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有点尬!武汉多数公园美得有点“雷同” 植物配置都差不多

发布时间:2018-08-04 09:16:55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阿虎 阅读量:
武汉公园常见的地面覆盖植物麦冬长江日报记者贺方程 摄7月29日,北京大学教授、博物学文化研究者刘华杰在新浪微博上发表文章《救救北京的睡菜!》,提出北京本土植物睡菜面临消逝的问题,呼吁有关部门有所作为

武汉公园常见的地面覆盖植物麦冬

长江日报记者贺方程 摄

7月29日,北京大学教授、博物学文化研究者刘华杰在新浪微博上发表文章《救救北京的睡菜!》,提出北京本土植物睡菜面临消逝的问题,呼吁有关部门有所作为,受到多方关注。中国绿发会转载此文后评论,“本地植物对维持所在地区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各地应当优先保护本地特色物种”。

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探访武汉多家公园发现,和国内绝大多数城市一样,武汉公园内的植物缺乏多样性,本土植物种类占比太小。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在建设或者改造公园时,应充分利用本土物种的多样性来进行美观设计,适当引进外来物种,但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

多数公园植物配置雷同

道路旁的绿篱用的是红叶石楠或女贞,麦冬覆盖着香樟、桂花树下的空地,水边长满了再生花或花叶芦竹……经常逛公园的市民会有一种感觉:我们的公园变得越来越美,同时,这种美又太雷同,每个公园的植物种类都差不多。

记者随机调查了9家公园配置的主要植物种类,统计发现,有7家公园种植有香樟、桂花树,6家公园种植有栾树、石楠、再力花、花叶芦竹,5家公园种植有栾树、荷花、香蒲。

这些公园的负责人透露,在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方面,公园没有自主权,一般由上级设计单位即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设计规划,公园再按要求采购种植,进行日常养护。

武汉本土植物身处危机

北京本土植物睡菜面临消逝的问题,武汉同样存在本土植物消逝的问题。多年研究《诗经》中植物的公园大课堂植物导师刘从康,两年时间找遍武汉所有公园,找不到一株纯种的中国凌霄。7月31日,他又告诉记者,6月他去浙江安吉乡村看见很多漂亮的益母草,但在武汉只前年见过一株。他说:“在武汉,经常是见到一种比较少见的植物,再过几天去就被除掉了,然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了。”

据了解,武汉主要的本土植物有马尾松、樟树、盐肤木、构树、莲(荷花)等。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植物分类专家徐文斌也称,二十年前东湖和各公园水域里遍布的水生植物黄花狸藻,目前已难觅踪影。

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综合创意所植物总负责人徐欣钰介绍,武汉地区常用的园林植物品种约150-200种,其中乡土树种占比较大。

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综合创意所所长、设计师杨逸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公园性质,决定了可选择植物的种类范围,一般来说,南方的植物品种选择余地更大,变化更为丰富,北方则相对单一。

城市公园定位存在分歧

城市里的公园到底该如何定位?承担怎样的功能?业界存在一定分歧。

徐文斌认为,城市里的公园一般建在人口密度大的地方,有一定的植被,能供市民休闲,便完成了它的使命。市民如果想了解植物的多样性,见识稀奇珍贵的植物,可去植物园或其他植物专类园。

刘从康称,很多城市公园对本土原生植物影响很大,不只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且它们会被当成“杂草”被割被砍。

中科院植物所专家孙英宝直言,当前全国各地公园的植物造景几乎千篇一律,这是人类对环境的建设与改造太主观造成的。因为缺乏对自然的认知与对植物习性的了解,盲目引进不同生长地域的植物,去除本土物种,人为地去进行各种改造建设,从而导致本土的自然环境与植物的多样性遭到了破坏,相继而来的是其他的生物链也遭到了破坏。

他建议,相关部门在建设或者改造之前,应该先找相关的科学研究部门进行咨询,然后根据本土环境的特点,以适地适树为优先原则,充分利用本土物种的多样性来进行美观设计,适当的引进外来物种,但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以免造成本土物种的生长受到威胁,造成生物多样性不稳定,而导致环境的恶化。

长江日报记者贺方程 实习生刘儒田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界限网络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湘ICP备17005820号-2 公安印章标准编码 4301210151948 Copyright 界限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