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苦不苦? 90后女生,迈着大长腿在古墓里穿梭!
吴丝禾生活照
吴丝禾的考古工具包
原标题:考古苦不苦? 90后女生,迈着大长腿在古墓里穿梭!
我是考古研究所里第一个90后女生
这是吴丝禾来绍兴考古研究所工作的第三个星期,见到她的那天下午,她刚从工地回来,一身泥浆,尤其是那双新买的雨胶鞋上,已经冲了好几遍水,还是挂着泥。
“就随便洗洗,反正明天还要接着穿去工地。”她拨了拨略显凌乱的头发,抬起头,用两只大眼睛朝我看了看,然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她说的“工地”,其实就是考古现场,前辈们流传下来这个接地气的说法,仿佛就是在告诉刚入行的年轻人,这一行很苦。
但对于25岁的吴丝禾来说,这种苦早有准备,现在有了三个星期的实践,“我早已不把自己当女人看了。”记者胡剑
学考古是自小埋下的种子本科时向父母妥协考研重拾理想
吴丝禾是绍兴人,出生在一个学者家庭,母亲长期研究绍兴师爷文化,从她记事起,听到最多的就是绍兴本土的各种人文故事。
巧的是,绍兴博物馆的旧馆地址,就在她家附近,这让吴丝禾有更多机会走进博物馆,看看藏在里面的宝贝。
“那时候绍兴博物馆太小了,每次都看不够。”跟同龄女孩不同,吴丝禾每次去外地旅游,一定会挑有博物馆的城市。
耳濡加上目染,吴丝禾的心里,自小就埋下搞古物研究的种子。
7年前,她参加完高考,填报志愿前,理想和现实有了第一次冲突。
“我是想着本科读考古相关专业,但父母考虑得更现实一点,毕竟,考古是个冷门行业,何况我还是个女生。”最后,吴丝禾作了让步,听从父母的意见,在长沙大学读了四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这四年里,吴丝禾除了学好本专业,对于考古的理想未曾放弃,尤其在决定要考研以后。
长沙大学没有考古专业,吴丝禾只能把所有课余时间,都用来自学三本厚厚的考古专业书。
我问她是不是很难,书看起来会不会很枯燥。她说:“还行吧,因为喜欢,书里的每一个段落看着都很亲切。”
兴趣还是最好的老师,之后的研究生考试一切顺利。考上中国社科院后,她发现研究生班20多个同学,有一半是女生。这让她有些意外,想不到跟自己有同样想法的女生并不少。
学习方向,最终定的是“文物和博物馆”,吴丝禾师从故宫博物院的杨晶教授,主要研究古代玉器。虽然研究玉器不是完全的考古专业,但相比本科学的管理学,已经接近了不少。
按理说,这个专业毕业后,就业方向是去博物馆搞理论研究,毕业以后,大多数女同学也确实去了博物馆,但吴丝禾不一样,她成了唯一一个下工地干活的野外考古者。
绍兴考古所第一个女生双十二战利品是一件冲锋衣
今年7月,吴丝禾研究生毕业,经过省田野考古实训班三个月的培训后,正式加盟绍兴考古研究所。
“这三个月里,我过足了瘾。”在海宁的野外实训基地,吴丝禾就像孩子进了游乐场,彻底撒欢了,每天蹲在这片形成于4000多年前的良渚时期遗址中,从土里挖出一片片透着历史气息的古物件。
在考古实训班里,吴丝禾是年龄最小的成员。
“每天早上6点起床,背着和男生一样的几斤重的背包,里面装着铲子、刮子等工具……唯一不方便的就是在野外上厕所。一开始我就刻意少喝水,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吴丝禾笑着说,考古并不是一项只适合男生从事的工作,女生其实一样能做。
9月,吴丝禾开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取名“灯前听吴语”,记录她在工地实训的经历。
12月初,1米70的吴丝禾,迈着两条大长腿,背着一个小包,正式走进绍兴鲁迅故里边上的这栋二层小楼——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所长刘侃告诉她,“你是所里招的第一个女生,而且是要下工地去野外工作的女生。”
原以为这样的特殊,会得到男同事们的呵护,实际上并没有很特殊。
“领导说要来一个女生,跟我们一起干活,我也不觉得奇怪,就回了一句‘哦’。”吴丝禾的同事,30岁的雷长胜老家东北,两年前来的绍兴,平时只要天气好,每天都蹲在工地,看着桌子对面新来的女同事,他只是觉得,又多了一个人一起去工地。
两年前,雷长胜也是一个小鲜肉,如今,日晒雨淋后的脸庞,又黑又沧桑。
“别说两年了,我才不到三个星期,都已经黑了。”吴丝禾说,她并不在意工作带来的这些伤害,也不会特意买化妆品保养起来,“当然,就算买了也起不了作用,每天早上8点半到下午4点,都得在太阳下暴晒。”
今年双十二,吴丝禾参加了逛街购物,最后选了半天,只买了一件粉红色冲锋衣,她说,“买件冲锋衣吧,便于工作。”
在古墓里穿梭工作
她觉得很快乐
上班的这些天,吴丝禾每天都跟着所长,和其他男同事一起,去距离市区半小时车程的宋六陵古墓保护区,进行现场勘探和挖掘,遇到下雨天,则会在室内对出土文物进行修复、拓片。
宋六陵古墓保护区是绍兴发现得较完整的宋代皇陵墓葬群,从发现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目前仍是研究绍兴历史的一个重要考古现场,藏于地下的古代秘密还在陆陆续续被发现。
前段时间,在距离保护区一定路程的地方,要造一座建筑,按惯例,考古人员要对建造区域做一份实地调查,只有在确定不危及古墓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建造。
吴丝禾这两个多星期的工作,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
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工作一定辛苦而枯燥,但吴丝禾觉得蛮开心,这是兴趣啊,更因为每天都有新发现。
吴丝禾和同事们在海宁清理第一个墓葬时,大家蹲在墓葬旁围成一圈,学着技工老师的样子捏着手铲开始清理。
“一开始真是战战兢兢,只敢一点一点试探性地剥离土块,生怕一不小心就伤害到墓主人的骨架。而挖良渚时期的三米左右深的水井时,我们也是花了两三天时间,一点一点将不同时期的土质划分出来。”
因为工作需要仔细和小心,有时在土坑里一蹲就是一天,刚开始,吴丝禾还觉得地上脏,蹲得两腿发麻时就会站起来伸伸腿,拍拍身上的土,但“淑女”形象没保持几天,就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脏是脏了点,可这样就彻底解放了蹲麻的双腿,工作起来更容易投入了。”
不少老绍兴人会忌讳和墓葬打交道,干了这一行以后,吴丝禾家里的老人也免不了说她几句。
“我也知道家里人的意思,但我知道这是对工作的尊重,也是对有几百上千年历史的人和物的尊重。”吴丝禾说,自己在古墓里摸到的每一块砖,甚至每一把土,都是有生命的,只不过这样的生命需要考古学者们去重新赋予它们,“掩埋在地下多年的历史,正因为有了考古人的传承,才能被后代重新认识和记住。”
相关阅读
- 12-23【中国经济新时代】民生清单,幸福账单
- 12-23考古苦不苦? 90后女生,迈着大长腿在古
- 12-23载4尸日本"幽灵船"被拆卸时 船底又
- 12-23广东召开宣判会 10人被执行死刑
- 12-23美国安报告提及中国33次 炒作南海渲
- 12-23【学习时刻·经济实说①】清华大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