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仔到制笛名家—访“湖北省技术能手”徐朝意
图为:徐朝意在制笛。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大别山麓,大悟县新城镇沿河村,竹林掩映的一处厂房里,不时有悠扬笛声飘出。这是一家民族乐器厂,院内,41岁的徐朝意正指导员工调制笛子、箫等乐器。“耐得住寂寞,内心宁静,才能雕琢出精品来。所以,我更喜欢呆在乡下。”8月9日,41岁的徐朝意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如是说。
徐朝意的工作室,放有各类荣誉证书。最新一项,是今年5月他被省政府授予“湖北省技术能手”的证书。此前,2013年11月,他就被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文联授予首批“湖北省大师级民间工艺技能传承人才”。
在家乡,他的笛箫制作被评为孝感市十大民间工艺。从昔日的打工仔,到大师级工艺师,成长之路的背后,是不懈的坚持和艰苦的付出。
徐朝意出生于大悟县新城镇农村,徐氏家族人才辈出,最著名的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开国大将徐海东。从小,徐朝意就为家乡感到自豪。
上世纪90年代,和当时多数乡村青年一样,徐朝意技校毕业后到南方等地打工。2001年起,出于对乐器制作的浓厚兴趣,他开始学习笛箫、葫芦丝等乐器的演奏和制作。徐朝意发现,笛箫制作工艺在当时的湖北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市面上的笛箫乐器几乎都产自江浙等沿海地区,这与湖北盛产竹材的自然条件和荆楚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强烈反差。
“人杰地灵的湖北,应该做得出一流的笛箫精品!”2006年,徐朝意幸运地拜师了中国笛子大师、笛类乐器专家孔建华先生,时年80岁高龄的孔老先生一席话,让徐朝意深受触动。
徐朝意抓紧时间向孔建华先生求教,多次赴苏州、杭州等地,向当地制笛师傅学习。天道酬勤,他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同时,他与哥哥徐金元一起艰苦创业,创办了嘉艺民族乐器厂,并担任总工艺师。
2011年,乐器厂迁回家乡,依托将军故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试种竹材,研发乐器。
醉心笛箫制作近20年,徐朝意乐在其中,其超强的动手能力、快速的分析能力和音准辨别力,让同行赞叹。
“工匠精神,贵在专注,重在细节。”去年,徐朝意撰写出《竹笛制作中不可忽视的几个技术细节》,针对制笛工艺,总结关键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2017年,徐朝意在“中国竹笛之乡”浙江余杭铜岭桥开了工作室,致力于做出更高端、更精美的笛箫。
“湖北和笛子缘分很深!唐代李白在武汉写下名诗‘黄鹤楼中吹玉笛’,宋代文豪苏东坡歌咏‘楚山修竹如云’,蕲春三宝中的蕲竹,更是上好的制笛材料……”谈起笛箫,徐朝意神采飞扬,“艺无止境,我要努力做得更好。”
相关阅读
- 08-13怀疑加油站“偷”了汽油?真相其实是…
- 08-13耳根清净了!国家出手,接到骚扰电话,可以
- 08-13彩钢板撞击高铁?列车故障已排除,网友发
- 08-13汉江法院启动执行“烈焰”行动 首日
- 08-13这个“凶手”藏卧室7年之久,终因女童
- 08-13从打工仔到制笛名家—访“湖北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