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市民送来道光七年《康熙字典》捐赠省图
8月6日,湖北省图书馆收到了武汉市民徐嘉女士送来的一套珍藏古籍——《康熙字典》。这套《康熙字典》是清朝道光七年版,至今已有191年,却保存完好,几乎不见破损。徐女士说,这古籍是家里祖辈一代一代传下来,是名副其实的“传家宝”,现在她征求了86岁老父亲以及全家人的意见,决定将它捐赠给湖北省图书馆,希望这套家传古籍有最好的归宿之地。
湖北省图书馆特藏部主任范志毅,代表馆方接受了这套珍藏古籍,并向徐女士表达感谢和敬意。他说,近年来,不少湖北人将自己家传古籍捐给图书馆等社会收藏机构,是值得提倡推广的书香雅事。
此版《康熙字典》价值较高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清代学者奉康熙旨意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范志毅介绍,《康熙字典》的版本非常多,有康熙内府刻本、道光七年内府重刊本、其他木刻本,以及清末出现的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等。过去,《康熙字典》是人们常用的文字工具书,所以读书人家几乎都藏有一部。其中,《康熙字典》有比较高版本价值的,一个就是清康熙五十五年的内府初刻本,另外一个就是清道光七年重刊本。
“康熙字典,自康熙成书以来,只有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过一次,也是康熙字典最重大的一次重刊,世称道光七年本。”范志毅说。他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徐嘉女士送来的这套《康熙字典》,纸质虽然泛黄,但页面却非常清晰,字体刻划规整,笔划精良,正是道光七年印刷的珍贵古籍。
家传《康熙字典》6函40本
徐嘉女士说,她今年55岁,从小便知道家中收藏了这套字典。长辈们告诉她,家中祖辈们都是读书人,历代当官或教书,这套书是祖辈们当时买的。她从小就知道,无论环境如何艰苦,父亲都会将这套书藏在最安全的地方。直到她上了初中,父亲一天叫她到跟前,让她先将手洗净,才将这套书交给她翻了几分钟,又立即收到书架最高最深处。
这套家传《康熙字典》,封面印有“道光七年重刊”字样,六函蓝布套,泛黄的40本书,保存完整完好。徐嘉说,小时外公曾经说过,这函套旁边的锁签是象牙所制。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我们全家人也讨论很久,决定将这套古籍捐赠给图书馆,让更多需要它的人能够读到它,这也是这套传家宝最好的归宿。”徐嘉说。 范志毅告诉她,可在这套古籍适当的地方,盖上徐家藏书印,作为永久的纪念。徐嘉感动地说:“这个提议好,以后我孩子的孩子,也可以来图书馆,一看就知道,这是我家祖辈珍藏、捐赠至此的书。”
捐赠古籍正成为良好风气
范志毅介绍,湖北省已知古籍收藏单位50个,收藏线装书170万册,加上未知的公私收藏,预计全省古籍线装书约200万册。按照古籍定义,剔除民国年间线装书后,全省收藏古籍约150万册。
“近年来,来省图书馆捐赠古籍等图书的个人,达到100人次左右。尤其是2016年,由台湾同胞范延中、范廻中、范鲛、范雷捐赠给湖北省图书馆的《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周易经传》两部稀世明代善本,极为精美,全国罕见,弥足珍贵。”范志毅说。
从古籍保护角度来说,随着存世时间越来越久远,普通家庭已经很难将古籍完善保存。徐家这套家传《康熙字典》,虽然保存基本完好,也已开始出现纸张腐碎现象。范志毅表示,珍稀古籍必须常年被保护在恒温恒湿的环境里,目前只有类似图书馆等专业机构能够做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别鸣
相关阅读
- 08-06报平安!印尼地震湖北330名游客确认安
- 08-06湖北省必须招标项目全流程电子化率超
- 08-062018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核结果公
- 08-06女子被压车轮下 武汉35名干部公务途
- 08-06武汉一市民送来道光七年《康熙字典》
- 08-06大连海参被热死什么情况?遭“毁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