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水之旁 馆藏故乡
水,地球的血液,生命的源泉。
人类肇始,逐水而居,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文明无不源流于大江河流,水是支撑和孕育人类文明之本,水资源的多或少关系着人类的繁盛抑是消亡。我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多向东、向南流入大海,这也造成南方水丰北方水缺的格局。
为解决这一困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南水北调宏伟蓝图就在北中国铺开。南水北调看中线,中线工程看河南,在中线工程论证、规划、实施的50多年里,毗邻丹江两岸的河南儿女也开始了历经半个世纪的移民搬迁,先后有近40万人拜别丹江,向西远走青海、向南近迁湖北或者省内自安。伴随清凌凌的丹江水北去的,是河南丹江移民那长长的车流,是那天地为之动容的拜别,是那在新土地上重新繁衍生息的勇敢……
鱼关村是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河南10个试点移民村之一,2009年整村搬迁到南阳市唐河县东王集乡鱼关移民新村。2010年刻有全村893人名字的鱼关村移民纪念碑在该村原址上建成。2014年10月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鱼关村移民纪念碑以“不能忘却的纪念——凡人丰碑”为题予以报道播出。
2015年,移民丰碑在鱼关村原址落成,由56座高2米长8米厚0.4米重28吨的碑石组成,镌刻了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南阳市淅川县10乡镇184个行政村1276个村民小组的16.5万移民的名字和移民迁安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移民丰碑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具体联系到心系移民、热爱移民、服务移民、回应移民群众新期待上,为迁出故园的南阳移民留住根脉和传延精神,“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祖辈乡愁”而筑起的纪念载体。移民丰碑已成为南水北调40万河南移民心中的精神地标。
移民丰碑建成后,一批批外迁移民和国内多地的游人自发前来游览、感触和学习。移民丰碑以其庄严、壮观和大气的记载,对南阳在中国和世界水利建设及移民史上独有的移民功业做出了恢弘彰显。
看着越来越多的移民回来看丰碑,欢喜的拍照留念给家人和朋友打电话说着自己的名字上了移民丰碑,国家没有忘记老百姓的付出时,我深深觉得为移民丰碑建设再难都是值得的。
2017年经河南省文物局、南阳市移民局批准,“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南阳市移民教育基地”开始在鱼关建设,并于2018年3月建成向公众开放。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建筑面积520平方米,珍藏丹江移民图片20000余幅、书籍1200余类、媒体报道7000篇、纪实视频20000分钟、民俗实物2600余件,内部分设北国水源、淅川民俗、南水北调、饮水思源四个展览区及移民影像放映厅,全面展示淅川移民过程以及淅川丹江移民的生产生活、民风民俗以及文化艺术。“南阳市移民教育基地”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配备标准化教室、旅馆式标准间、大小餐厅及卫生诊治等服务。
2018年为纪念中共淅川县委建立80周年,在宋湾旧址区域内的鱼关村建设了中共淅川第一支部纪念馆,弘扬红色文化和精神。
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中共淅川第一支部纪念馆开馆以来,平均参观人数在300人左右,而南阳市移民教育基地也已开展了淅川县首届乡村振兴研讨会、全市检察系统宣传工作(淅川)座谈会、十佳记者走基层采访活动鱼关站、淅川社保局“学习移民精神立足岗位奉献”主题活动、盛湾镇中心小学“学习移民瞻仰先贤”主题活动及淅川组织部“饮水思源”主题党员日活动,以各种形式重温移民历史,学习移民精神。
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移民丰碑得到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及省市领导及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全国人大代表廖华歌、在全国人代会连续三次上提案,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移民丰碑的扶持力度,将其设立为南水北调精神地标,留住丹江移民乡愁。2014年1月,南阳市委宣传部授其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月,南阳市移民局在此设立全市移民教育培训基地,2018年7月南阳市慈善总会授予全市慈善文化教育基地,被誉为南水北调精神地标、移民精神发源地、库区移民心灵家园。(供稿: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 周成保 编辑:郭梦基)责任编辑:王磊
上一篇:沈腾:站在舞台上的满足感无可替代
下一篇:六大经典名家国画
相关阅读
- 04-23六大经典名家国画
- 04-01丹水之旁 馆藏故乡
- 02-09沈腾:站在舞台上的满足感无可替代
- 01-20演员陈黛安:坚持自我,取得新的成功
- 12-29周用金:德艺双馨书法家的豪迈情怀(二)
- 12-05张琳:鱼皮上“画”出十余载传承路