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副校长王博:跨文化跨文明视野才能看清中国问题
12月16日上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成立大会上,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致辞。他高度评价高研院以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重构作为宗旨,认为真正的艺术与人文,总是回归到对人和世界的真正关心。如果以这样一个宗旨来创办研究院,就是最高的站位。同时,新知识、新思想的创造,需要文明传统的视野,和世界视野、全球视野、现代视野。跨文化跨文明的视野才能看清中国的问题。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刘梦溪先生,各位同仁,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今天过来目的很清楚,也很简单,就是祝贺,同时对刘梦溪先生表达我的敬意。作为一个学界的晚辈,对于前辈学者表示感谢。当然也是作为一个关心学术和文化领域的晚辈,对一个特别关心文化学术事业、当然更大地说是关心中国和世界的前辈学者的敬意。
我刚刚听到刘梦溪先生很简短的讲话,里面谈到的宗旨让我很感动,也很敬佩。一方面是人文精神的回归和重构,另一方面是找回性体的本然之善。我想起梁漱溟先生在晚年曾经留下过的一个很著名的问题,我认为也是一个能够打动人的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我想刘梦溪先生的关心跟梁先生的关心是一脉相承的,这就是真正的人文精神,真正的艺术精神。真正的艺术与人文,总是回归到对人和世界的真正关心。如果以这样一个宗旨来创办这样一个高等研究院,我相信这就是最高的站位,因为它才能接触到整个学术的本质。
我还有另外一个意思表达:这次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到了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矛盾。我想对于学者来说,这里面可以转化成另外一个矛盾,就是新知识和新思想的提供,我们整个社会需要之间的一个矛盾。任何一个学术机构靠什么来确立它的地位?一定是靠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我们北大到明年120周年校庆,120年的地位,是靠很多先生对知识和思想的创造来确立的。我相信艺术与人文高研院也一定会通过新知识和新思想来确立它的地位。
但是新知识和新思想靠什么?也许有很多因素,但是有两个东西很重要,一个是视野,一个是胸怀。这种视野也正像刘梦溪先生经常谈到的,一方面是文明传统的视野。我们很认真地去面对几千年的文明传统,因为它跟我们之间有太复杂、很纠结的一种关系。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可能还需要一个世界的视野、全球的视野、一个现代的视野。我们已经走到了2017年,我们不是1017年,在现代世界,可能就要认真地思考现代世界所提供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成果,不仅仅是科技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人文的,甚至关于整个世界、关于社会、关于政治、关于经济的各种各样的思考。仅仅在一个文明传统中间,我总觉得我们是受限制的,我们受太大的限制。只有在跨文化、跨文明的视野之中,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看清中国的问题,才能够真正地创造引领中国、并且可以塑造中国的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
刘梦溪先生刚才特别提到了高研院聘请的各位研究员,我仔细看了这个名单,这十几位学者,刘梦溪先生说每一位都是特立独行的,我特别注意到他说每一位都是学问有宗主,但是没有宗派,这是真的学者。刘先生这个高研院能把这样一批人聚集起来,我觉得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有时候我们想聚也不一定聚得起来。我觉得这是刘先生的个人魅力,另一方面也是刘先生本人的学术宗旨的魅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话,高研院也一定不会立宗派,可能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里不同的人可以在一起,这很重要。 北大之所以成为北大,也是得益于不同的人在一起,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这样一个传统,塑造了一代一代有独立精神的学者。
我们北大去年也成立了一个类似于艺术与人文高研院的机构——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这个研究院目前是由邓小南教授来担纲做院长,她有一个宗旨,就是涵蕴学术,激活思想。我想这样一个宗旨跟刘梦溪先生主持的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的宗旨也是相契合的。我们北大愿意和刘梦溪先生的高研院开展密切的合作,实际上陈平原和李零两位老师作为北大的学者已经是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了。
最后我祝愿刘梦溪先生领导的高研院兴旺发达,也祝愿在座的各位嘉宾、各位学者、各位朋友身体健康,谢谢!
相关阅读
- 12-18建好战斗力大厦的“电梯”
- 12-18江苏日高蜂产品公司检查不合格被责令
- 12-18北大副校长王博:跨文化跨文明视野才能
- 12-18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行政许可电子化
- 12-18里皮国足最急需的边路尖刀 他曾经让
- 12-18吉林斯麦尔食品等4家企业处于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