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湖北少女脑袋里发现9厘米寄生虫!医生:先把虫养两周再开颅取虫

发布时间:2018-08-16 15:56:18 来源:武汉晚报 责任编辑:阿虎 阅读量:
16岁的湖北女生刘莉(化名),大约从三年前开始出现手指发僵和抽动等症状,今年3月一度抽搐晕倒。暑假后,刘莉在妈妈陪伴下去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其脑袋里有寄生虫,在建议先把虫“养”两周后,顺利通过开颅手术

16岁的湖北女生刘莉(化名),大约从三年前开始出现手指发僵和抽动等症状,今年3月一度抽搐晕倒。

暑假后,刘莉在妈妈陪伴下去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其脑袋里有寄生虫,在建议先把虫“养”两周后,顺利通过开颅手术从女孩脑袋中取出一条约9厘米的裂头蚴。

▲从患者颅内取出的寄生虫

从手指抽动到抽搐晕倒

“妈妈,你看我的手指变成这样了,有时突然没有力,写字速度也变慢了。”三年前,刘莉的这句话引起了母亲夏女士的重视。女儿告诉她,经常会感觉右手手指发僵,一开始只是小手指,继而无名指和中指也会出现发僵和抽动。

夏女士带刘莉去了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并服用了相关药物,之后,她手指的症状似乎得到了控制。

然而去年下半年开始,刘莉在学校宿舍睡觉时,先后两次被同寝室同学发现在抽搐。同学见她眼睛是睁开的,喊她却没有反应,还以为她是在做噩梦。

今年3月,刚在教室里睡完午觉起来,刘莉又感觉手指在抽动,很快,她便晕倒了,从椅子上滑落到地上。

先“养”虫再取虫

暑假后,夏女士带着刘莉前往医院就医。医生根据患者来院时的相关检查,结合其病史,当时考虑为裂头蚴病可能性较大。

“但我们并没有急着为患者做手术,而是建议其再把寄生虫‘养’两个星期。”医生表示,这样通过前后影像检查对比,掌握寄生虫的移行轨迹,就能精准定位寄生虫的位置。

近日,医生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术中,我突然听到有像吸面条一样的声音,凭直觉我判断应该是裂头蚴被吸引器吸进去了,后来果然在吸引器中发现了一条蜷缩的裂头蚴。”

与食用过蛙肉和生水有关

“根据患者提供的病史,患者脑部寄生虫感染原因可能与其曾食用过蛙肉和生水有关。”医生表示。

患者手指无力抽搐及后期四肢抽搐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之为癫痫。癫痫有多种病因,该病人的癫痫根源在于颅内寄生虫对大脑的炎性刺激,造成脑放电异常,最终导致癫痫发作。至于发作形式有时可出现多种变化,这跟虫体在脑部移行到不同区域有关。

其实,近年来,因为大家越来越喜欢吃生食,刺身,腌制虾蟹等,所以,市民得寄生虫的几率,也呈上涨趋势。

NO.1

没 煮 熟 的 肉

寄生虫来源

有些人喜欢吃几分熟的肉类,这是比较西式时髦的吃法。但这种吃法,也成为了感染寄生虫的一大诱因。

有些肉类检疫不过关,受到幼虫污染之后,也没有经过高温烹饪,就容易寄生出牛带绦虫。

牛带绦虫的危害性还比较小,受感染者多呈现出消化不良,体重减轻,易饥饿等症状。

由猪带绦虫引起的囊虫病,是中国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主要是由受污染的猪肉引起的。它喜欢寄生于皮下组织、肌肉、脑、眼、心等重要脏器,对人体危害更大。

喜欢寄生于皮下组织、肌肉、脑、眼、心等重要脏器,对人体危害更大。

NO.2

福 寿 螺

寄生虫来源

有网友结婚到大理洱海蜜月旅行,他们点了一盘酱爆田螺,吃完之后就开始头痛恶心,发烧呕吐,去了好几家医院查都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才发现,原来是寄生虫入侵脑部引起颅内感染。

最后打了300瓶点滴,吃了十几盒打虫药,怀孕的她做了六次腰部穿刺,孩子不能要了,无奈做了药物人流,被折磨得不成人型。

后来,她才知道她吃的那个不是田螺,而是福寿螺。她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这种寄生虫,首先侵袭肺部,随后随血液进入脑部,打洞做窝。

福寿螺携带的寄生虫数量奇高,一只福寿螺可携带6000条寄生虫,它价格比田螺便宜,产量庞大,所以,一些不良商家更愿意用它来充当田螺。

其实福寿螺并非不能吃,但它和田螺比,需要花更长的时间烹饪,才能彻底杀虫。但煮久了口感又不好,所以很多商家还是会把它煮得脆脆的。所以,喜欢吃田螺的朋友,请注意区分好田螺和福寿螺。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界限网络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湘ICP备17005820号-2 公安印章标准编码 4301210151948 Copyright 界限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