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 警 闪 耀
第四十一章 疫情当前 征战在先
铁警闪耀长篇小说连载
刘燕轻
发生疫情了。这疫情是新型疫情,发生在江北省。这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国人震惊了,甚至很多人都恐惧起来了。一时间,闻疫色变,如临大敌。
列车长肖丹被武州溪客运段由广州车调到了上海车。
调离广州车,作为肖丹来说,她是很不舍的。自己在广州车上由列车员、安全员(列车值班员)、副列车长,直至列车长,在广州车上她流了太多的汗水,留下了太多难忘的经历,结识了一批同甘共苦的同事,大家一起奋斗干出了不差的成绩。甚至,连沿线已经是非常熟悉的车站以及在车上看着那一闪而过的风景,都已美好地像画一样刻入了她的脑子里。现在,要离开广州车了,肖丹她真的是舍不下。
但是,舍不下只是个人的情感,个人的情感要服从于工作大局。在不舍之中,肖丹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开往上海的列车。
几趟车跑下来,肖丹感觉到工作中少了点什么似的。她想到了她的“三乘”同事乘警长文飞扬。
退乘后,她专门去了一趟武州溪客运段上海车队。“张队,我有个事想请您帮个忙。”走进上海车队张队长的办公室,肖丹直接说了她的来意。
张队长见肖丹进来不说别的,直接就求事,便也直接地说道:“哦,我们的功臣车长有事,不客气,说吧。”
“跑了几班车,我感觉和我原来广州车的警长文飞扬配合的更好一些,我想让您和乘警支队二大队的苏队长打个招呼,请他们把文警长也调到我们组来。”
“这事应该没什么问题,我找个时间给他们苏大队长打个电话。”
肖丹没想到,从广州车调来上海车,刚跑一个月的车就遇到了疫情。现在,列车终到停稳打开车门,早已在站台等着的车站客运值班员通知,根据上级安排,列车就地待命,所有的列车乘务员不能出站,只能呆在车上。同时,客运值班员还带来了几包一次性的医用口罩,说上级规定每个列车乘务员在值乘中要全程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回到车上,肖丹问乘警长文飞扬怎么办?
马上召开“三乘”党支部会议,把“三乘”中的党员全部召来,商量共同应对疫情、做好工作的办法。文飞扬果断建议。
会上,列车长肖丹传达了车站客运值班员传达的上级指示,要求大家按上级的要求做好防疫工作。
乘警长文飞扬则提出,在疫情中,党员同志要带头,在疫情考验面前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遇有疑似的感染旅客,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要形成处置合力,保护好全车旅客不受感染。
副列车长宋丽接着文警长的话说,文警长说的对,大家不要怕,只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就没什么事的。再说,关键时候,就是我们党员出手的时候了。
宋丽说完后,在座的其他5名党员都表示,疫情来临,党员要冲在前面。
列车停在车站待命,旅客早已全部下车,18节车厢内,就只有车上的乘务员在车内,车上瞬间就变得空空荡荡的。没有了工作量又不能出站去街上逛的列车员们便几个几个一群的在空荡的车厢内聊天打发时间。
在8号卧铺车厢的一组卧铺上,5个女列车员在说疫情的事。
我看手机里的文章,这个什么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很严重的。一个女列车员说。
是新疫情。另一个女列车员见她说不全名称,就立即补充道。
对对,是新型肺炎,这个名称有点长,我记不全了。
好可怕啊。
好像还能人传人呢。
那就是说,假如我感染了这个病毒,我们在一起工作,我就会把这个病毒传给你们,是不是?
就是这个样子的。
还听说不能长时间地在人员聚集的密闭的空间内呆着,我们车上不就完全地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嘛,
是啊,车门、窗户都关的严严实实的,车门也就在停站的一两分钟里开一下,一个小小的车厢内一百多号旅客,这是真正的密闭的人员聚集空间啊。
我怕死了。
自一个人说起疫情后,这5个女列车员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开了。
“不要怕!没这么可怕!”正在空车厢内巡视检查的乘警长文飞扬进入8号卧铺车厢时,听见一个女列车员说“怕死了”,就人未到声音先到地说。
“文警长,来来,坐一下。”看8号卧铺车厢的列车员小袁见文警长走来了,就热情地邀请文飞扬,还用左手拍了拍自己身边的空位置,请文飞扬坐在她身边。
“文警长,疫情来了,你就真的不怕?”列车员小金问文飞扬。
“我当然也和你们一样是怕的。”文飞扬用肯定的话回答列车员小金。说这话时,文飞扬边说话,边用一种微笑着的眼神看着小金,并扫了一眼其他的列车员。
“但是,我身为车上的乘警,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能因为怕就躲在后面,那样工作谁来干?旅客的安全谁来保护?你说是不是,小金?”文飞扬故意睁大的眼睛微笑地看着小金,那眼神,就像是要传递一种力量给列车员小金似的。
“那我们就跟着你后面冲了。”列车员小邓忙顺着文飞扬的话打趣地说。她说这话时,一边说,还一边做着夸张的表情。话说完时,那随着夸张表情张开的嘴巴还特地张着了两三秒钟。
“好的,看我的,跟着我来。”文飞扬却认真地回答道。
这时,文飞扬的手机响铃了。
文飞扬从裤口袋里拿出手机一看屏幕上的电话号码,是大队长郑湘人打来的电话。“我们大队长来的电话,你们继续聊,我接个电话。”说完,文飞扬起身朝前面走去接电话了。
“文警长,你现在哪里?”
“郑大,我们车现在车站待命,我在车上,没有出站。”
“很好。局、处刚发了通知,江北省出现了新型疫情,上级要求,我们乘警要在打好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走在前面,疫情不退,我们警察坚决不退。”
“请郑大放心,我们警组一定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打好新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值乘工作中你们一定要做好个人的防护。”
“明白,请领导们放心。”
放下大队长的电话后没多久,车上就来了一个身穿白大褂、背着一个喷雾器、右手拿着喷嘴杆的人。他对文飞扬和肖丹说,是铁路防疫站的,奉命前来给车体消毒。
“那就辛苦你了啊。”文飞扬笑着对这个人说道。
“我协助你吧。”奉命给车体消毒的人走在前面,他右手拿着喷嘴杆,对座椅、地板、车门、拉手及行李架等部位一一喷洒消毒液消毒,左手则不时地上下摇着压力杆,以保证消毒液源源不断地从喷嘴里喷出。消毒完7个硬座车厢,他又转而对卧铺车厢进行消毒。
车体消毒结束后,走在空空的车厢内,一股浓浓的消毒水味直冲鼻孔,喷过消毒液的地板上也像下了毛毛雨一样,有点湿,这味道,就像医院里的那种特有的味道一样。文飞扬跑了几十年车,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这么认真地给车体消毒。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到底有多严重呢?在空空的车厢内的一个连接处,文飞扬站在车门边透过玻璃看着车外在心里这么想着。
“文警长,一个人在这里想什么呢?”走来的列车长肖丹好奇地问文飞扬。
“哦,我在想,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态势,它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怎么发展我们无法想象得到,但是我们一定是又要并肩作战面对大事了。”肖丹看着文飞扬。
“你怕吗?”文飞扬问肖丹。
“不怕。”肖丹脸上绽开着笑容看着文飞扬。
“再说了,有你这大哥哥在,我更不怕了。”
“车上遇有体温高和发热的旅客,让我来处理。我在前面挡着,你跟在后面就行了。”
“那怎么可以呢。”
“那怎么又不可以呢?你是个马上要结婚的人了,该好好地注意身体。而我,孩子都很大了,没什么关系的。”
停了停,文飞扬又继续说:“从身份看,我是警察,你是群众,警察就是要保护群众;同时,你即将成为一名警嫂,我也要保护你。这是我对朋友季涛的一点私情。因此,于公于私我都要冲在前面的。”
看着眼前站着的这个乘警长,这个自己未婚夫马季涛的朋友的一脸认真,肖丹还能说什么呢。她心里想,接受,也许就是最好的方式了。
车体终于被防疫站的人消毒完毕。
防疫站负责车体消毒的人走下车不久,车站的广播就响了起来:k1528次列车的乘务员们你们好,车站即将开始检票放客,请打开车门,做好准备,迎接旅客上车。
车上的广播员听到车站的广播后,也马上进行了广播:各车厢乘务员请注意,车站即将放客,请打开车门,站好门岗,迎接旅客上车。今天是2019年12月8日,请注意验票。
列车长肖丹和乘警长文飞扬站在9号车厢软卧车厢的门口不远的地方,迎接旅客上车。
从站台上的高架候车室走出来站在自动扶梯上下到站台的旅客一个跟着一个,而自动扶梯上的旅客则两个站成一排,没有空格,一拨接着一拨直往下送,就像那打开闸门的流水一样,滚滚而来。
“你看,戴口罩的旅客明显地多了起来。”列车长肖丹看着旅客群中很多戴着口罩的旅客感慨道。
“是啊,上趟车我们到这里的时候疫情还没发生,旅客中就没有戴口罩的人。”
“这说明,旅客保护自己的意识很强。”
“照现在这种疫情形势,我估计以后一段时间内,戴口罩将是我们生活中的标配。”
“嗯,差不多。”肖丹看着嘴巴上戴着一个上面白边的蓝色的一次性医用口罩的文飞扬回说道,她还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口罩的中间往上提了提因说话而下滑的口罩,让下滑的口罩回归原位。
下午3点30分,列车从上海南站始发开车了。
车站的客运值班员见旅客上车完毕后,就吹起了口哨,提醒列车乘务员上车。文飞扬和肖丹则从软卧车厢往后面的硬座车厢走去,他们要对列车在始发开车后做一次全面的巡视,了解车内客流,掌握车厢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站台上从软卧车厢走向硬座车厢时,文飞扬走在前面。列车始发开车后巡视车厢时,文飞扬依旧走在前面,肖丹则在后面跟着。
“旅客们大家好!我是本次列车的乘警,我姓文,这位是列车长,她姓肖,大家在旅行中遇有困难,可以找车厢的列车员,也可以直接找我们,我们会尽力帮助大家解决。”文飞扬的话音刚落,肖丹便笑着向旅客们点了一下头。
“现在有件很重要的事情,和旅客们通报一下,旅客如有口罩的请把口罩戴好,不要摘下,同时请大家在车厢内减少走动,彼此间也要减少互相交谈,协助我们共同做好列车的疫情防控工作。”
一个车厢一个车厢地宣传,十多个车厢宣传下来,列车开车已经有一个多小时了。
结束完宣传,文飞扬和肖丹回到餐车坐下时,文飞扬感觉自己带着的口罩嘴巴接触的地方有水分,就像背部挨着一条湿毛巾一样,他摘下口罩,从口袋里的纸巾包内抽出一张纸巾,将口罩内的水分吸干后又戴上,车站只给了每人两个口罩,备用口罩是明天一天用的,这个口罩暂时还不能扔,要继续用着。
中国访谈网编辑 张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