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200多人日本打洋工,带回2000万造富裕乡村!会的不止一口流利日语
最近听说在钟祥东桥镇永隆村,
很多村民都会说一口流利的日语,
这让我们很是好奇,
钟祥的乡亲为什么会日语?上哪学的呢?
钟祥市东桥镇永隆村 党委书记 施祯忠: 我们村里会说日语的有一百多人。
村里的施书记说,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给乡亲们提供了一条信息,日本九州、北海道 等多地招收中国农业研修生 ,男女不限,承诺年薪八万元以上,这让很多人都动了心。
钟祥市东桥镇永隆村 党委书记 施祯忠: 湖北润德对外经济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是在我们村长大的,在当地办了一个公司,我们村里去了很多人,去了之后他们的所见所闻比较多,就要我去学习一下日本先进的农业经验,挣点钱。
十多年前,永隆村还是个地处丘陵地带的贫困村,靠传统种植水稻玉米过日子,人均收入才2000多块钱。年轻人在外打工收入也不高,而去日本学习打工能有这么高的收入,谁能不动心呢?第一批去日本研修的村民一年后回家,每人年收入都在十万元左右,第二年就有三十多人报名出国研修,黄峰就是其中之一。
钟祥市东桥镇永隆村 黄峰: 那时候在工厂打工一个月才两千块钱,感觉我在外面打工,挣不到什么钱,我就想出去挣一笔钱回来,自己创业,然后就出去日本打工了。
黄峰去的地方是一个从事蔬菜水果无土栽培的农场 ,他说,所谓农业研修,就是帮当地农场主打工,劳动强度不大,但能学到很多农业新知识。
钟祥市东桥镇永隆村 黄峰: 感觉最深的就是日本人很勤劳,很多七八十岁的日本老人都跟我们在一起干活。
在日本研修的时间里,黄峰大开眼界,去日本后的第二年,黄峰也动员妻子到了日本的农场打工,几年下来,小两口挣到了人生的第一笔大钱。
钟祥市东桥镇永隆村 黄峰: 我们两口子在日本总共打了五年工,收入超过五十万,并且那个工作强度比国内还低一点。
到目前为止,永隆村有200多人先后到日本进行农业研修,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外出打洋工,累计创汇 折合人民币超过2000多万元 ,人均年创汇10万元 ,2017年永隆村人均收入1.8万元,比10多年前增长了近10倍,从有名的贫困村跃为富裕村。
钟祥市东桥镇永隆村 党委书记 施祯忠: 三年时间,有的挣的多的可以挣到45万人民币,少的一般在30万左右,全村264户,村里买汽车的就有180辆,一个是搞活了经济,再一个把家庭搞富。
巧借“他山石” 打造富美乡村
打洋工不仅收入高,
让村民们富了起来,
更重要的是,
学到了外国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
为永隆村的发展振兴添柴加薪,
永隆村这200多名村民在日本研修,
更多的是带回了先进的生产经验 。
说到在日本研修的生活,乡亲们感触最多的就是“认真” 二字,不管是农场主还是工人,不管是种植和养殖 ,都不允许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点差错,对于产品的质量,日本的农场有着严格的要求和管控 。
钟祥市东桥镇永隆村 谭治华: 要求相当高,哪里有一点不合格,就全部都不合格。
钟祥市东桥镇永隆村 黄峰: 我们都是戴着手套操作的嘛,收工之后,发现一个里面烂了一个小洞,老板就把所有的菜都打散了,把那一点点小洞找出来了。
从日本回来之后,黄峰在家里搞起了生猪养殖 ,在他的养殖场里我们闻不到一丝异味 ,打扫得很干净,他说,虽然家里的养殖环境不能跟日本的农场相比,但是养殖过程中,种苗挑选、打针防疫、饲料选配 等环节,各项操作必须严格要求,这些都是他在日本农场打工时形成的习惯。
钟祥市东桥镇永隆村 黄峰: 比如我做疫苗,有的人就比较随意,但是我就是制作成一个系统,严格按时间打针,一天都不能差,把各方面做到位。
同样去日本研修过的村党支部书记施祯忠说,日本农业种植采取精耕细作 的方式,不追求产量,但是质量一定要好 ,所以不管是粮食、蔬菜还是水果,种出来的产品都是精品 。2007年施祯忠从日本回来以后就在水稻种植上开始做文章。
钟祥市东桥镇永隆村 党委书记 施祯忠: 像这一块田,全部是优质稻,产量不高,但是米质相当好。
施书记说,日本农场很注重对土地的保养 ,在种地之前,先在土壤里埋贝壳、施有机肥 ,回到村里以后,他们在水稻种植上就格外注意了,要求所有的优质稻都不用化肥 ,尽量用有机肥或者是腐熟的肥料,这样种出来的粮食虽然产量低一点,但是种出来的产品质量好,同时也保护了土壤。
钟祥市东桥镇永隆村 党委书记 施祯忠: 原来一亩田产1500斤左右,但是现在优质稻只产1200到1300斤左右,产量虽然低一点,但是米质,口感,对人体的健康都有好处。
更让这些到日本“打洋工”的乡亲们感触很深的是,日本的农场,机械化程度很高 ,从种到收全程采用的都是农机操作 ,既节省时间又能提高效率 ,所以,从2005年开始,村里就全部实行了农机操作。
钟祥市东桥镇永隆村 党委书记 施祯忠: 打工回来以后一个是有了资金,二是改变过去的种植模式,我们村从2005年全村就实行了全部机械化。
现在,永隆村两委一班人大多去过日本研修,
他们把日本农业的先进管理经验 带了回来,
也把当地人勤劳吃苦的理念 带了回来,
在外“打洋工”回来的村民,
主动当起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解说员,
他们说,不光是要让村里富起来,
还要让村里美起来,亮起来。
记者:袁新路 彭孟 |
相关阅读
- 08-22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将实现全覆盖 湖
- 08-22湖北要求严把兽药质量安全关 畜牧部
- 08-22助力抗旱 引江济汉借来“6个东湖”
- 08-22村里200多人日本打洋工,带回2000万造
- 08-22理论达人解读十九大第42集:人民美好生
- 08-22感动 | 大雨中,一名交警温暖了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