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教育干部罗继平当起了民间艺人 写民歌办民节建民俗馆“留乡愁”
图为:罗继平(左一)正在指导民俗歌舞
楚天都市报记者周治涛通讯员陶火应
风簸、水车,婚床、升斗,千余件器物色彩斑驳,似在诉说昔日农耕的辉煌。昨日,在新洲区三店二中校园内,看着自己创建的龙丘文化展览馆已初具规模,57岁的罗继平感到很欣慰,“我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守住乡愁,让新洲民间文化传承不衰”。
搜罗古董办民俗馆
走进三店街社区教育学校,500平方米的龙丘民俗馆,设有融资料、展示、操作(排练)于一体的牌子锣鼓、龙丘年画、龙丘花灯、龙丘剪纸、龙丘竹雕等展练室,有系统展示三店历史的龙丘遗存室、龙丘庙会室,有展示民俗文化的演训大厅、龙丘书斋。满目的老物件,多是从村民手里征集过来。
罗继平介绍,三店古名龙丘,民俗馆浓缩境内30多处历代文化遗址遗迹,3处红色遗址、12个“非遗”项目精髓,其中“农作标本种植园”占地五亩,种植有“五谷杂粮”和所有能栽种的全国各地典型农作物,还有本地瓜果蔬菜,是学生劳动实习和游客农耕体验区。记者了解到,这个民俗馆全天对外开放,接受市民参观游览。
除了龙丘民俗馆,罗继平发起和参与筹建的还有辛冲建筑、龙丘皮影、张店根艺、徐沟竹编、凤凰彩绘等十余个主题展览馆。他说,这些展览馆多建在中小学内,是希望让孩子们打小就能从身边吸取到民俗文化的精髓。
写歌办节留住乡愁
在新洲区,热衷民俗文化传承的罗继平颇有名气。2013年,他从区教育局办公室到职业与成人教育科任科长,打造乡村文化建设,编《新洲民间文化丛书》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民间文学口耳相传,造成原稿中大量别字,罗继平把书稿中的疑难杂症句子,抄录下来,贴在床头。“一柱青香扣上场”等句子一直纠结心头。祭祖敬香的时候,他突然明白了,是“一炷青香叩上苍”。春节期间,他把书稿发给亲友,请他们帮助审稿,“发现一个错字也是贡献”。2014年6月,十本一套的《新洲民间文化丛书》终于出版,随即3000套丛书相继发送到全区行政村、社区。
一次集会演出时,罗继平呼吁多用本土的文艺作品歌唱新洲。有领导担心词曲难写,他脱口而出“让我来写”。一本油印的《新洲民歌选》被罗继平翻烂,他总结出了鄂东民歌强调属音、下行旋律、下跳三大旋法特点。既学书本,更注重乡间采风,十年间他收集了300多首民歌。“很多歌,看曲谱没感觉,一旦从农民口中唱出,声情并茂十分动人。”
有了表现新洲风土人情的作品,还要有展示舞台。张店是罗继平的家乡,他和乡亲们商量办“张店桃花节”,发动张店周边的几个民间团队来排练民俗节目,演员自己买服装做道具,当地企业拉赞助。张店桃花节首开当代新洲群众自办节会的先河,乘此机会,罗继平又策划组织了李集荷花节、孔埠弦歌节、龙岩红歌会等。
相关阅读
- 08-07男子押车贷款逾期10天多付3万元 车还
- 08-07卖家设连环套 市民前脚买车后脚就被
- 08-07新洲教育干部罗继平当起了民间艺人
- 08-07湖北省水利厅党组:“智慧党建”打造网
- 08-07杀妻藏尸案再开庭 被害人父亲:希望判
- 08-07“网约车新政”实施两周年 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