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网络媒体宁夏行】闽宁镇:易地搬迁闯出脱贫康庄路(图)
【中国甘肃网专题】喜迎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昔日天上无飞鸟、地下不长草、十里无人烟、风吹沙粒跑的“干沙滩”;如今成为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金沙滩”,一个朝气蓬勃的“塞上江南”小镇正在兴起。
全镇移民群众人均纯收入由搬迁之初的500元跃升到现在的11976元,增长了23.5倍,从“赤贫”生活走向全面小康,过上了过去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
本网记者 狄东阳 文/图
8月16日,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北线的记者们来到贺兰山脚下的闽宁镇,感受东西部扶贫协作结下的硕果。
闽宁镇,一个以福建、宁夏两省简称组合命名的小镇,位于银川市南端、贺兰山东麓、永宁县西部。东邻西干渠,110国道贯穿镇区,南与青铜峡市邵岗镇甘城子为界,北至西夏王陵,距银川市区50公里、永宁县城40公里,区域面积210平方公里。
易地搬迁探索 出 脱贫新路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自然条件、资源禀赋难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
闽宁镇的工作人员介绍,宁夏的西海固地区山大沟深、生态脆弱、交通不便。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宁夏视察调研后,提出让生活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西海固贫困群众搬迁出来,并在吊庄移民点成立闽宁村作为两省区合作的窗口和平台。自此开启了闽宁镇大开发、大扶贫、大发展的新篇章。
据悉,闽宁镇历经贫困群众自发搬迁、有组织的移民安置、高水平的开发建设三个阶段,成功探索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路子。
实践证明,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地方的贫困群众,就地解决不了长期稳定脱贫问题,必须下决心让贫困群众走出大山,易地搬迁安置到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地区,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攻坚,才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实现稳定脱贫。
立足优势壮大 产业发展 从 源头 摆脱贫困
易地搬迁扶贫的路子之所以行得通,就是移民区有发展生产的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能够把产业发展起来,让贫困群众得到实惠。
工作人员讲述到,在移民搬迁之初,闽宁镇主要围绕解决温饱问题,以传统种养业为主的小农生产,基本保障贫困群众的吃饭问题。
1997年习近平同志亲自为村庄命名“闽宁村”,并预言“闽宁村现在是个干沙滩,将来会是一个金沙滩。”
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大规模地兴修水利、整理土地、引黄入滩,结束了贫困群众靠天吃饭的历史,特别是在福建省的支持下,福建农林大学指导帮助闽宁镇搭建温棚、传授技术,培育发展起了全镇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菌草产业,走上了依靠特色产业增收致富的新路。
记者了解到,这些年来,区市县镇四级把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作为闽宁镇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立足闽宁镇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改变过去政府主导产业发展的模式,探索建立政府引资、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产业发展新机制,构建“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光伏产业、旅游产业、劳务产业”五大主导产业格局,为移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创造源头活水。
截至2017年底,闽宁镇注册各类农产品商标48个,培育宁夏著名商标2个、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特色产业发展向品牌化、高端化迈进。
目前全镇产业总值达到5.7亿元,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聚集效应,有力地支撑了农民增收。
相关阅读
- 08-19【2018网络媒体宁夏行】闽宁镇:易地搬
- 08-19海原:移民村小伙跑运输?新技能开拓脱贫
- 08-19出彩新时代丨首个中国医师节!他们铺就
- 08-19韦拔群:不怕难,不怕死,为人民利益牺牲一
- 08-19建设数字中国:把握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
- 08-19“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设施互联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