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解码“石首现象”:乡村振兴催生“富集体”

发布时间:2018-08-03 07:25:07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阿虎 阅读量: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磊 通讯员 张光骏 车荣华全市15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村均收入达25.6万元。村集体普遍富裕的“石首现象”引人关注。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石首农村,探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磊 通讯员 张光骏 车荣华

全市15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村均收入达25.6万元。村集体普遍富裕的“石首现象”引人关注。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石首农村,探寻“富集体”的致富秘诀,了解其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变革。

村集体经济发展“秘诀”

“领头人的作用太关键!”石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劲松介绍,首先,得选优配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弄潮儿”。

东升镇范兴垸村,曾经是负债严重的穷村。2002年,村集体亏空110多万元,老村支书“硬是不干了”。“致富能人”郭成贵临危受命,成为村支书。他的一个妙招,把范兴垸村带上了富裕之路。他将村里责任田与沟渠及村道之间的零散边缘土地全部回收管理,栽上数万棵意杨树。

村里以前种树,但成不了材。“在路边沟边种树,村民认为会影响农作物采光,树还没长大,就想方设法给弄死。”郭成贵想到了“利益共享”,如果种树能给村民带来收益,村民就会从破坏者变成保护者。于是,村“两委”与村民签订协议,树木成材售卖后,双方“三七分成”。果然,问题解决了。

2012年,范兴垸村卖出第一批树,村集体收益33万元。今年,卖树收益52.5万元。近几年,村集体将部分资金入股到中药材合作社,每年可获30万元左右收益。经多渠道创收,2017年底,该村集体账户资金积累突破1000万元!

郭劲松告诉记者,石首村集体致富路径,可归纳为“三型”,即资源发展型、产业带动型和合作发展型。

资源发展型,主要是推进土地流转和既有资源开发利用、盘活,对集体耕地、林地、荒地、洲滩、水面等资源进行连片式开发,以土地入股分红、服务创收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如,上官洲村以村集体之名流转了1000亩地,经土地整理,将“边角废料”纳入标准田,1000亩变成了1060亩,这多出的60亩地成了村集体的新增资产。

产业带动型,按照“一方一业、一村一策”思路,大力发展虾稻、瓜果、蔬菜、网箱养鳝、休闲观光等产业,助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比如,俞家铺村引入企业发展“鱼虾蟹混养”,村集体每年实现分红5万元,后推动发展虾稻连作,对低产田进行改造再发包,村集体每年可稳定增收11.3万元。

合作发展型,则是通过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比如,两湖村整合集体资金,成立两湖果蔬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投资入股,盈利后按各占50%的入股比例分红,村集体年增收17.6万元。

“富集体”带来可喜“连锁反应”

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产业日渐兴旺、“村级福利”增多、社会治理改善,一系列可喜的“连锁反应”正在发生。

7月21日,记者来到范兴垸村,但见村容整洁,人气旺盛,崭新的村部大楼里,设有农业、计生、调解等各类服务窗口。80岁的刘连耳老人领到了800元高龄补贴,他说:“做梦都没想到老了能在村里拿钱!”

村支书郭成贵介绍,最穷的时候,村集体账户亏空110多万元,村部设在废弃厂房里。今年,仅高龄补贴这一项,就发了16万元,364位老人受益。

在上官洲村,村支书王加权正核算村里水改和有线电视费用支出,本该分摊到各家各户的钱,由村集体买单,为每户村民省了400多元。

在俞家铺村,郑启元等61户贫困户,今年从村集体领到2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贫困户分红。

给老人发补贴,给有孩子考上大学的家庭发鼓励金,给贫困党员发慰问金,给村民免费安装有线电视、宽带网,有的还直接给村民现金分红……时下的石首农村,“村级福利”已较为普遍。

由于各村经济实力不同,“村级福利”差距较大,给大家带来了强烈的心理冲击,思想观念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两湖村党支部书记彭文安感慨,以前集体一有钱,大家就恨不得全部分光。现在不同了,对发展集体经济都是鼎力支持。去年,村里一笔21.3万元集体收益,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村民们态度斩钉截铁,“不分!不分了!继续投!”

村民袁志坚说:“范兴垸村福利好,发钱多,村里建设好,那是因为村集体有钱。我们坚决要求暂时不分钱,全部投入搞发展,就是希望两湖村今后也有好福利。”

时代呼唤更多“强势”村集体

“村集体经济的‘石首现象’,值得关注!”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曾建民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产物。

曾建民说,这些富裕起来的村集体有一些共同点:都有一名致富带头人,都引进了产业,都是在利用土地做文章。近年来,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提供了大面积可供流转的土地,为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提供了基础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开启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之路,客观上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来加以推动。“强势”村集体,是时代的呼唤。“村集体介入土地流转,大面积规模化利用土地,可大幅提升土地附加值,一是通过村集体投入,对低效田进行高标准改造,实现种植养殖效益提升;二是对外流转过程中集体打包,可获得更大的议价空间,提升租金收入。这都为村集体增收提供了有效渠道。”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张大维教授认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前的农村,普遍有“集体”无“经济”,基层组织运转很困难。“有钱好办事。”随着村集体富裕起来,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必然增强。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将以村集体组织的力量催生更多新产业、新型经营主体,给村民带来更多收益和致富机会;在乡村社会治理方面,富裕的村集体不仅将带给村民更多现金和物质福利,还会让农村社会运转更加顺畅有序,特别对于解决日益严峻的农村老龄化等棘手社会问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界限网络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湘ICP备17005820号-2 公安印章标准编码 4301210151948 Copyright 界限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