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华:用电影讲好中国好故事、助力扶贫攻坚
每年两会,记者们都爱去郭建华代表的房间里坐坐。她那里有花生,有42年如一日的电影故事。
除了花生和故事,郭建华还有自己的出门三件事:
检查当天开会需要的资料,尤其是跟农村、农民、建议相关的材料,观点、数据来不得丝毫马虎;
翻看手机里跟工作相关的待回复事项,进了会场就关机,会议纪律不能违反、本职工作不能耽误;
在镜子前端端正正地佩戴好自己的代表证。这是一个充满了仪式感的时刻。郭建华用这样的方式提醒自己,“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2018年,作为一名来自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的基层电影工作者,郭建华连续第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三届连任,不变的是郭建华的初心和务实。在人民大会堂听政府工作报告、在小组讨论发言、接受记者采访……走到哪里,郭建华心里装的都是农村、农民。
回顾过去10年的履职经历,从《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初审到正式通过,她曾先后7次到北京参与相关讨论、座谈和审议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一周年了,农民群众观影有了法律保障,大家从室外到室内,由站着到坐着,由看到到看好,看电影已经成为农村观众生活的一部分。
郭建华每年都会带上家乡人民根据学习科技电影种植的花生上“两会”,如今家乡的花生已经从最初沾着泥土清香的花生果深加工为花生米、花生油,并作为航空食品飞上了几千米的高空,正在寻求更加深入、全面的区域品牌发展战略。郭建华又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利用科技电影让农民致富。
谈到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坦言有一点意外,更多的是责任。她说,“作为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员,能够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是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我能做的就是永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忠于党和人民,始终保持基层代表的本色,为农村电影和农民群众代言!”
今年的两会,郭建华带来了“关于通过扶贫扶志,让农民获得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的双脱贫”;“关于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扶持力度”;“关于加快加大花生产品转化为花生品牌”的三项建议。
郭建华说,“ 在决战2020年这场扶贫攻坚战中,精神文明既能振奋贫困人民的精神,又能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要通过扶精神、扶智力、扶志气来增强贫困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在困难面前精神文明的信心比资金更重要,所以我希望通过扶贫扶志,让农民获得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的双脱贫!”
42年农村电影路
“光影的世界,一干就是42年;一方银幕,书写下她从青春到白发的生命赞歌;十字街头,留下她送文化送思想的坚定身影。电影是她的生命,农民是她的亲人,放映机前建功立业,明暗之中精神丰盈。她就是爱岗敬业,40多年坚持为农民放电影的——郭建华!”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前,郭建华刚刚当选了第六届河南省道德模范。这是颁奖典礼上观众和同事们对她的评价。
作为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者,郭建华始终把能为农民多放一部好电影,能让农民多看一场好电影,作为她人生道路上的奋斗目标。
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令她骄傲的银幕高高地挂起来,让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火起来,让父老乡亲们乐起来,让精神文明传播开来。
上世纪70年代,郭建华因为热爱而与电影结缘,和全国的数十万农村放映员一样,每天拉板车、抬机器,走村串乡吃百家饭给乡亲们放电影。
据统计,郭建华当放映员21年里为群众放电影13000多场,自1996年当经理至今为乡亲们亲自放映和组织放映电影故事片、科教片近18万场,观众达2.5亿人次。
在郭建华积极推动下,河南开封市祥符区建成了以公司为龙头、各乡镇为重点、各行政村为基点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网络,使祥符区的15个乡镇、336个行政村的群众足不出村每月看上一场免费的数字电影。
10年人大履职路
同样在方寸之间,一方小银幕,折射出郭建华从影40余年的艰辛和成绩;一张代表证,则揭开了郭建华职业生涯全新的篇章。
作为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十年中,郭建华先后提出了“关于国家支持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普法教育的建议”、“关于支持全国中小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发展的建议”、“关于对农民工就业、创业实行特殊优惠支持政策的建议”等26项建议,件件关乎民生、事事涉及群众,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且全部被采纳。
她先后4次带着开封花生进京,在多个重大场合推介,使开封花生享誉全国。郭建华身体力行,呼吁“让农民群众获得物质小康和精神小康双丰收”,推动扶精神、扶智力、扶志气,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值得一提的是,郭建华“关于支持全国中小城市数字影院发展建设的建议”最终体现在了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在“十二五”期间,全国至少新建或改建3000家数字影院,新增1万块数字银幕,有效推动了全国县级城市和部分乡镇数字影院的全覆盖,实现了基层观众由室外看到室内看、由站着看到坐着看、由看到电影到看好电影的愿望,让农民也和城里人一样坐在电影院里,风刮不着,雨淋不着,享受高质量的文化生活。
当了40多年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者,电影行业能够立法是郭建华由来已久的心愿。2016 年全国人代会期间,她与15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快出台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建议”,得到了全国人大法工委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回复。
作为唯一一位来自基层电影放映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她七次参加有关电影促进法草案的讨论和征求意见座谈等会议,每次参会,她都会多遍认真通读草案,逐字逐句逐条地抠法条,反复斟酌、对比。
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她受邀列席了此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见证了这部法律的诞生。
用电影声情并茂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通过科技电影和扶贫电影帮助农村和农民脱贫致富是郭建华当下最关心的课题。
来北京参加两会之前,郭建华和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一同到河南省开封市西姜寨乡武拐村、白庄村、小尹口村开展“送法进乡村,共学十九大 扶贫暖人心”主题党建活动,深入基层,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助力中国乡村法治建设。
郭建华说,法治建设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根基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法治乡村建设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石,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需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在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改善农村法治环境,确保农村和谐稳定、长治久安、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两会,郭建华带来了关于“继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建议,如《关于继续加大乡镇电影院建设和行政村室内固定放映点扶持力度的建议》。
“多年的放映经历让我发现,借助放映优秀的国产科教片,可以传播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寓教于乐,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在看到、看好电影的同时,树精神、增智力、长志气,进一步增强群众脱贫主体意识,增强脱贫致富本领,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郭建华说。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农民群众不仅需要物质上的脱贫致富,同时也需要通过文化的载体,提高文明素质,促进习惯养成。”郭建华告诉记者,“我们还将观影与农村扶贫攻坚相结合,让农民看一场科技电影,学一门致富技术,举行百村千场农村电影放映活动,对农民兄弟‘扶精神、扶志气、扶智力’。”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及时地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我责无旁贷。”郭建华说,“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相信,通过扎实深入开展扶精神、扶智力、扶志气,我们现阶段的脱贫攻坚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一定能够让群众获得物质小康和精神小康双丰收,生活越过越幸福,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相关阅读
- 03-16专访科温顿:球队早有明确目标 能力已
- 03-14郭建华:用电影讲好中国好故事、助力扶
- 03-14专访|郭京飞:喜剧背后是严肃的
- 03-05李成平:用一辈子画“张家界”
- 02-13张蓝心:第一次见成龙一个半小时没动碗
- 02-08专访井柏然:合作梁朝伟梦想成真 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