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鸭蛙稻的故事:一场商标之争背后的品质突围
图为:“工作鸭”在稻田嬉戏觅食。
湖北日报讯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磊 通讯员 车荣华 郭江峰
7月26日,提起“鸭蛙稻”商标,彭松林十分怄气。
彭松林是石首市团山寺镇长安村党支部书记,2014年,他带领村民摸索出了鸭蛙稻种养模式。2017年,鸭蛙稻名气渐响,当注册“鸭蛙稻”商标时,发现已有人注册。于是,村里以长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名义,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起商标异议。
注册商标的是石首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湖北宗尧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卢谦银同样十分怄气,他介绍,由于对方提起了商标异议,致使“鸭蛙稻”商标至今未成功注册通过。
石首四生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严斌,也想注册“鸭蛙稻”商标,因未抢得先机,转而注册了“五彩鸭蛙稻”。没想到由于存在商标争议,他的商标也“难产”了。
有产品无商标,全省最大的3个鸭蛙稻种植主体,都深陷苦恼之中。
鸭蛙稻是什么?
彭松林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走在稻田里,可以听见此起彼伏的蛙声。田边沟渠,捧起水就能喝。后来,水变脏了,蛙声消失了,田野变得静悄悄。化学农业模式下,水稻种植走入了农药化肥越用越多,产品品质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
能否改变这种状况?彭松林想到了把鸭和蛙“请回来”。让鸭群在稻田里吃草、寻虫。青蛙是天生的捕虫高手,能有效防止病虫害,这样就能恢复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
2014年,彭松林和几户村民试种了14亩鸭蛙稻,稻子收获,米饭出锅,香味扑鼻。第二年,彭松林动员村民们一起种鸭蛙稻,为打消疑虑,他拍着胸脯保证,稻子他找人来收,每斤2元。
为了这个承诺,彭松林四处奔波,半年里走访了荆州几乎所有大米销售商,最远还跑到了江西和湖南,无人愿意收购。村民的稻子收上来积压在家里,彭松林压力山大。
一天晚上,彭松林在家吃饭,恰巧良谷鲜庄园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李爱国来拜访。李爱国闻到米香,忍不住连吃了3碗。他当场打了20万元订金,按2元一斤的价格,村里的鸭蛙稻他全收了。此后,双方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
一场倒逼的生存之战
今年,石首早稻湿谷“地头价”,每斤低至0.74元,折合成干谷不超过0.9元。彭松林说:“这个价格,村民怎么种都是亏。”
种粮大户同样艰难,卢谦银告诉记者,种粮赚的都是分分钱,这几年粮价持续低迷,不转型就没法生存了。
在销售端,李爱国感觉到了市场的明显变化,一般的大米价格低,难卖。现在人们在乎的不仅是吃饱,更要吃好,一要品质好,口感好;二要绿色健康,无污染。
用纯生态方式种植的鸭蛙稻,正好契合了消费升级的需求。无论小农户、种粮大王,还是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进军绿色高品质鸭蛙稻,都是摆脱生存困境的希望之路。
良谷鲜庄园与长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组成的联合体,把目标瞄准品质更高的鸭蛙再生稻。宗尧生态农业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公司鸭蛙再生稻面积将达5000亩。四生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培育出了紫米、黑米、红米等,发展五彩鸭蛙稻。
价值凸显 声名远扬
目前,石首鸭蛙稻种植面积已达8550亩,并形成了成熟的种养模式。每年冬季,在稻田种植紫云英等草籽,来年翻耕后成为绿肥。插秧后一两周,放入雏鸭,这些“工作鸭”直接取食杂草,或来回游动踏死杂草,取食螟虫、稻飞虱等,粪便为水稻生长提供有机肥。水稻始穗期,收回成鸭,投放“工作蛙”捕捉害虫,保持田间良好生态。
一田多用,生物防控,粮禽双赢。产品品质的跃升,给农户和企业带来了丰厚收益。农户种植的鸭蛙稻,“地头价”是普通稻谷的一倍以上。精加工的鸭蛙再生稻米,每斤售价在10元以上,是普通大米的两三倍。价格最高的五彩鸭蛙稻,卖到了30元一斤。生态鸭也可卖出高价。
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游艾青认为,鸭蛙稻共作模式意义重大,是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变革的一个代表,是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双重倒逼下,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石首当地的探索和创新,引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色发展研究团队的关注。该团队在石首团山寺镇选择了28平方公里闭合区域,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今年6月下旬,来自约旦、马拉维、巴拿马等10多个国家的农业学者和官员,来到团山寺镇,考察学习鸭蛙稻种养模式。
“区域公用品牌”或解死结
鸭蛙稻影响力迅速扩大,但“鸭蛙稻”商标的死结仍未解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石首三大鸭蛙稻种植主体时,其负责人都坚称自己是最早种植鸭蛙稻,探索和创新了鸭蛙稻种养模式,对注册拥有“鸭蛙稻”商标,均表现出了“当仁不让”。
如何解开死结?石首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付维新表示,石首已成立“稻鸭蛙产销协会”,高度重视商标保护,正以协会名义申请注册鸭蛙稻集体商标。同时,以市政府名义申报鸭蛙稻国家地理标志,整合资源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
游艾青认为,打造鸭蛙稻区域公用品牌,肯定是正确方向,但要特别注意防止“公地悲剧”,品牌使用缺乏准入管理,大家都来用,大家都不维护,最终导致把公用品牌做垮。
“重中之重,要来真的!”游艾青说,农产品存在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信任危机,以次充好,玩概念的太多,导致消费者不信任了。石首的稻米,如果贴上鸭蛙稻区域公用品牌,那就必须是货真价实的鸭蛙稻,必须是不使用农药化肥的绿色生态优质产品。
他建议,首先要明确责任主体,比如由石首稻鸭蛙产销协会来负责培育和管理区域公用品牌;同时,建立严格的准入管理、监督机制,只有经协会认定、授权的组织,按照规范统一的技术标准生产的稻米,才能打上鸭蛙稻区域公用品牌销售。
相关阅读
- 07-314万游客蜂拥至茶卡盐湖“天空之境”
- 07-31多地高温破7月历史极值 大城市“火炉
- 07-31跨国贩毒头目被抓获:开豪车穿名牌 家
- 07-31涉赌女子出狱后给民警送锦旗:狱中减肥
- 07-31湖北省居民和非居民天然气门站价并轨
- 07-31武汉手机点餐用户数排名全国第五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