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资委研究中心张春晓:国企去杠杆有三种方式
时代周报记者 陈泽秀 发自广州
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全覆盖与分类管理相结合,完善内部治理与强化外部约束相结合,通过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促使高负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
这是继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首次中央财经委会议强调国企降杠杆以来,中央会议第二次就国企降杠杆作出部署。
随后,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完善市场约束机制严格防范外债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的通知》,严禁企业以各种名义要求或接受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为其市场化融资行为提供担保或承担偿债责任,切实做到“谁用谁借、谁借谁还、审慎决策、风险自担”。
近几年,对国有企业来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是降杠杆、减负债是一个重要任务。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截至今年3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160万亿元,负债总额106.6万亿元,负债率为65%,环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
“总体看,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高。”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咨询部部长张春晓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形成有市场行为,也有非市场行为,不能一概而论,且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有关,应全面分析、分类解决。
省级国资监管比例已达90%
时代周报:中央深改委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文件,其中与国企改革有关的是:《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推进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试点实施意见》《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等文件,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此次会议关于国有企业的内容?
张春晓:此次会议通过的三个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文件,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1+N方案运行体系的重要内容。“三去一降一补”是近几年改革的重点,通过2016年、2017年的努力,去产能去库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8年,要在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上下功夫,其中金融企业要在去杠杆上发力,而“降杠杆、减负债”是经营性国有企业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要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使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进一步提高,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下降,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抗风险能力。
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监管,是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必然要求。从目前看,在这方面地方推进较快,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国资监管部门集中统一监管比例已达90%左右,涵盖金融、文化等多个领域。
下一步,在中央层面,应加大统筹推进力度,稳步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并授权经营,具备条件的要纳入产业集团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由产业集团或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并授权经营,尽快实现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
出台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将推动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人员管理迈上新台阶,将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监督和建设高素质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时代周报: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对国企降杠杆的帮助有多大?如何理解全覆盖与分类管理、内部治理与外部约束这两个“相结合”?
张春晓: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是指采取有效措施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进行约束,全面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企业负债率是指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这是企业经营的重要指标。国有企业通过资产负债约束机制有效降低负债率这一指标,就能够极大地促进企业杠杆率降低。
全覆盖与分类管理、内部治理与外部约束主要表现在,国务院国资委将持续做好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力争中央企业带息负债占负债总额比例进一步降低、平均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持续提升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持续加强债券兑付风险管控,强化中央企业债券发行比例管理和履约情况监测。地方各级国资监管部门要督促监管企业做好融资、债务情况分析研究,进一步降低负债率。
市场加行政方式解决非市场行为的负债
时代周报:当前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否处于合理水平?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张春晓:资产负债率高低评价和其所处的经济环境有关,不能一概而论。如果经济运行环境好,企业负债率可以高一些。如果经济运行环境弱,企业负债率就要相对低一些。
从目前经济运行环境看,自2016年11月份,工业企业实现V字形反转以来,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良性运转通道,但还需要求稳发展,以期稳中求进。基于此,相对低的负债率,对经济稳步发展相对有利。
总体看,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高。但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的构成因素较多,所以要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分类解决。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形成有市场行为,也有非市场行为,对于市场行为要采取市场手段解决,要通过国企资产负债约束机制,支持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充实资本,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引导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提高质量,推动已经签订的债转股协议金额尽早落实,切实降低企业负债率。对于非市场行为要通过市场加行政的方式稳步解决。
时代周报:4月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在顶层设计层面首次提出了“结构性去杠杆”。会议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为什么现在要强调国企降杠杆?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张春晓:杠杆是一个中性词,有好的杠杆也有坏的杠杆,杠杆高低与风险高低关系也不是绝对线性关系。因此去杠杆的目的,一是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稳定;二是减少坏的杠杆和增加好的杠杆。
结构性去杠杆就是要总体上把握杠杆构成,分部门、分类型去除。分部门是指对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企业(国企和民企)、居民三大部门杠杆的好与坏,优与劣进行区别对待。
相对地方政府和国企高杠杆风险而言,中央政府和民企、居民杠杆仍相对处于稳定状态。去杠杆的重点是地方政府和国企部门。分类型是指对不同债务类型要区别对待,贷款和债券、信托、资管等非标融资,其面对的债权人、市场敏感度和市场冲击不一样,其处置方式也有所不同,要根据不同类别,分类施策,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市场金融风险情况,采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办法。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杠杆降下来,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种方式去杠杆
时代周报: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完善市场约束机制严格防范外债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的通知》,对于国企降杠杆有何影响?
张春晓:这是一个针对性很强的文件,通过“谁用谁借、谁借谁还、审慎决策、风险自担”,实现主体责任到位,实现市场行为到位,使企业增强自我风险意识。这一方面促使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以市场化手段降低杠杆率;另一方面,也使企业在今后经营中,对杠杆率使用更加谨慎,更加市场化和法治化。通过完善市场约束机制,切实有效防范中长期外债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
时代周报:降杠杆与国企改革的关系如何?能否谈一谈降杠杆之后,将对国企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张春晓:降杠杆是企业发展的必须选择,通过降杠杆,可以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可以进一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时代周报: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哪些方式降杠杆,未来的着力点是什么?
张春晓:国有企业降杠杆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进一步加大清理不良资产,特别是亏损的资产企业项目,通过处理不良资产降低杠杆比率。同时严控两金(应收账款和存货),严控高风险业务,严控债务投资,包括国际化经营等各类风险。
二是通过资本市场,通过债转股等扩大股权融资,引入各类资本,开展混合制改革、股权多元化改革,用市场化方式和手段增加企业资本。
三是要进一步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提升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加经营积累。同时,国资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实施分类管控,加强工作督导,加大降杠杆、减负债工作的考核力度,确保降杠杆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