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座霸”:法律缺位导致的一场“网络私刑”
荆楚网消息(记者赵贝 实习生武弘雯、薛丽花)8月21日,有网友在新浪微博发帖称,从济南到北京的G334次高铁上,一名男乘客霸占了一名女乘客靠窗的位置,并称自己站不起来,拒绝回到自己座位。列车长及乘警劝说无果,当事女乘客最后被安排到商务车厢。该博文配有视频和字幕,真实性较高。
随后,该男子被网友“人肉”,查明其为韩国某大学博士,并公开了他多次“为难”他人的聊天记录。8月22日济南铁路公安局做了“调查”回应,涉事男子也做了“道歉”回应,但因为该男子一直“霸座”到下车反映出的执法缺位,引发了一场汹涌的网络“私刑”。
(高铁霸座行为引发全国大关注)
霸座行为引发舆论反感
该视频发出后,立刻引发网民关注。仅微博帐号“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发布的博文《拜托大家帮忙转发扩散!看看谁认识他》,21日当天的转发量就有26883条,评论留言18450条。截至8月23日下午5时,该事件的全网转发量已达68151条,
网友“@M叶叶叶叶叶叶叶M”表示:实在无法理解,自己有座位为什么还霸占人家的位置,就这么死皮赖脸的有啥意思呢?网友“@快乐潇洒地走”说:这说话太赖皮了,加入乘车黑名单里吧,这人没皮没脸的真没见过。
还有网友表示,对于此类行为应纳入黑名单。网友“@冷风中的北方”说:对于这种没有公德心的垃圾,高铁方应该学习航空公司,将其拉入黑名单,在一定时间段内禁止其乘坐高铁!网友“@山村老尸xh76”表示:这种人是不是也应该列入黑名单呢?一段时间禁止乘坐高铁。
虽然8月22日该男子公开道歉,但并没有赢得网友和舆论场电谅解。网友“@范书洋”说:这件事仅仅道歉是不够的,还需要两点:第一,单位处罚,比如辞退。第二,高铁黑名单,但这事不够拘留,只是缺德,不能法办。
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也发表专家评论称,应该将这种行为的乘客纳入黑名单。
法律缺位导致网络“私刑”泛滥
从该事件最终的解决方案来看,霸座男子继续霸座,当事女乘客反而被安排到其他车厢,这从一开始就将铁路部门置于网络“私刑”之下,这是执法缺位或法律无力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网民群情激愤的局面。
法制日报评论指出,霸占他人座位固然是不对的,但由于相关规定对于违反对号入座没有具体处罚措施,高铁工作人员只能以劝导为主,没有更有效的办法。尽管男乘客的做法遭到其他乘客的指责,相关视频发到网上后也引来网友批评,但单纯的舆论谴责,并不能让当事人产生羞愧感,从而自觉约束行为。
法律没有解决的问题,必然会引发民众情绪的强烈反弹,藐视规则行为额就显得尤为明显。有评论指出,近几年多次出现的老虎咬死野生动物园里违反规则的游客事件,舆论都是一边倒地谴责游客。因为网民感觉到规则拿这种人没有办法的时候,只有寄望于野蛮丛林的血腥法则。一个事件,如果执法者表现出了捍卫法律权威和规则尊严的态度,公众会跟着法律的节奏走,反之,法律不彰,规则缺席,舆论就会带走节奏。
比如该事件,涉事男子最后竟然没有被高铁乘警“请起来”,而后屡遭诟病的“人肉”行动又汹汹而来,尽管当事男子道歉,但网友依然没有“饶过他”,人肉这种违法行为也显得无所谓了,甚至连带铁路部门一起被骂,连“社科院”也躺枪。
网友“@我就不信了还有重名的”直言:找乘警没用,要乘警何用?网友“@Seol_Jeong96”说:乘警不管,那要乘警做什么的?这种没皮没脸的人都管不了,还能指望乘警在遇到真的暴力型危险时保障乘客安全吗?
法律不缺席 网络“私刑”才会消减
该事件由网友通过自媒体发出,舆情发酵发生也是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进行,但其恶劣的影响和折射出的问题,也引发了权威媒体的集中讨论。
光明网评论指出,在公共场所公然大耍流氓者,实际上是法律适用和制裁缺失的结果。法律适用和制裁缺失,是流氓痞子得手进而得利、又进一步更无忌惮地大耍流氓的前提。当然,这种缺失,也正是产生行道武侠私力匡扶正义幻想的土壤。而流氓地痞行为的受害者,在法律不行的环境里,往往会成为社会的失意者,其所对应者恰是法律的公信力。
央视新闻评论指出,文明执法不代表不使用强制力,面对劝说无果、恶行暴行,警察完全有理由使用强制力。唯此,才能有力地维护公平的社会秩序,有力地捍卫警察的权威,才能让守法群众有更多安全感。
北京晨报评论,乘客霸占他人座位还拒不还座,实质上是违法行为,而不只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对于拒不让座、占用他人座位的“座霸”,应当将其列入乘客“黑名单”之中,禁止其在一定时间内甚至是终身购买火车票、乘坐火车出行。只有切实提高“座霸”的不文明行为、违法行为成本,才能倒逼每一位乘客依法按规文明乘坐火车出行,才能倒逼乘客的文明素质跟上高铁的发展速度,共同为火车出行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乘车环境。
如此观之,对于座霸等无法用道德规范的行为,网络“私刑”和舆论审判在法律缺位的情况下,同样显得戾气十足。因此,用法律维护规则,或许是消减网络“私刑”的有效手段,不让法律变成“和稀泥”式的调解,才能让民众更尊重规则,让网络舆论更理性、更有建设性,而不是在充满匿名性的网络空间肆意动用语言上的“私刑”。
相关阅读
- 08-23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开幕 近6
- 08-23湖北撤销26家社会组织,含湖北省小龙虾
- 08-23 高铁“座霸”:法律缺位导致的一场“
- 08-2312头牛结队闯入高速路吃草,路政人员客
- 08-23原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化注册管理司司长
- 08-23鄂东鄂西北降雨明显 湖北旱情得到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