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世界经济新洞察之三:世界经济变革中的千禧代印迹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开年世界经济新洞察之三:世界经济变革中的千禧代印迹
新华社记者康逸 李洁 金旼旼
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不断消减,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逐渐形成并演进。在这场演变中,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成为亮丽的风景线,以灵活多变的方式为撬动陷于困境的传统经济提供新思路,而其中不乏千禧一代的印迹。
牛津词典近日公布2017年度热词“青年震荡”,意指年轻人的行动及影响力带来重要的文化、政治、社会变革。随着全球人口结构演变,千禧一代如今在许多国家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其思维和行为模式,正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各国对千禧一代的界定虽略有不同,但大致上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出生的人群。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千禧一代约占美国人口的26%,已超过“婴儿潮”一代,成为美国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代人。据法国统计和经济研究所数据,到2020年,法国将有一半就业人口是在1980年以后出生的。
“我们千禧一代是网络的原住民,消费习惯也趋向网购。”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电影专业的学生苏珊·格林伯格如此描述自己这一代。
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数字支付……伴随着技术革命成长的千禧一代成为强大的消费群体。他们从社交媒体上获取信息,热衷在网上购物,也愿意将购买和售后体验分享到社交平台上。
专家表示,千禧一代的成长过程中,恰逢以智能化与信息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而来。受教育程度普遍更高的千禧一代能更熟练地使用技术,也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成为商业模式更迭的主要推动力。
长期跟踪调研千禧一代消费习惯的高盛分析师林赛·曼恩说,千禧一代在消费上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趋势。比起去实体店,千禧一代更愿意网购,并且这种趋势正逐年扩大。千禧一代还更注重效率和便捷,他们宁愿在不同的手机应用软件上直接下单,这种消费趋势推动构建了新的需求模型。
此外,千禧一代拥有更个性化、更独特的消费理念和模式,他们“不太在意花钱的细节,也不会刻意省吃俭用存钱。不会为了买房而放弃牛油果,愿意为知识付费,为虚拟产品付费”。
高盛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千禧一代迎来了购买力大爆发的十年,是推进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得千禧代者得天下”,各大品牌纷纷谋求变革,以拥抱更多千禧一代的消费者。很多分析机构都将这个人口核心群体视为最好吃,但也是最难啃的“骨头”。
现年31岁的法国女孩玛农大学毕业后先在文化公司当职员,4年间辗转数家公司,后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记者和独立音乐家,以码字收入支撑自己的音乐梦想。她告诉新华社记者,之所以放弃稳定工作,一来因为工作内容已无助于个人发展,二来觉得公司晋升体系僵化,自己能力被低估。
“我仅仅是在实践中贯彻了老师的指导,不同于父母那一代人,他们能够找到供职一辈子的公司,而我们这一代面对的市场环境复杂,失业率居高不下,必须要有快速适应能力”。
“日本千禧一代踏入社会赶上就业冰河期,他们中很多人没能成为公司正式职员,而是从非正规雇用人员开启职业生涯。”从事妇女权益事业的上田真理这样描述日本千禧代的就业烦恼。
韩国大学生金始源认为过上“普通”的生活已成为最大的挑战。“原本恋爱、结婚、生子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但现在迫于高物价、高学费、高房价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抛弃了这些基本的生活。”
近年来,教育费用高、购房压力大、求职难、收入低已成为千禧一代口中的高频词。
瑞士信贷银行近期发布报告称,千禧一代面临着远比父辈更加不利的市场环境,而这“很可能限制他们获得财富的前景”。报告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千禧一代要“面临失业、收入不平等加剧,以及随之而来的房价攀升、更严格的抵押贷款规定和学生债务负担大大增加的困境”。
专家指出,千禧一代存在较高的心理诉求与其消费能力无法匹配的问题,而这催生并推动了共享经济的发展。千禧一代倾向于应用技术以更高效和更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利用资产,对消费和资产所有权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使用而不占有”的理念越来越流行。
目前,千禧一代已成为共享经济的主要参与人群和生力军。普华永道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千禧一代参与共享经济的比例为53%,半数以上的千禧一代推崇共享经济的原因是可负担性和方便性。在千禧一代的助力下,共享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350亿美元。
未来已来,千禧一代作为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社会的中坚力量,推动着经济发展,同时也在重置经济的增长模式,改变着世界经济的面貌。(参与记者:汪平、孙鸥梦、张曼、荆晶、陆睿、钱铮、王晨笛)
相关阅读
- 01-20【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社区干部的
- 01-20开年世界经济新洞察之三:世界经济变革
- 01-20李桂发: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先锋足印
- 01-20李萌副部长主持召开高新司、机关党委
- 01-20颠覆性技术发展前沿和热点研讨香山科
- 01-20第二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山西)现场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