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川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让贫困户安居乐业
新华网重庆12月28日电(赵紫东 刘晓娟)近年来,重庆南川区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统筹安排”原则,锁定“搬得出、留得下、能致富”目标,以居住在高寒边远、地灾频发、生存环境恶劣、搬迁意愿强烈的贫困农户为主要对象,叠加“投入多元化、发展产业化、管理制度化、帮扶社会化”等措施,让群众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中不断受益。
一户一策 确保群众搬得下
“老段,吃午饭没有?又出来散步了呀。”在水江镇劳动安置点广场里,一位老人与段玉孝打着招呼。
段玉孝一家六口人,老两口年老多病,儿媳患有高血压,两个孙子还在上学,家里仅靠儿子一人维持生活,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由于家中房屋破损严重,加上身处危岩地灾区域,段玉孝一家被纳入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享受搬迁补助资金后,今年4月,段玉孝一家搬进了安置点。“现在道路宽敞了,孩子上学也比较方便,小区环境又好,有这样好的政策,我们实在感激。”
在南川区,像段玉孝一样享受政策资助后住上新房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南川区对贫困户唯一住房为D级危房的搬迁补助资金,由1万元/人提高到1.5万元/人,深度贫困户采取“一户一策”进行兜底搬迁。目前,贫困户中D级危房共有1100户3140人,将实现“愿搬尽搬”。
五统一分 满足多样搬迁需求
“我不想搬太远了,太远了没有土地,种个菜都不方便。”
“我想搬去亲戚家旁边,两家人相互有个照应。”
……
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之初,部分村民并不支持,祖祖辈辈“靠山吃山”,不知道下山之后靠啥维持生活;不愿意搬到统一安置点,想自己选择地方。
搬还是不搬,搬去哪里?大家都有不同意见。
对此,南川区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按照统一土地调整、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风貌外观、统一施工监管、统一产业培育和群众分户自主建设“五统一分”模式,搬迁到集中安置点或集镇,采取梯度转移、就近新建等多种方式实施分散安置,尽量满足贫困户搬迁需求。
潘云友也是高山生态扶贫对象中的一员,今年他在离自家老宅不远的地方建起了小楼房,“祖祖辈辈都在这里,我们对这里已经有了感情,而且现在路也修好了,方便得很。”潘云友乐呵呵地说,现在农村发展好了,村里也有了产业,在家也能有收入,一家人都愿意留在山水村。
产业支撑 做好搬迁户后续帮扶
从水江镇劳动社区到山水村,一路蜿蜒而上,入眼的是一片猕猴桃基地。
“漫山的荒地都种上了猕猴桃,业主还会聘请村民们干活。有了产业,村民致富也有了新希望。”水江镇农服中心主任韦济兵说。
让贫困户“搬得出”,还要“留得下”、“能致富”。
对此,南川区将土地整治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后的新增耕地、农户退出耕地优先安排给搬迁的建卡贫困户,解决贫困户搬迁后的“失地”问题。他们原有的承包地、林地使用权不变,可以自己耕种,也可以流转给其他农户或专业合作社,还可以“以地入股”到合作组织或农业企业,享受分红;对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的建卡贫困户,政府将分别给予资金扶持。多举措确保每户建卡贫困户有一份“菜园地”、一个增收项目。
此外,南川区还同步实行“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对搬迁的建卡贫困户开展产业技术、农家乐“巧媳妇”等培训,对搬迁后的剩余劳动力,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培养产业工人。
目前,南川区已开展护理知识、新型职业农民、建筑工等各种培训10多期,培训贫困户1000多人。
据南川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南川建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76个,完成搬迁14160人,破解了贫困群众住房改造难问题,帮助贫困群众走上了一条安居乐业与生态优美互融互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完)
相关阅读
- 01-23【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立德树人
- 01-23重庆南川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让贫困户安
- 01-23中国足协发布职业联赛外援出场规则
- 01-23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威胜杯”飞机机载
- 01-23福建漳州积极创新十九大精神宣讲形式
- 01-23澳大利亚悉尼一架水上飞机坠毁 机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