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我的国与你的家
2015年6月28日,张引乾给黄清海夹菜。胡宝林/摄
2018年6月29日清晨,一场简朴而隆重的葬礼在一个关中小山村举行。97岁的抗日战争老兵黄清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被安葬在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钓渭镇谭庄村金台二组的黄土地里。头勒手巾,身着孝服,执孝子礼为他送葬的,是他70岁的邻居张引乾。
黄清海是一位参加过中条山战役的抗战老兵,曾获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在生命最后的31年,他一直住在邻居张引乾——一位普通的关中农民家里。
一
有关黄清海的一切,都深深地烙在了这片黄土地上。他生于1921年,1941年初在汉中南郑县参加了国民革命军。抗日军情紧急,他训练两月就匆匆上了战场,先在河南灵宝县与日军作战,接着又参加了中条山战役。中条山战斗惨烈,黄清海和战友操作马克沁重机枪,在枪林弹雨中与日军鏖战了4个月,他的腿上留下了伤。抗战胜利后,他离开了部队,辗转来到秦岭下的雍峪沟,靠给人打零工生活,在这里落了户。
日子一天天过去,到了1987年,当年那个在抗日战场上浴血杀敌、矫健如虎的毛头小伙已经成了66岁老人,妻子去世,女儿出嫁,他孤身一人居住在一口破窑洞里。因为居住在高崖之下,窑洞成为危窑,左邻右舍都要搬迁,而老人却无力搬迁。
老人是“打过日本鬼子”的人,老了一个人咋生活呀?张引乾和妻子蔺旦旦心中暗暗焦急。老人在村里和乡亲们一起生活惯了,去乡上的养老院不一定适应,他们也舍不得。最后,张家人一商量,干脆把老人接到自家新盖的砖瓦房里一起生活。张引乾说:“老人上战场打鬼子,保家卫国为大家,现在老了,咱要把老人经管好。”
从此,他们把这位老兵当亲人赡养。
黄清海是个勤快人,耕田种地,雷厉风行,像个小伙儿。他爱给村里人帮忙,谁家过红白喜事,他帮挑水;谁家盖房子,他帮和泥;谁家地里有急活儿,他就去搭手。但是,村里人也知道,老人性子直、脾气大。刚搬到新屋,睡的是新炕,他将自己窑里用的长炕耙带来捅炕眼,觉得不趁手,就到街上当着众人面发了一通火。张引乾没往心里去,对家人说,牙和舌头那么好都有碰着的时候,一个锅里搅勺把,难免磕磕碰碰,老人就是这脾气,过几天就好了。
他们不计较老人的脾气,精心照顾老人。老人爱吃干饭,蔺旦旦就少做稀饭,让老人吃得舒心。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牙慢慢掉落,给老人做饭时,又怕老人难消化,就把面煮软,菜炒烂。有几年,原本身体就瘦弱的蔺旦旦添了比较严重的胃病,但她硬撑着做饭,不误老人的一日三餐。冬天,给老人把炕烧得暖暖和和。老人一直有用热水洗脸的习惯,无论冬夏,她都早早给老人把水烧好。老人的衣裳,她也给洗得干干净净,为了让老人清清爽爽。
有一天早上,知道老人爱吃北瓜,家里就专门用亲戚送的北瓜给老人做了顿“改样饭”,老人吃得很高兴。中午老人又吃了个蜂蜜粽子,下午就出了状况,拉肚子,连裤子都湿了。蔺旦旦和女儿发现后,赶紧让老人换了干净裤子,去渠里将脏裤子洗了,没有人嫌脏怕累。
除此之外,在这个家庭里很难找到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了。这里拥有的,无非是一户农家的平常生活。
二
黄清海初搬来时,张家的孩子还小。慢慢地,他们长大了,两个女儿出嫁,儿子也成了家。一大家子人要生活,光种地不行。村里好多人都出去打工了,但张引乾操心照顾老人,没有出去,在家里养起了奶牛。
2004年,同村有人出售奶牛犊,因为是熟人,本来价值4000元的牛犊,3800元卖给了他。牛犊进了家,一家人把它当宝贝一样伺候。小牛犊很顽皮,爱撒欢,喜欢跑出跑进。一天,牛犊拨拉了一阵小筐子,不久就烦躁不安,不对劲了。原来,隔壁是所小学,小学的学生们将写过的作业本倒在了河边。黄清海老人是个细详人,他不用家里备的手纸,把那些废作业本从垃圾堆里捡回来放在那个筐里,平时当手纸用。那天,牛犊寻着那个筐,将纸连同带着的订书钉都嚼着吃了。牛犊病情加重,张引乾雇车将牛犊拉去寻兽医看,不行,又往农科城杨凌拉去看,结果在半路,牛犊就死了,最后只卖了800元,全付了车费。
这件事,张引乾没有给老人说,怕给老人心里添负担。
2011年4月,老人头晕住进了卫生院。当时,儿子张建军和媳妇不在家,家里就剩下张引乾夫妇张罗。一大早,张引乾赶几十里路到医院照护老人挂针治疗,完后,又回家里给奶牛备料、挤奶,忙地里活儿。其中一天,等他赶回家里,那头大奶牛因为没有及时挤奶,卧时奶头撞地,发了炎。这对奶牛产奶产生了极大影响。没办法,他只得将值7000元的奶牛以5200元贱卖了。
这事,张引乾仍然没给老人提过。有人问起,他只说,我想把奶牛倒换一下。
三
有了父母的榜样,自小爱听抗日故事的张家子女也把老人当亲爷爷爱。一次,黄清海起身时突然晕倒在街上,张建军和媳妇听到乡亲们的呼喊,赶紧跑出去,背老人回屋平躺救护。小两口平时在外打工,每次回家不忘给爷爷买可口的食品。天气好时,张建军烧开水,给老人洗澡擦背。大女儿张小琴从新疆回来探亲,把爷爷的被褥很细心地给拆洗了一回,让爷爷睡着舒心。
就这样,一家人31年如一日精心照护,黄清海虽然九旬高龄,但生前身体硬朗,耳聪声亮。
“把我照顾得好呀!” 2015年9月5日,笔者到家里采访,谈起几十年这一家人对自己的关爱,黄清海激动地说。他没想到有活到今天的福气,他成了村里最年长的寿星。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前,黄清海老人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他很高兴,把金灿灿的奖章佩戴在胸前。
“叫老乡,赶快挎武装,上前线,打敌人,保国卫家乡……” 70多年后,他依然记得当年抗战时唱的歌曲。他一字一句唱出来,声调激昂、雄壮,像阅兵的步伐一样铿锵。
张引乾家里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好,但一家人将赡养抗战老兵的重担挑了几十年。有人说,孤寡老人应该国家管,何况是抗战老兵,你把这担子挑到啥时候?张引乾说:“国家政策好,也有敬老院、养老院,但咱跟老人处了这么多年,成一家人了。有感情了,老人不在,人心上就像缺了一豁子。老人是打过鬼子的人,是保家卫国流过血的,我要给老人养老送终。”
他们也赢得了村里人的尊敬。在对门居住的张宝明评价:“引乾爸和老人没有血缘关系,但把老人无怨无悔照顾了这么多年,饭时叫吃饭,有病给看病,照顾得周周到到,比照顾亲人还照顾得好,不容易!”
因为照顾抗战老兵,张引乾还曾被评为2015年“感动陕西人物”。在盛大的颁奖会上,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辞是:“树德守义——你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两家,而你却把抗战老兵待如亲人,无言的行动教育着后代,感化着四邻……你不愧为淳朴憨厚的陕西好人。”
受邀到西安领奖,是张引乾多年第一次到省城。因为颁奖会突然延后,他在西安等候多待了几天,把宾馆附近的街道、公园转了转,这也是多年来难得的享受,像旅游了一回。
四
就在2016年,黄清海老人觉得自己眼睛模糊了,看东西没有以前那么清楚。张引乾很焦急,他感觉自己视物也有些模糊。
宝鸡市政协获悉这些情况,派人接他们到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诊疗。医院经过精心准备,给黄清海做了白内障手术。张引乾在医院照护,也被诊断为白内障,尊重他的意见,先做了一只眼睛的手术。医院为他们免除了手术费用。
老人的眼睛又能看清这个世界了。
张引乾家的房子已住了30年,破旧不堪,孙子慢慢长大,家里又养牛,房子明显不够,将就多年。当年一起从崖头搬迁下来的乡亲们,早就盖了新房。盖新房,能改善家里条件,也能让老人住宽展些,多享些福,这好处张引乾不知想过多少回,但一直下不了决心盖新房,原因是手头拮据。
今年春天,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张引乾的新房终于开工。但97岁高龄的黄清海老人身体明显衰老,饭量减小,住了三回医院,据医生说没有大毛病,主要还是年龄太大,器官衰老。张引乾将盖房的事交给家人,自己到医院日夜陪护。
6月22日下午,在新房住了10天之后,和张家人一起生活了31年的黄清海安详离世。
70岁的张引乾像亲儿子一样操办了葬礼,实现了他为老兵养老送终的诺言。
相关阅读
- 08-01纪念建军91周年|谢谢你,中国军人
- 08-01【八一建军节特别报道】徐英:舰载机飞
- 08-01挑战极限!一起去感受兵王不一样的“速
- 08-01【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我的国与你的
- 08-01咸宁一女生遭多人轮流扇耳光 另有一
- 08-01继承优良传统,谱写新时代军民团结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