体育运动是没错,但为什么要选择足球呢?
张路老师给出了答案:因为足球是最容易推广的运动。
首先,不需要什么场地条件,摆两块砖头或书包就能当球门,在哪都能踢。“平民窟能踢,沙漠也能踢。”他说。
其次,这是同时容纳人数最多的运动之一。比如乒乓球,最多也就4个人玩。所以踢球热闹、好玩。“如果让你去长跑或者游泳,过一会儿就容易累,而让你踢球,一个小时你都觉得不过瘾。”
再次,打篮球也人多、好玩,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他们个头不够,扔不到篮筐。“我小时候就老扔不进球,太高了,所以觉得不好玩。”
最后,他说了一个我们平时很难注意到的现象:“你给小孩一个球,他不会老抱着,他一定会乱踢,这是天生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如此,这就是天性。”
而说到进世界杯,张路老师很直接地说:“我的梦想就是中国队拿到世界杯冠军。”但他话锋马上一转:“这件事急不得,必须要先做好普及工作。而在推动普及的过程中,我领悟到其实还有比进世界杯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高全民素质,尤其是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接着,他的逻辑更进了一步:“真正做到足球的普及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了,我们就能进世界杯。”
【我们怎么寄希望于下一批国足?】
但世界杯,还是一个梦,而且与现实渐行渐远。
早在2009年,张路老师就曾痛心疾首地指出:“中国目前的国家队、国奥队乃至国青、国少队是历史上水平最低的一代,而且这种局面在15—20年内不可能改观。”
也就是说,一直到2030年世界杯时,我们都几乎不可能打入世界杯。
转眼8年过去了,他还秉持这一观点吗?
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稍有改观,但这种表面的繁华持久不了。”
他抛出了一个问题:“我问你,掰着指头算,中国国家队里,亚洲一流的球员有几名?”
肆客记者说出了郑智的名字。
“对,郑智。他多大了?37岁了!然后呢,他后面就没有了。”
“那么下一拨人,他们在青年队是什么水平?差得远!你怎么寄希望于他们呢?”说到激动处,张路老师狠狠地敲了敲身前的桌子。
他表示,这帮球员在同年龄段里其实是最好的——但这么薄弱的一个基础,有人说是从5000个小学生里选出来的,他能踢得好吗?”
句句剜心,振聋发聩。
在张路老师看来,等到郑智、冯潇霆、蒿俊闵这一批球员退出之后,国足的前途将十分黯淡。“每一次出征我都会为他们鼓劲,但不要抱太大希望。”
按照这个逻辑,今年的十二强赛国足撑到了最后一轮,在张路老师眼中已经是超乎寻常的成绩。“相当不容易!这是里皮的本事。”
当我们听到“里皮的本事”这5个字时,不知是应该庆幸,还是感到更深的悲哀。
【泰国、越南踢球的小孩比咱多】
1978年,张路老师作为北京足球队的队员随队访问日本,亲眼见识了日本小学生的足球氛围和竞技水平,当时他就感叹日本将超过中国——而现在,咱们的国青、国少队屡屡折戟于东南亚足球的脚下,在让国人感到诧异的同时,汹涌的危机感也扑面而来。
“很简单,他们踢球的孩子比咱们多!”张路老师说,“泰国据说有100万常年踢球的中小学生,可能到不了这么多,但肯定比咱们强。越南我估计也不会少于10万吧!”
这个数字,让听者感到汗颜。
那泰国、越南,乃至菲律宾、缅甸会不会从此超过中国呢?
“近几年的东南亚足球,有可能在大赛里战胜咱们,但完全超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张路老师表示,他们的训练体系不如咱们,投入的金钱、精力也不如咱们。
“我曾跟领导说,等到哪天咱们有了500万常年踢球的小学生,20年之后就能拿世界杯冠军!”他斩钉截铁地说道:“中国足球会崛起,因为我们现在开始抓普及了。”
【当提高和普及并行,提高必然冲击普及】
没错,相比于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我们投入的重视程度其实是更高的——像张路老师这样大声疾呼、为足球的长远发展而奔走辛劳的足球人,就是最好的证明。一旦找准了正确的方向,中国的巨大潜力是不可比拟的。
但是,张路老师的这一套“普及”理论,这一条小学不搞校队、不搞激烈竞赛的思路,得到了足球界一致认可了吗?
“绝大部分人不接受,从教育系统到足球圈。”他淡然地道出了现实情况,“他们从小接受的都是几十年前的传统教育,总觉得不搞比赛怎么行,那还能干什么?”
针对外界的疑惑,张路老师给出了解答:
第一,不是不搞比赛,反对的是以学校为单位的比赛,反对的是计分、记名次的比赛。相反,他主张的是班级间的小场地、游戏性的自由比赛。让小学老师自己带着小孩子玩,达到大面积普及的效果;
第二,也不是不抓提高,是不要在小学内搞提高,这很容易就会违背普及的初衷。真正该做的,是把这里面有潜力的尖子选出来,在校外搞业余培训,更温和、更稳当地实现这个筛选过程。
阐述完这两点,张路老师抛出了一个观点:“当提高和普及并行的时候,提高必然冲击普及!”
“有的人说,这有什么矛盾?在小学,这就是很大的矛盾!”
他接着举了一个例子:“我曾问过一个小学老师,说你们校队多少人?他说100人。我问学校有几个操场,他说一个。我又问,每天下午都是校队在操场训练吗?他说是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学校有2000个人,其他1900人放了学去哪玩?”
我们一时语塞。
“教育,应该是普及教育,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体育活动。你现在操场天天让校队占着,等于说是剥夺了他们的权利,这合理吗?”
“普及”就这样被“提高”无情地冲击了,而更让人痛心的是,提高也难以做好。
“这个校队100个人里,能出几个进入下一步的半专业体系?比如能出10个,那剩下的90个人怎么办?天天练球,耽搁了学习,最后就都成了废品!”
弄虚作假、抽签作弊、改年龄……这些乌烟瘴气的丑闻,多年来一直笼罩在青少年足球的赛场上——成绩的主导之下,必然导致这样的恶果。“我听说现在有的地方又开始出现这些东西了。”张路老师无奈地表示。
而如果按照这一普及思路,不搞竞技比赛、不追求成绩,又该如何激发小学体育老师的动力呢?
张路老师表示这个问题非常关键,“我们现在就在做这个事情,一定要把奖金发到体育老师手里。”
给体育老师增加了课余工作量,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报酬——“我们计划用社会的钱、企业的钱和公益的钱,通过在下一代教育基金会里面设一个校园足球专项基金,给体育老师发放补贴。”
而补贴的标准,将和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积极程度相挂钩。也就是说,老师们要真正花时间、花精力带着孩子们玩耍。
而张路老师口中的“我们”,就是北京中赫国安俱乐部和市教委的合作——职业俱乐部和教委合作,自己掏钱搞普及,这个在国内应该说是首创——国安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没有孩子踢球,后备人才从哪来?
“我们一线队几乎就没有北京本地人,梯队都很少!”
【你看看我们的教材,再看看人家荷兰的】
这次青少年足球论坛的主办方合力万盛,在2015年初收购了荷甲海牙俱乐部,也就此打造了一条中荷足球交流的通道。在合力万盛的“撮合”下,一批优秀的海牙青训教练来到了中国对小学足球培养进行了指导,北京市八一学校更是借此平台,让小孩子们去到了荷兰进行训练和学习。
而荷兰的青训到底是什么水平呢?会比德国等其他足球强国更好吗?
张路老师的回答是:“荷兰的青训,应该是世界上最拔尖的。”他说,他曾问过意大利、德国的权威人士,发现他们用的训练教材都是荷兰的。
他做了一个直观的对比:
“你看看我们的足球教科书——开篇教的全是基本动作,脚弓推球之类的。咱们体育院校的教材,都还是50年代苏联的那一套,现在我们很多图都是照着那时候描下来的呢!”
“你再看荷兰的教材——上来就是集体配合,小对抗,一对一,二对二,最多是在中间插这么两三行,稍微讲讲脚弓推球——他们是以灵活实战的东西,来带动技术的学习。”
张路老师再次回忆起了自己当年在赛场上的见闻,有一个瞬间仍历历在目:
“我们年轻的时候和沃特福德、澳大利亚国家队踢比赛,赛前热身训练时一瞅人家,哎呀,技术糙得厉害,踢的什么玩意儿,结果第二天一比赛,发现人家厉害着呢!”
“人家的本事不在这些所谓的技术,而在于脑子——知道球来了该怎么处理,该往哪踢。这才是足球的精髓!”
“这球到我脚下,我用脚弓推球的方法把球踢出去,这是最简单的事,可是我们注意力都在这。反之,怎么思考、判断、怎么随机应变,我们却心里没数。”
他语重心长地总结道:“这就是我们的问题,这就是体系的不同。”
【十几年后,我们会有一批孙继海】
不仅是荷兰青训教练的内引,合力万盛也一直致力于将国内优秀的年轻球员送到海牙俱乐部去锻炼、成长——有更多的国内球员出现在欧洲优秀联赛上,是所有中国球迷一直未灭的梦想,更是一路痛苦的追求。
“如果有好的球员,送出去是对的。但你得保证这些球员确实天赋够,值得花这钱,将来能踢出来。”张路老师说得很实在:“12、13岁送出去,其实是看不准的,真正要看准这个孩子有没有戏,要到16、17岁——有很多早熟的孩子你选上了,但是后来发现其实是不灵的。”
但这又有一个问题,就是咱们国内的孩子,等到16、17岁时可能已经不行了,没法再选拔更优秀的去海外了。针对这一现象,张路老师说得很明白:“就是打小选得不准,很有可能是很早就因为过于看重成绩的校队比赛,把早熟型的孩子选了上去。”
所以一切的一切,又绕回到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怎么保证好苗子的涌现呢?还得靠普及!如果真有几百万踢球的小孩子,根本不用愁。”
说到留洋,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中国球员的一面旗帜——孙继海,而张路老师很直接地说,做好普及,十几年后中国会有一批像孙继海一样的留洋球员,就像如今的日本、韩国一样。
“等现在校园足球这帮7-12岁的孩子成长起来,这里面就会有希望。”
【足校的规模千万不能太大】
而这帮孩子的成长、足球水平的提高,是不能光靠学校教育系统独木支撑的。
“到了初中阶段,足校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我一直都支持足校的开展。”张路老师说,“在小学阶段体现出天赋的孩子,升入初中时该开始半专业训练了。同时他也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必须同时兼顾,足校认真搞是可以做得到的。”
他做了一个对比:
俱乐部自办教育,曾经在国安搞过,但师资力量跟不上;
把球队放到普通中学,又干扰了人家的正常教育——而且操场你全占了,也肯定不行;
所以就一定要搞足球学校——独立的学校,学籍挂在某个正式的中学,学训同抓。
但张路老师强调了一点:“足校的规模千万不能太大,重要的是选材!”
所谓选材机制,他进行了条理清晰、极富层次感的阐述:
小学要经过三个层级的足球教育,最初是足球进课堂,每周一节足球课,了解基本的足球知识、技术;然后是每周两次课外足球活动,通过自由比赛来享受足球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再把有潜力的孩子挑出来,在校外进行业余培训——小学毕业后,再从这些尖子里选出一批最终进入足校。
这样循序渐进,才能在保证普及的前提下,让成材率达到更高。
而如今的反例,比比皆是:“你招1000个孩子,只有几十个真正会踢球,那其他900个怎么办?成不了才,学习也废了,你怎么跟家长交待?”
“一开始你是可以收很多钱,但过几年怎么办?家长会看不明白吗?再之后就没人来了,足校就黄了,这是完全不可持续的。”
这个六旬老人的质问,一针见血,掷地有声。
【他们或许在重蹈中国覆辙】
交谈的最后,肆客足球记者大胆地问了张路老师这样一个问题:虽然荷兰的青训很有一套,但他们的成年队战绩近几年可谓是惨淡至极,这又该如何评价呢?
他的回答,让在座的人都很是意外:“我感觉,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重复我们中国过去失败的道路——狠抓尖子,却忽视了普及,忽视了足球的教育功能。现在培养几个优秀球员就能卖大钱,导致他们也变得越来越功利,对金钱看得太重了。”
而对于英国、法国等国家青训成绩突飞猛进的现象,他给出了这样的解读:“他们青年队很大一部分是移民后代,由于现实情况,很多孩子很难去考虑上大学的事,一门心思就是踢球——但是中国不行,没有这样的一批移民,咱们无法借鉴。”
他甚为严肃地表示,在未来,日本、韩国也可能重蹈中国覆辙——提高和普及的冲突与失衡,必然会要出问题。
【写在最后】
一直聊到最后,我们讨论的所有现象终究都没能绕出这个最核心的问题,即青少年的足球普及。
对于这一点,张路老师深信不疑,这是他用一生的实践得来的经验,这是他用一辈子跟着中国足球摸爬滚打、尝遍了痛苦和失望之后得来的教训。
他站在一个用血泪堆起来的高坡上俯看中国足球,看到的是一地鸡毛,回忆里是满目疮痍。
但今天站在我们面前的这个老人,仍然精神矍铄,思维活跃。或许,是立志振兴中国足球的夙愿在给予他不竭的动力,他的笔下仍是一卷宏图大业,他的眼中仍是可期的光明未来。
他说:“我正在做的事,就是在给你们打基础。”
“你们”这两个字,不是对我们采访者说的,而是对中国足球说的,是对足球圈的所有从业者、对所有一直关心和支持着中国足球的球迷们说的。
向张路老师致敬,愿我们能早日实现这心心念念的一切,为了“你们”。
文:阿达
采访:阿达
来源: 肆客足球App
上一篇:医联体内共享电子病历
下一篇:河北廊坊:“电代煤”实现清洁取暖
相关阅读
- 01-30河北廊坊:“电代煤”实现清洁取暖
- 01-30张路的呐喊,与十几年后新的一批孙继海
- 01-30医联体内共享电子病历
- 01-30信号问题拜拜 未来所有高铁都将覆盖W
- 01-30关于大写意
- 01-30广西钦州:风筝跳起“空中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