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北大未名:世界生物经济策源地

发布时间:2018-09-14 19:52:49 来源:人民论坛 责任编辑:Andy 阅读量: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一大批敢想敢干、敢闯敢拼的实干家、探路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创造了无数发展奇迹。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一大批敢想敢干、敢闯敢拼的实干家、探路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创造了无数发展奇迹。

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大未名”)就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引领和典型意义的企业代表之一。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和继续前行的力量。同时,每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都会唤起一些难忘时刻。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节点,北大未名创始人、董事长潘爱华博士想起的是北大未名8个潮落又潮起的“未名时刻”。

这8个难忘的“未名时刻”,见证了北大未名从创立之初,到克服一个个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之后的螺旋式上升,以及如何发展得更好、更壮大,成为中国生物产业的旗舰企业。

这8个发展的“未名时刻”共同串联起北大未名在生物经济领域的探寻历程,让人们更好知晓,北大未名如何从发展生物医药到发展生物产业,再到建立生物经济体系。

正如风雨百年的北京大学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以忧国忧民、民族振兴为己任,形成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北大未名也承载“科教兴国、产业报国、健康强国”的历史重任,开拓创新,创立生物经济理论、创造生物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生物产业,融“天”(生物经济理论)、“云(生物经济模式)”、“地”(生物经济产业)为一体,缔造生物经济体系,成为世界生物经济策源地。

纵观世界上企业发展史,从来没有一个企业像北大未名这样,通过创立理论、创造模式、缔造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北大未名注定是独一无二的,将创造世界企业发展的奇迹,并屹立于世界企业之巅。

同时,这8个经典的“未名时刻”,又像一串水滴,折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史、社会变迁史、人民奋斗史。

潘爱华博士将这8个难忘时刻与大家分享,致敬改革开放40年,共迎祖国更美好的未来。

 

1

 

1992年北大未名诞生于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下图:北京北大生物城北大未名总部

北大未名诞生记:

北大未名成立于1992年10月19日,是北京大学三大产业集团之一。1992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邓小平同志南巡推动了改变中国的思想解放,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浪潮。北大未名正是在改革的春风中诞生,在开放的阳光下成长起来。1992年,在时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彦申的领导下,在时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陈章良博士的带领下,与潘爱华博士一起,利用从学校借来的40万元资金和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创办了北大未名生物工程公司。在历来孕育创新的北大未名湖畔,怀揣梦想的年轻学者们就这样走上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创业之路。

北大未名主要从事生物经济体系的建立和生物经济产业的发展,重点投资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生物智造六大领域。成立二十多年来,为中国生物产业发展作出大量开创性和突破性工作,在中国生物产业发展进程中创造多个“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特别是北大未名已初步建立世界首个生物经济体系,已成为世界生物经济的策源地。

未名时刻1:北大未名创业之初(1992-1995年)

北大未名1992年成立。听说北大办企业,全国几十家公司慕名从各地找上门来寻求合作,投资资金一下子来了10多亿。然而好景不长,投资者们发现,生物产业有“三高一长”的特点,即投入高、风险高、效益高、周期长,有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的担心,之前的投资资金一阵风似地散去。同时,质疑的声音此起波伏,一时间众说纷纭。

在压力面前,潘爱华认真分析了国际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做出了科学的判断:世界生物技术的发展,从20世纪70、80年代经历了重大发明的突破阶段和产业化的初始阶段后,90年代将进入生物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成熟阶段。这一阶段对我国的生物产业最为关键,因为它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遇: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形成并不断壮大,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我国加入WTO实现了与国际接轨,13亿人口的需求和世界大市场将为生物产业提供巨大的拓展空间。并据此,潘爱华于1995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生物经济”的概念。正是在对国内外生物产业的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潘爱华在巨大压力面前没有退缩,而是坚定理想信念,奋发有为,带领北大未名踏上新的生物产业发展征程。

未名时刻2:临危受命,创深圳科兴发展之奇迹(1995-2002年)

1995年5月,北大未名与美国汉鼎亚太风险投资基金联手,买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深圳科兴)的全部股权。那时,深圳科兴负债4000多万元,亏损1300万元,职工开不出工资,生产线停止运转,工商局准备吊销其营业执照。甚至在新的董事会第一次开会时,出现了债主闯入会场逼债的尴尬局面。

1995年5月,潘爱华临危受命,从北京来到深圳,出任深圳科兴的总经理。

“我是医生出身,我所做的事情,基本上是按照医生职业的思维方式:一个医生,考虑问题就是如何面对病人,比如看急症,稳定生命体征是第一位的。一个人要是吃东西卡住了气管,必须赶快把气管打开。”基于这种医生的思维,潘爱华为深圳科兴开出了“以效益为中心、以稳定生产和扩大销售为两个基本点”的诊断处方。

同时,潘爱华发现深圳科兴并不是没有好的项目,α-lb型干扰素(赛若金)是中国第一支基因工程干扰素,也是中国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是治疗乙肝的首选药和治疗丙肝的惟一有效药物;而且中国13亿人口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达1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达3000万。赛若金理应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基于对生物产业的深刻理解,潘爱华深信这个项目一定会大有可为:“科兴不过是沾满灰尘的金子,只要擦掉灰尘,金子就一定会再次发光。”正是通过不同寻常的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潘爱华凭借杰出的睿智和胆识,挽救了危在旦夕的深圳科兴,短时间内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在“赛若金”问世之前,中国的干扰素市场几乎全被外国品牌占领。有了资金,生产上去了,潘爱华又着力解决销售问题,提出了“以学术推广带动商业推广”的营销策略,多次举办学术推广会,研讨临床适应症;同时提出建设市场营销“211工程”,即建立20个办事处,与1000家医院建立合作伙伴,与l万名医生交朋友。功夫不负苦心人,“赛若金”很快打开了销路,从洋品牌手中夺回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干扰素市场的第一品牌。

由于在振兴深圳科兴和发展我国生物工程产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潘爱华于1997年被美国名人协会评为全世界500位最有影响力的领导者之一;1998年荣膺第三届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1999年被科技部评为第五届“中国十大杰出跨世纪人才”;2000年获深圳市青年科技金奖,获深圳市首届彭年科技奖一等奖并获50万元奖金,同年在《财经》杂志评选的中国“21世纪新锐企业家”中并排名第一,被《经理人》杂志社评选为“2000年中国职业经理人梦幻组合;2001年被《英才》杂志社等机构评选为首届“中国十位最具价值经理人”,被《新财经》杂志社评选为“二十一位21世纪新锐企业家”称号并名列榜首, 被《中国企业家》杂志社评选为“二十一世纪21佳未来之星”称号并名列榜首。凭借对全球经济和生物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把握和独特思考,潘爱华博士被誉为具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和具有市场意识的科学家。

潘爱华用短短5年时间经营成功深圳科兴并创造了多个中国乃至世界第一,让深圳科兴成为中国现代生物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成为当时在深圳与华为齐名的企业,潘爱华成为深圳电视台“深圳特区成立20周年”公益广告形象代言人。

“赛若金”的产业化打破了外国专家做出的中国实现干扰素产业化是天方夜谭的断言,开创了中国基因工程药物的先河,创造中国生物产业发展的奇迹。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关键人物:中国工程院侯云德院士、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和潘爱华教授。他们一起完成了中国人的梦想,谱写了中国基因工程之歌。也正是因为这一巨大成就,侯云德院士荣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未名时刻3:从创业板001号到失意回北京(2002年)

深圳科兴在潘爱华的“手术”下起死回生,实现了扭亏为盈,并逐渐步入健康发展道路。在1996年至1999年赢利实现逐年翻番的基础上,深圳科兴在2000年又以30%的增长速度,占据国内干扰素市场份额超过60%。在此基础上,潘爱华总结提出了“利用一个产品启动一个市场,利用一个市场发展一个企业,利用一个企业创建一个基地,利用一个基地推动一个产业”的中国特色的生物产业发展道路。

创业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正当深圳科兴发展蒸蒸日上之际,突如其来的变故发生了。2000年,本是确定作为深圳创业板001号上市的深圳科兴,因创业板启动时间迟迟未定而变得遥遥无期,于是股东内部出现了两种发展思路,北大未名认为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而资本方认为必须通过收缩来解决面临的问题。经过若干次董事会会议讨论后,最后通过董事会决议确定选择后者。潘爱华对此感到极度失望和痛心,但在董事会会议后送,本着对深圳科兴的无比热爱和心胸的大度,他送资本方董事长到机场,并向他表达了三个意思:一、今天的董事会做出了最错误的决定;二,我会尊重董事会决议;三,按照董事会的方案,公司最好找一位财务人员作为总经理,我会平稳的交接。

此事让潘爱华深刻感受到了资本的力量和本质:资本像一把双刃剑,显示出它现实性与破坏力的可怕一面。有着光明前途的深圳科兴,在资本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弱小无力,远大的梦想受阻于资本的副作用。

至此,深圳科兴由一个中国最好的生物制药企业沦落成普通企业,当时作为第一届高交会第一个奠基项目的深圳北大生物谷也转变成为房地产项目,深圳科兴和北大生物谷成为了潘爱华心中永远的痛。

2002年,在四面楚歌、腹背受敌、心力交瘁、山河破碎的局面下,潘爱华从深圳失意回到了北京。当时有人问潘爱华对此的态度,他毫不犹豫给出了坚定回答:坚韧不拔、永不言败、勇往直前!

未名时刻4:力排众议,创立北京科兴(2001年)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北京科兴)是北大未名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疫苗产业平台,是一家拥有创新研发和产业化经验的、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世界一流的疫苗企业。

在北京科兴创立的2001年,深圳科兴投资5100万占股51%。但在当时,深圳科兴董事会完全没有看到该投资的巨大潜力,因为公司的第一个产品是灭活甲型肝炎疫苗,董事会认为该疫苗市场小、投资北京科兴定是一个错误。但凭着对疫苗产业和市场的精准判断力,潘爱华力排众议,坚信该项目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正因如此,2002年,也就是北京科兴成立不到一年以后,北大未名在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用5700万从深圳科兴购买了北京科兴51%的股权。

功夫不负有心人,自成立以来,北京科兴便连续研制成功了一系列世界第一、中国第一的疫苗产品。2001年推出了我国第一支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孩尔来福”,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发并生产出中国第一支、全球第二支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倍尔来福”;2003年,成功研制并完成全球第一支SARS病毒灭活疫苗Ⅰ期临床研究;2008年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支与全球同步的大流行流感疫苗(人用禽流感疫苗)“盼尔来福”,以及惟一不含防腐剂的国产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安尔来福”;2009年推出了全球第一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盼尔来福”;2014年成功研发了全球首创的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益尔来福”。

未名时刻5:四面楚歌,突围厦门北大之路(2008-2015年)

2008年注定要成为北大未名发展历程中难以忘记的一年,载入北大未名的史册,如同2002年那一场危机,北大未名再次陷入了四面楚歌、腹背受敌、山河破碎的巨大危机。在这一年,北大生物城土地被银行质押、南下广州发展受阻。而作为北大未名生物医药核心企业的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北大之路)由于资金链断裂,银行逼债,团队不稳,甚至到了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局面,这对身处困境的北大未名,无异于雪上加霜。

在危机面前,勇往直前的潘爱华和北大未名再次显现了坚定的信念和有如庖丁解牛般的高超解局能力。潘爱华运筹帷幄,冷静分析了北大之路的创建历程和产品优势。1998年9月8日作为第一届厦门国际贸易投资洽谈会的第一个签约项目的厦门北大生物园是北京大学和厦门市政府产学研合作的结晶。成立于厦门北大生物园的北大之路是“一个园区一家企业,一家企业主营一个产品”的独特发展模式的实践,也因此成就了北大之路“中国最漂亮的花园式药厂”的美誉。北大之路主营产品恩经复实为神经生长因子(NGF),最早发现于1951年,然而,时隔半个世纪后,直到2002年10月,经过北大之路多年的不懈努力,才终于将NGF开发成为药物,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神经生长因子药物,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个由中国人率先产业化的诺贝尔奖成果。

于是,潘爱华决定再次南下厦门兼任总经理,针对于公司面临的危机,对症下药提出了一系列思路和措施。他坚定信心并提出三点:第一,神经生长因子是最好的药物;第二,恩经复是最好的医药产品;第三,年销售一亿元是北大之路的生命线。同时制定了市场营销的三建工程:建立强大的市场网络,健全高效的职能部门,建设优秀的营销团队。至此,潘爱华力挽狂澜,北大之路各项工作稳中有进,市场营销实现了快速发展,企业状况得到了根本性扭转。

在2015年,北大之路由北大未名控股,整合了若干优势资产,借壳万昌科技,成功登陆深圳主板,简称“未名医药(002581)”,北大之路更名位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至此,从接手深圳科兴开始,历经20多年风雨的创业历程,潘爱华终于圆了自己的企业上市之梦。

上市后的未名医药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潘爱华为未名医药制定了中长期规划的“百千万亿”工程,即在上市是百亿市值的基础上,于2020年实现千亿市值,到2030年达到万亿市值。通过实施“百千万亿工程”,未名医药将在2030年实现以下目标:未名医药占中国医药市场总销售额的10%、占生物医药市场总销售额的50%、上市公司(002581)市值超过一万亿;通过建立新药高速公路,未名医药将每年获得25张新药证书;通过国际化企业重组并购,未名医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药企业集团。未名医药在实现该目标的路上渐行渐近。

未名时刻6:创建世界上首个生物经济实验区(2013年)

北大未名发展总是风雨相伴,但潘爱华探索生物经济发展之路没有停止。有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航天医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广博知识背景和深厚学术功底的潘爱华,于1995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生物经济(Bioeconomy)概念,并于2003年11月发表了题为《DNA双螺旋将把人类带入生物学世纪》的科学论文,创立了生物经济理论。

如何在生物经济理论指导下,创造出新的经济模式——生物经济模式,发展生物经济产业,构建生物经济体系,是潘爱华一直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2005年,受广州市白云区政府邀请,潘爱华在处于广州市人和镇的太阳岛建立生物产业基地,开启了这一探索实践过程。彼时,生物经济理论日趋成熟,生物经济孵化器、生物金融超市、生物实验室等生物经济模式正待实践,一幅生物经济发展的蓝图已跃然于纸上。潘爱华信心满满,但此时已经换届的白云区政府少数主要领导的不作为、甚至是有意阻挠却使这一探索过程变得异常艰难,在今后的数年也未曾得到实质性的进展。

失意于南下广州发展的潘爱华继续在生物经济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中前行。机会永远垂青有准备的人。2013年,北大未名迎来了发展机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主要领导以及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人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北大未名在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启动建设世界上首个生物经济实验区——安徽合肥半汤生物经济实验区。目前已完成了生物医药园一期工程,完成约40万平米的建筑目前也已经投入运营。整体建筑群工程浩大,带状绵延犹如一条巨龙;每栋单个建筑都是一个字母,组合起来看,从左到右,8栋建筑组成英文“抗体”单词“ANTIBODY”,其中“Y”楼设计为抗体的分子结构,为抗体中心;右侧“ATCG”楼是生命密码(基因的四个碱基);“A”楼是新药研发中心;“T”楼是CAR-T细胞治疗中心;“C”楼是干细胞研究中心;“G”楼是基因研究中心,在世界上首次将抗体(ANTIBOTY)和基因(ATCG)写在了大地上。北大未名着力将“ANTIBODY”楼群打造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抗体药生产基地,在“ATCG”楼群建设好国家大基因中心。国家大基因中心属于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为超导核聚变中心、量子中心等7大中心之一,于2017年1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准建立。

 

2

 

合肥半汤生物经济实验区航拍实景图和国家大基因中心

2015年,北大未名启动了保定通天河生物经济示范区建设。从实验区到示范区,意味着潘爱华在生物经济发展探索之路上前进了一大步。该示范区是北大未名建设的第一个综合性生物经济示范区,也是北大未名建设最完善的综合性生物经济模式示范基地,包括了十大生物经济模式示范基地。特别是示范区将建设世界上首个生物经济社区——保定通天河未名公社,将为未名公社社员提供三大保障,即按需分配的生活保障、高水平健康服务的医疗保障和高质量基础教育的教育保障,从而为中国解决农民和农村问题提供示范。示范区整体计划于2025年建成,其中1期约120万平米的建筑将于2019年底完工,将建成世界最大的中药生产基地和生物经济孵化器。

未名时刻7:大健康产业的先行者 (2015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6年8月26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会议指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成就显著,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需要统筹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在这一国家背景下,“大健康”作为一种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的全局理念被提出来。但什么是大健康、如何发展大健康产业,众说纷纭,但都未切中本质。

在生物经济理论指导下,根据自创的《生命的信息载体学说》:生命是“智者”设计的信息载体,潘爱华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良好生命健康管理规范”(GHP),将人的生命全过程按照信息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GHP体系包括三大系统:生命信息获得系统、生命信息管理系统、生命信息监控系统。通过对生命全过程的GHP管理,实现人个体的健康、长寿、幸福。潘爱华提出了大健康的三大内涵和六大产业集群:三大内涵为个体身心的健康,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健康,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健康;六大产业集群包括“医、药、养、健、游、食”6 大产业。

在此基础上,北大未名开启了大健康产业的积极探索和实践。2015年8月14日,北大未名与北戴河新区签署协议,共同开发建设北戴河未名国际健康城。2016年1月25日,由联合国项目事务署、北戴河新区、北大未名合作共建的联合国亚太生命健康产业“北戴河新区”创新示范区项目正式启动,这是联合国亚太地区唯一的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2016年2月29日,北戴河未名国际健康城之国际健康中心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营。2016年9月28日,示范区正式被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国家首个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这是继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后的第二个国家健康特区。示范区通过实施“GHP”计划,创建健康“奥特莱斯”,把项目建设成为引领全球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创新示范区,将建成一个千亿级的大健康产业园。

未名时刻8:一步两个脚印,实现三大梦想 (2018年)

 

3

 

北大未名总部北京北大生物城规划图。下图:北大生物城内三道书院母子湖畔的三大雕塑。左:孔子问道老子,中:马克思,右:毛泽东

2018年7月21日上午,北大未名生物科技园开工奠基暨签约仪式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隆重举行。据了解,北大未名与通道合作共建的北大未名生物科技园,是北大未名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着力推动建设的“生物经济示范区”整体战略中的最新落地项目。

“北大未名将目光投向山区,不是随意而为,而是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的重大战略举措。”潘爱华说,未名集团对山区的青睐有加,全都是基于对中国发展的思考与判断,现在正在做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那就是用生物经济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提供“未名方案”。通道将成为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全国样板,同时也将是中国乡村振兴的“未名样板”。

北大未名希望通过推动生物经济示范区在山区的落地,拓宽山区的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中国山区呈现出一幅幅“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画卷。

潘爱华说,北大未名愿为国分忧,为国效力,并为中国梦实现提供“未名方案”,让“未名模式”为中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作用!未来当北大未名推动建立的生物经济示范区在各地遍地开花、并给各地山区带来生机与活力、带来富裕与安康时,北大未名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将为辉煌中国奏响赞歌!

在潘爱华心目中,老子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毛泽东是世界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些伟人的思想深深扎根于潘爱华的骨髓,同时有着军人背景和北大基因,潘爱华骨子里充满“家国情怀”。20多年来,他带领着未名人始终在探寻世界经济发展创新之路、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探寻人类和平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北大未名的“三大梦想”,即创立全新的生物经济体系;解决中国 “三农”问题;解决中国健康问题。他坚定相信,通过生物经济体系是可以探寻出世界及人类的未来之路,是可以实现北大未名伟大梦想的。

围绕北大未名“三个探寻”的战略目标,按照“通过资本控制世界的方法、实现生命决定资本的目的,证明基因主宰生命的真谛”的战略思路,北大未名的战略规划是“一步两个脚印,实现三大梦想”。一步指的是创立生物经济理论,两个脚印指的是生物经济模式和生物经济产业。三大梦想是指“创立生物经济体系、解决中国三农问题、解决中国健康问题”。按照北大未名的发展规划,到2022年也就是北大未名成立30周年的时候,为实现“三大梦想”提供“未名模式”和“未名方案”,到2030年,为“三个探寻”提供新思路、新道路。。

北大未名前景展望:成为基因部落里的红苹果

正如潘爱华受邀于2016年6月15日在布鲁塞尔欧洲议会总部做关于其生物经济体系的主题演讲时所谈到的:我希望未名能成为基因部落里的红苹果。

未名集团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现代生物产业的旗舰企业和世界生物经济的策源地。她的发展历程好比植物的生长过程:在第一个十年,一粒充满希望的种子,破沙而出,有如神助,在一片沙漠里,长出一棵小幼苗;第二个十年,这棵幼苗历尽千辛万苦,经过精心呵护和培育,成长为一棵枝叶繁茂的苹果树;在第三个十年,将能结出红苹果,这是兼具了牛顿科学发现和乔布斯产业革命的第三个属于东方中国的红苹果,将为全世界带来福祉。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原创热榜
周排行 / 月排行 / 季排行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界限网络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湘ICP备17005820号-2 公安印章标准编码 4301210151948 Copyright 界限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