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深山绝壁开荒人
图为:近日航拍的三墩岩村烟田。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乐克 通讯员 郑家裕 周华山
酷暑七月,秭归磨坪乡却仍旧凉爽。群山莽莽,岭谷交错,海拔1500米的三墩岩村,顺坡而上的几十亩梯田中烟叶葱茏,玉米挺立。在鄂西深山这片古老而平凡的土地上,流传着几代人挑战贫穷的感人故事。
一坡田带来了活路
“这可是我们三墩岩最好的一块地!”74岁的向宗潮指着屋旁一坡梯田,脸上溢满自豪。“当年,村支书邓祖金带领大伙改坡修田,正是这坡梯田,救了一村人的命。”
时光回溯到1969年。山高路陡、乱石成堆的三墩岩村因耕地缺乏,百姓食不果腹,走上了大规模逃荒之路。时任村支书邓祖金发起号召:“自力更生,拓荒改田!”说干就干,全村男女老少,上至七旬老人,下至八岁孩童,都扛起锄头去拓荒。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村民战天斗地,征服自然,肚子瘪了用根草绳一勒,口渴了趴在沟边掬一捧山泉,在强大的信念支撑下,硬是在两年内改造出了80亩良田。
广种玉米,解决了饿肚子问题。可老百姓还是穷,手头连买盐做菜、买油点灯的钱都没有。邓祖金带领村里能人去毗邻的巴东县考察后,尝试种药材、种白腊烟,都以失败告终。可倔强的邓祖金并没泄气,他三进巴东取经,终于成功地引进了烤烟种植技术。从此,一坡良田烤烟满畦,产业发展的种子在三墩岩生根发芽。
悬崖上凿出通天路
“有女莫嫁三墩岩,来去磨坏一双鞋!”一句俗语,道尽了三墩岩的偏远贫穷,这是秭归人均收入最少、环境最艰难的村,悬崖绝壁没有路,卖烤烟时要肩挑背驮攀着树枝走30里小路去乡里。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烟叶价格大涨,为了将地里的“软黄金”运出山,铁娘子邓中银带领村民挑战悬崖绝壁。地势太陡使用炸药不安全,就用钢钎凿壁,斧锤开路,硬生生地在悬崖上开凿出一条挂壁公路。“男人们要下地种烤烟,邓中银就带着娘子军修路。那时条件艰苦得很,一群娘子军叮叮当当敲了好几年,硬是将山凿穿,公路穿山而过。在修路过程中,至少有10人累倒了再没醒来。”谈及往事,向宗潮由衷感佩。
从山脚仰望,这条通天路蜿蜒入云端,若隐若现。走在铁娘子们当年亲手开凿、至今仍是主道的公路上,手抚岩洞凹凸不平的石壁,仿佛听到当年铁锤的叮当声和铿锵的号子声。
脱贫路上不少一人
接过前两代人的接力棒,今年,三墩岩人定下了全村全员脱贫目标,攻坚精准脱贫。
秭归县检察院派驻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常年驻村扶贫,与三墩岩村民朝夕相处。驻村第一书记王昌仑嗓子从年初就一直哑着。“进村入户宣讲政策、解决问题一说一整天,让他去医院看看一直没抽出时间。”驻村工作队员邓小兰说。
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晓华的足迹踏遍了三墩岩村的每家每户。“邓从喜家大女儿今年考取了博士,邓兴凯的小儿子在省柔道比赛中得了冠军,有腿疾的邓从俊今年养了40头牛……”张晓华对贫困户情况了如指掌。“削危减土”,房屋改造工作中碰到了“硬骨头”。有些贫困户思想不通:“一直在外打工,房子可改可不改。”
王昌仑、邓小兰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房子改造了,不渗不漏又美观,过年回家心里更敞亮,也会觉得日子有奔头!”全村土坯房182户,改造率达到了90%,还有十余户需要做工作。
打了二十几个小时电话终于做通思想工作,村民邓兴梦从打工地回来了。看到他家门前堆着琉璃瓦,邓小兰喜不自禁,答应周末开车送邓兴梦到县城去购买还没备齐的建材。
村民邓中周将一杯杯热茶递到工作队员手中:“感谢你们把宽阔的水泥公路修到了地头,现在卖烤烟再也不愁了!”
卖烟叶方便了,邓中平从打工地回到三墩岩村。今年他流转了30亩土地种烤烟,预计收入可达12万元。“党的政策好,还得自己更努力。贫困户这顶帽子,今年能摘下!”邓中平黝黑的脸膛上目光灼灼。
相关阅读
- 07-31武汉手机点餐用户数排名全国第五 中
- 07-31喜迎军运会 文明我先行 “最美江岸人
- 07-31多地发生强降雨2094座水库开闸放水
- 07-31湖北居民和非居民天然气门站价并轨
- 07-31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就《中央企业
- 07-31图文:深山绝壁开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