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智慧大脑、全国首座百米超高层数据指挥中心竣工
11月29日,深圳前海信息枢纽大厦项目正式竣工验收,标志着这座被誉为“深圳前海智慧大脑”的全国首座百米超高层数据指挥中心即将闪亮登场,进一步提升前海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融合程度,构建前海智慧城市的“数字底座和信息交互枢纽”,更好地服务前海数字经济发展。
图:深圳前海信息枢纽大厦实景
深圳前海信息枢纽大厦项目位于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由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履约,总建筑面积6.87万平方米,地上18层,地下3层,建筑总高度118米,建成后将配套区域冷站、邮政支局、数据中心城市运行指挥中心等多个重要功能使用。本项目设计突破传统低矮厂房式数据中心结构,创新采用超高层结构作为建筑主体,远远望去,整个建筑宛如一台“巨型电脑”,大厦主体塔楼配备3920台机柜,建成后将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于一体,作为前海“新基建”的标志性工程,助力前海打造世界一流湾区城市新中心。
技术先行 筑就品质 经典 工程
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作为外框施工的防护体系,架体总高度达24米,为当前深圳市在建工程中最高架体。在核心筒区域及塔吊附着位置上,为了避免脚手架架体与支模体系及附着拉杆相互干涉,确保爬架安全提升,项目团队反复试验,优化爬架机位,经过多轮模拟论证,该爬架在静载变形、防坠性能,以及升降同步性能等方面顺利通过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检验。
图:深圳前海信息枢纽大厦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实景
此外,项目劲性结构钢筋施工节点复杂,标准层面积约2600平米、钢筋含量达320吨/层,且采用预制楼梯和ALC轻质隔墙板装配式构件。在现场施工场地受限、各工序交叉施工、塔吊吊次量大且工期要求紧的情况下,项目团队利用BIM技术,结合现场施工情况提前策划、模拟施工,提高施工效率,优化流程,更加科学合理地调配资源组织施工,利用平台与模型数据结合,实时监控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
攻坚克难 展现中国 建造 速度
面对前期基坑面积扩大、边缘红线不足2米以及对沿江高速及地铁的保护、25米超深基坑、8米的超高内支撑拆除、11米的高大支模、24米的超高爬架等多重困难,项目团队积极抢抓工期,一路迎难而上,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高支模专项方案、超高内支撑拆除等专项施工方案,做到各工序紧密穿插,最终实现30天完成底板施工,27天完成3层5.5米高支模主体结构施工,创造了72小时完成两层钢结构安装记录,并提前60天实现了主体结构封顶重大节点,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与此同时,建设团队积极争创品质工程,项目先后荣获“深圳市安全文明示范工地”、“深圳市优质结构工程奖”、“广东省优质结构奖”等多项荣誉。
绿色发展 全面践行“双碳”理念
履约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在集约用地、能耗控制、智慧建造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实践。一是集中供冷“削峰填谷”。在项目地下空间附建式设置前海6号集中供冷站,探索利用余热制冷、绿色节能可循环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冷站总装机容量1.97万冷吨,尖峰供冷能力2.43万冷吨,为周边约68万平方米的建筑提供供冷服务。二是全封闭设计“恒温恒湿”。项目团队采用“保温箱”概念,将机房功能布置在建筑的中心,周边布置环形走廊及核心筒,以创造恒温恒湿“健康”环境,实现被动式建筑节能。三是供电设施“节能降耗”,项目采用大容量不间断UPS电源系统,提升电能使用效率和配电线路使用寿命,减少后期运营维护成本,降低PUE(数据中心总能耗),提高了配电系统的节能性、经济性以及灵活性。项目团队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诸多可持续性工艺设计、技术加持,让绿色建筑、低碳建筑成为现实。
图:深圳前海信息枢纽大厦项目数据机房实景
“深圳前海智慧大脑”——深圳前海信息枢纽大厦项目,是前海新基建布局的重要一环,是实现“数字前海”的基础设施底层架构,该项目建成后将作为智慧前海运营指挥中心,达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成为集“话语权、信息权、服务权组织权”为一体的自贸区信息数据服务平台,高效助力深圳践行“双区驱动”战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